不抛弃,不放弃!

时间:2022-05-24 10:35:52

夏秋之交,北方沂河时而清朗无云,时而水雾朦胧。8月25、26日两天,近千人聚集沂河,挑战或者观看“‘奥德燃气杯’2012首届中国(临沂·河东)百里沂河极限挑战赛”,那番热闹场面盛况空前。

越野跑、划铁船、游泳泅渡、漂流艇、皮划艇、沙滩脚蹼、划龙舟……国内外13支专业队伍共50余名运动员在这次比赛中挑战8个项目,最后,用时少者获胜。

和以往的水上极限挑战赛不同的是,沂河极限挑战赛赛程达到百余里,是中国迄今举办的最长距离的水上极限挑战赛,而且比赛过程异常艰苦。在宽达10D0米的沂河上,运动员需要在不借助外力的情况下,坚持“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做完所有的规定项目。比赛既具有竞技性,又具有很强的观赏性,是个非常好玩的“大众体育狂欢节”。

老人乐当“铁人”把比赛当玩乐

在越野跑开始之前,记者又看到了熟悉的身影,北京铁人三项的老运动员们又精神抖擞地来到了沂河。

北京铁人三项(一队)4名队员的平均年龄是53岁,55岁的队长李连栋年轻时当过野战步兵。据李连栋介绍,他年龄稍大后体重骤增,最胖时达到200多斤,感觉身体大不如前,还得了糖尿病、高血压,经过12年不间断的户外运动,把病魔彻底赶跑,人也瘦下来了,身体更健壮,生活也更轻松了。虽然出来比赛的花销基本都靠自费,组委会会赞助很少一部分,但他们还是“一头扎过来”了,不为了本次比赛的奖金(冠军奖金有3万元,前六名都有奖金),只是要看看自己的本事。“把全程跑下来,就是第一。”李连栋一边说着,一边竖起大拇指。他已经参加了60多次比赛了,有比赛就参加,一年大概要参加4、5次,这次比赛前,他的团队刚参加了安徽的铁人三项比赛。

刘宝丰是北京一家汽车修理厂的老板,辽宁抚顺人,和李连栋是老乡。禁不住李连栋的说服,他也加入到户外运动中来,一发不可收拾,到处参加比赛。赛前,他一边热身,一边对记者说:“我们这个队最小的也50了,我们就是想体验和感受一下水上运动的魅力,不过赛前多少还是有点紧张。”

58岁的王秀纯是北京铁人三项(一队)中年龄最大的女队员,她是组里第一个跑到换项点的。老太太练了多年跑步,逐渐增加距离,身体健朗,把比赛当“玩”似的。“虽然我是女队员,但我在比赛中绝不会偷懒,有多大力就使多大力。我不会让队伍因为我拖了后腿。我们就是按照自己的节奏跑,能坚持下来,我们就胜利了。”比赛结束后,王老太太赞道:“沂河的风景真美。”

“X战队”:最养眼的“帅哥美女”队

“X—Team Power!我们是X战队!我们是有力量的,充满着正能量的!”北京瑞意百傲商贸有限公司队被媒体称为“帅哥美女”队,由3位帅哥、一位美女组成,非常养眼。这支队伍组队才20天,只训练过一次。

提起这次比赛,队长陈英俊直呼痛苦,“痛苦……痛苦……太痛苦了!但我们是痛并快乐着,我们成功了!”

女队员李佳戴曾是专业游泳运动员和皮划艇运动员,这次比赛她因体力不支,最后时刻因为失温晕倒在泅渡伐上了。想到此,陈英俊心有余悸:“我们当时最害怕的就是她掉水里,那样我们就前功尽弃了。”

李佳戴后来回忆道:“其实我第一项跑完步就感觉不行了,中间一直在坚持。到最后确实四肢麻木了,完全没有意识了。”

队员关雅迪是《西风烈》等影片的制片人,也是户外达人。他感觉这次本赛中队员百分之五十的力气都用在找方向上了,“尤其是漂流艇,千着急不走啊”。

这次仓促的组队,让大家有担心,但也有所收获。女队员的优势表现明显,比如,在体能和心理极限越过后,男队员或许会越来越急躁,女性却偏冷静,而且女性的冷静能够让其他队员也平静下来。陈英俊还举例到,8字伐泅渡项目中,可能由于女队员的体重比较轻,所以比其他队快一些。

在所有人都疲惫不堪的时候,“队伍中有人一句‘加油’就能成为让大家兴奋起来的推动力。”李佳戴对队员们的相互照顾感念不已。关雅迪还幽默地说:“回去以后我会给所有人按摩!”其他队也有类似情况,从陌生人走向熟知,临时组队,合练的时间不超过1周,有的甚至从未合练过。但是,好玩的8个水上项目,让他们之间都产生了愉悦的友谊和难以忘怀的感情。

“8”字救生圈:不离开,不抛弃

这次水上极限挑战赛“娱乐”十足,有“8”字救生圈、沙滩脚蹼和扎筏泅渡等,参赛选手要充分发挥DIY能力,以及自我平衡和掌控能力。

游泳泅渡项目中,一个参赛队每两名运动员需要同时使用1个“8”字形救生圈完成泅渡线路,在整个行进过程中不允许借助外力。运动员使用“8”字救生圈的方式不限,但不得离开或抛弃“8”字救生圈。

比赛中,参赛选手有趴在救生圈上的;有躺在上面的;还有将两个救生圈连在一起,4名队员一起前行的……各种怪异的划行方式引得现场观众笑声不断。

沙滩脚蹼赛中,有往前艰难跳进的,有灵机一动倒着走的。孟加拉队的一名女队员带着黑色、笨重的大脚蹼前行的样子,好似一个站立的大青蛙,队员们都乐翻了。

孟加拉户外探险队是唯一一支外国队,队长海麦今年25岁,曾是游泳运动员,现在在北京体育大学上学。每个项目中,他总是第一个到达换项点,他嫌队友在换项时休息过多,动作过慢,就用蹩脚的中文催促队友:“快点!快点!”

看到队员们在脚蹼大赛中各种奇异的表现,本次比赛设计者、北京体育大学社会体育系主任张健博士笑道:“明年我们会做一些要求,必须正着跑,这样增添了比赛的趣味性,观赏性也会更强。”

扎筏泅渡项目有0.65公里的赛程,竞赛规则是:4名运动员在规定区域内使用组委会提供的器材完成竹筏制作,现场技术官员检查后才能下水,借助所制作的竹筏泅渡到达指定位置。泅渡过程中,参赛队4名运动员离开竹筏或掉入水中,必须重新回到竹筏上才能继续前进,过程中不能借助外力。抵达规定区域后,经技术官员检查确认后停止该赛段计时。

制作竹筏是个技术活儿。队员们用麻绳将粗竹竿、黑色轮胎捆绑在一起,尽量扎得紧紧的。有队员为了节约时间,扎得比较松散,这种情况一旦下水,就会比较危险。

整个比赛中,队员们始终感情充沛,一生能经历这样一次8个有趣的水上项目比赛,也是值得高兴的事情。老天即使下起雨来,队员们在沂河上仍然拼命地摇橹,热火朝天。张健指出,现在,国内旅游已经逐步从观光游向体育体验旅游转变,更加注重旅游的参与性。今后这种体育与体验旅游相结合的赛事将会越来越多,带动国内城市旅游线路的转变。

上一篇:破解过敏“魔咒” 下一篇:“心”病还须“心”药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