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作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及效益分析

时间:2022-05-24 07:21:12

旱作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及效益分析

摘要:舟曲县玉米由过去露地栽培和半膜栽培改变为全膜双垄沟播栽培为主的高效种植模式,破解了困扰旱作农业区降水利用率低的难题,实现了由被动抗旱向主动、科学抗旱的转变,加快了全县干旱山区粮食生产由低产低效向高产优质的转变,具有较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旱作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效益分析

舟曲县地处秦岭山地,岷山山系呈东南――西北走向贯穿全境,属亚热带与暖温带过渡性地带。山大沟深,地形破碎,沟壑纵横,是典型的高山峡谷区。海拔高度

1173~4504m,年平均气温14.0℃,年降水量420~800mm,70%降水集中在7~9月,无霜期223d,日照时数1842h,其中7~9月积温达到2840℃,适合玉米茁壮生长。玉米作为舟曲县第二大粮食作物,其生产发展对保障该县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地方经济具有重要的作用。自2008年舟曲县被列为甘肃省旱作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示范县重大科技推广项目后,舟曲县农牧局和县农技站精心组织实施,在县乡(镇)两级党委政府、乡镇农技站、村党支部村委会及广大干部农户的大力配合下,使旱作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示范工作有了突破性的发展,探索出了以旱作玉米全膜双垄栽培为主的高效种植模式,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1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

1.1选地整地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力中上、保水保肥能力强、坡度在15度以下的地块,以蚕豆、马铃薯茬口较好。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灭茬,趁墒耕翻25~30cm,覆膜前再浅耕1次,深度约16cm,做到地面平整、上虚下实,为玉米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

1.2科学施肥结合整地实施配方施肥,以“有机农家肥为主,无机化肥为辅”的原则重施底肥,一般每667m2施优质腐熟农家肥2000~3000kg、尿素25kg、磷酸二铵15kg、硫酸锌2~3kg,氮肥2/3作基肥,磷、钾和锌肥全部做基肥。

1.3土壤消毒地下害虫为害严重的地块,结合深耕每667m2用50%辛硫磷乳油0.50kg加细沙土30kg,拌成毒土撒施或兑水50kg喷施。杂草为害严重的地块,每667m2用50%乙草胺乳油100g兑水50kg,或用50%乙草胺90~120mL+72%2,4-滴丁酯乳油50~65mL全地面喷施,喷后及时覆膜。

1.4品种选择选择高产潜力大、品质优良、稳产性能好、综合抗性强、适应性广的耐密型品种。近几年,在我县玉米生产上引进推广的玉米品种以豫玉22号、沈单16号、兴达1号、兴达2号为主,种子最好使用包衣种子。

1.5地膜选择选用厚度为0.008mm、宽120cm的高强度地膜,一般每667m2用地膜6.50kg。

1.6起垄覆膜因山区春旱严重,地膜覆盖时间最好能选择在前一年的秋季前茬作物收获后,在土壤封冻前(一般10月中下旬至11月初)覆盖地膜,在不具备秋覆膜条件的地方,覆膜时间必须选择在早春土壤解冻深度为15cm时(一般3月上中旬),顶凌抢墒覆膜,减少早春土壤水分的蒸发,使土壤保持较高的水分。每幅垄分为大小双行,幅宽110cm,起垄划行时,在地边35cm处划一边线,然后沿边线按照一小一大、一低一高的顺序依次划完全田,大垄宽70cm、高10cm,小垄宽40cm、高15cm。我县农民大多采用步犁起垄,既省工又方便。步犁起垄时,来回沿小垄的线向中间翻耕起小垄,然后用整垄器整理好大小垄面。覆膜时膜与膜间接缝在大垄中间,接口处覆10cm宽的土压膜,并每隔2~3m横压土腰带,以防被风掀起。覆盖地膜一周左右后,在垄沟内每隔50cm处打一直径3mm渗水孔,利于集雨渗入。

1.7适期播种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在舟曲县春季播种时间一般在4月上旬。在垄沟上,采用人工破膜点播,一般每穴下籽2粒,再用细沙土封住播种孔,播种深度3~5cm,株距27~30cm,播种密度以4000~4500株/667m2为宜。适宜密植的品种,肥力较高,墒情好的地块可适当加大种植密度。年降雨量在250mm左右地区,应降低种植密度,一般为2000株/667m2左右。

1.8田间管理苗期管理春旱时期遇雨,容易形成板结,应及时破土放苗,以防缺苗。在玉米3~4叶期及时间苗,6~7叶期定苗。

中后期管理定苗后至拔节期间,要勤查勤看,及时将分蘖彻底从基部掰掉。拔节期进行中耕除草;玉米进入大喇叭口期,追施壮秆攻穗肥,一般追施尿素15~20kg/667m2;大力推广去雄剪雄,人工辅助授粉。在玉米生长过程中,主要有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玉米黑粉病、黏虫、玉米螟等病虫危害,造成产量和品质下降。防治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每667m2用代森锰锌或百菌清100~150g对水喷雾,控制病害的蔓延。防治黏虫,在幼虫3龄前用20%杀灭菊酯乳油15~45g/667m2,对水50kg喷雾,或用40%氧化乐果乳油1500~2000倍液喷雾。防治玉米螟,每667m2用呋喃丹颗粒剂1~1.50kg灌药防治。

1.9适时收获玉米籽粒乳线消失,基部变黑时收获。一膜两用田块可用秸秆覆盖地膜或留高茬保护地膜。

2技术项目实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2.1经济效益通过该项目实施,带动全县农户种植全膜双垄沟播玉米1310hm2,实现玉米单产9378kg/hm2,使旱区玉米产量和产值有了大幅度提高。根据近年来的试验示范,旱地全膜双垄玉米平均产量625.20kg/667m2,按照目前玉米市场价格2.0元/kg,产值

1250.40元/667m2,扣除投入320元/667m2,纯收入高达930.40元/m2,投入与产出比1;3.91。在确保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增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2社会效益一是成功完成了玉米高产集成技术的推广运用,农户通过技术培训,提高了玉米种植水平,为舟曲县粮食单产再上新台阶奠定了基础;二是旱作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为雨养旱作农业发展开辟了新途径,破解了困扰旱作农业区降水利用率低的难题,结束了旱作区农业产量低而不稳的历史;三是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作物种植,增加农民的收入;四是有利于土地流转,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2.3生态效益一是选用抗病品种为主导优质良种,采取保建栽培技术措施,降低农药用量,减少环境污染,达到了保护生态环境,保持舟曲县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目的;二是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综合运用了各种农艺、生物、工程和农业化学等旱作农业生产技术,采取了多种节水措施,大幅度提升了有效降水资源的利用率;三是全膜覆盖在增温、抑蒸、保墒的同时,抑制了田间杂草的生长,降低了农田除草农药的使用量,利于农田生态环境的保护。

上一篇:90后大学生幸福感现状调查及积极心理的培育 下一篇:高台县玉米高产创建的做法与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