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年来国内外关于图文配置的研究综述

时间:2022-05-24 06:20:24

近10年来国内外关于图文配置的研究综述

一、图文配置的概念和研究意义

近10年来,各位学者对于图像和文字的搭配的研究络绎不绝。周宪指出,在视觉文化的蓬勃发展进程中,似乎有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那便是图像对文字的“征服”。首先我们来认知一下图文配置的含义。“图”是指图形。尹定邦在《图形与意义》指出“所谓图形,指的是图而成形,正是这里所说的认为地创造的图像。其中最主要的,当然是指为科学和技术、设计和艺术,以及为社会其他需求服务的形象。”在英文当中,与图形有关的词有picture,graphics和illustration。picture含义为物体、景物或人物在平面上的视觉表征,我们常常翻译为“图片”“图画”;illustration指的是出版物中的图片、图表或其他绘制的视觉表征图像。根据上述对图形的解释,图形的概念可归纳为,图形不仅只是一种图绘制出的形象,也不只是一种单纯的标志或符号记录,它更多地承载了传承了传达和说明的功能,是一种去文字化的视觉语言。它一般包括图像、图片、绘制的插图、图表等等。“文”指篇章里的文字。“图文配置”的含义是指文章中图形和文字的搭配。

随着我们进入可视化的时代,如何将图形和文字合理配置,将复杂的原理数据转化为易于理解的图形,如何使用不同的图形透析图形背后文字含义,这些疑问促使我们进一步关注图文配置研究。

二、国内外近10年来的研究现状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图文配置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大量研究。在国内,大部分学者对插图进行效应、功能和评价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杨震(2003)在《小学一年级语文标准实验教科书中课文插图评价研究》指出:(1)图文一致性高、中、低的课文在阅读理解指标和眼动指标上都存在显著差异。(2)难易课文阅读的阅读理解指标、眼动指标有显著差异。(3)从课文和插图的内容一致性的角度看,有大约一半的描述性课文插图(单幅)的一致性较低,不能很好地发挥课文插图的功效,图文一致性还须适当提高。宋振邵(2005)在《教科书插图的认知心理学研究》中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教科书插图可以分为三种基本功能:装饰功能,解释功能和促进功能。评价教科书插图可以从四个基本维度来进行:插图与文本的关联性,插图的功能定向,插图的呈现方式以及其物理特征。张倩苇《视觉素养教育:一个亟待开拓的领域》中提到的“视觉材料”其实就是不同类的图形,她将视觉材料分为三类:(1)表现图形。这些视觉形象与讨论中的物体具有物理上的相似。(2)比拟图形。这些图像通过表现两个物体及他们之间的相似性进行交流。(3)包含抽象概念的图形。这些视觉材料展现了观念之间的逻辑连接,尽管它们看起来与所代表的物体不相似,但是有关。

国内还有不少学者从英语语言学多模态教育语篇的视角分析图文配置的关系。多模态也称多符号,指任何由一种以上的符号编码实现意义的语篇符号资源。它包括口语、书面语、图表、声音、空间以及其他可以用来构建意义的多元符号。曾方本(2011)从理论背景、理论内容等方面评述多模态语篇里的三种图文关系理论,即图文地位轮、图文位置论和图文系统论,并比较它们的异同。

国外学者对图文配置相关方面也做了不少研究。Martinec&Salway(2005)在探讨图文并茂的科学话语时总结出四种图文关系:一是图文各自为一个独立的意义实体,彼此没有关联;二是图像和文本的意义相互补充,彼此增强对方的意义;三是以文本意义为主、图像对文本的意义起辅助作用;四是以图像意义为主,文本对图像意义起辅助作用。Royce(2007:70)借用Halliday&Hasan的衔接和连贯理论分析图像和文本的关系他认为,从概念意义上讲,图像和语言之间存在着类似于语言本身之间的关系,如重复、同义、反义、下义、搭配等等;在图文并置话语的人际意义表达上,语言的意义更加确定,图像需要借助文本将其意义确定。

三、研究所呈现的问题

虽然学者对“图文配置”的研究越趋完善,但是研究仍然存在不少问题,需要学者更加详尽的进行研究。

1.学者在对“图文配置”进行研究时,更多的偏向对文字的分析,对图类的设计和分类研究偏少。从上面文献可知,更多的学者擅长于语类分析,而对图类分析不擅长,这样就非常不利于研究图形和文字如何更好的去结合。学者只有在对图形类也有很清晰的认识后,才能更淋漓尽致发挥图形的作用,才能尽量避免出现“图文分离”的现象。

2.学者未能多视角研究图文配置。目前为止,有从发展教育学与心理学方面对教材类图文配置进行研究,有从文艺学视角的对图文书进行分析,有从语言学的视角对图文配置进行研究,有从视觉文化对视觉材料进行分析,但少有学者综合运用各个层面的知识去分析图形和文字的配置。

3.对不同类书籍的图文配置研究不全面。综上所述,在教材方面,图文配置类书籍的研究多集中于低年级英语、化学及语文类教材的研究,对大学类教材和科普类教材的图文配置研究偏少,对大学不同科类教材的图文配置的研究缺乏细分。

四、研究所呈现的创新点

1.学者可以从图类进行分析,如可以将教材某一类的图形细分为概念图、思维导图、思维地图。有时文字可以辅助读者对图形的深层次理解。

2.不同领域的学者可以相互合作、沟通研究图文配置相关内容。扩大图文配置研究领域的多面性。如来自文艺学、心理学、语言学等的相关学者可以进行学术的交流,拓展各自的思维层面。

3.学者可以对大学不同科类教材或科普类书籍的图文配置进行分析。如可以针对大学英语专业类教材进行分析,或者针对不同群体的科普类书籍进行分析。

【参考文献】

[1]周宪.重建阅读文化[J].学术月刊,2007(5).

[2]宋振韶.教科书插图的认知心理学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

上一篇:多管齐下,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效率 下一篇:奇异信号相关知识点的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