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时期美丽乡村建设的路径探析

时间:2022-05-24 02:27:54

“十三五”时期美丽乡村建设的路径探析

[摘要]近年来,全国各地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十三五”时期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攻坚时期,进一步总结经验、创新思路至关重要。文章以福建省南平市为例,阐述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并对“十三五”期间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提出建议。

[关键词]美丽乡村;生态文明;“十三五”;福建省

[DOI]1013939/jcnkizgsc201721272

近年来,乡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各地美丽乡村建设呈提升转型态势。2016年起,中央财政按照每村每年150万元,连续支持两年,计划“十三五”期间全国建成6000个左右美丽乡村,如何进一步推进乡村建设提质增效再次成为大众关注的热点。

1南平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效

党的十以来,就建设美丽乡村、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要求。南平市紧跟上级部署,围绕“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目标,按照“彰显闽北特色、抓好典型示范”的思路,积极推进“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建设。

11规划领军,美丽乡村与城镇化实现无缝衔接

建设美丽乡村与新型城镇化道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南平市政府在“十二五”规划中就提出要坚持把中心村镇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和承载点。“十三五”规划中进一步明确:“有序推进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建设闽北特色美丽乡村,统筹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城乡社会保障制度有效衔接,促进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由此可见,“统筹城乡一体”“科学规划建设”等仍是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关键词。

2013年9月,南平市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美丽乡村的若干意见》。四年来,科学规划建设美丽乡村为“就地城镇化”打下坚实基础。以延平区为例,2013年制定下发《延平区建设美丽乡村八年行动计划》,明确按“八个好”标准,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展开。在因村制定规划方面,力争做到“一村一规划、一村一特色”,如樟湖香山村、太平南溪村、夏道洋坑村等地,对房屋进行立面和平改坡改造,融入闽北传统建筑元素,形成良好的整体建筑风貌。在凸显村庄特色方面,强调“显山露水、透绿见景”,如西芹镇高坪村、浆甲村,以自然景观原貌为基础对村容村貌进行升级改造,实现村庄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在不搞大拆大建方面,坚持将“宜小不宜大,宜矮不宜高,宜散不宜聚,宜藏不宜露,宜土不宜洋”的理念贯穿美丽乡村建设全过程,如茫荡镇宝珠村、王台镇溪后村重点保护历史建筑,做到修旧如旧,充分展现当地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内涵。

12因地制宜,探索美丽乡村建设的多重模式

强调指出:“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因此南平市建设美丽乡村,还根据不同村庄具备的不同特点打造最合适的建设发展模式,而不是一味地“浓妆艳抹”“大拆大建”。

一是与造福工程相结合。延平区来舟镇游地村原来受自然条件限制,存在“行路难、就业难、读书难、就医难、交流难、娶妻难”和“山边民房溜方危险”的“六难一险”问题。村两委与村民代表商议后,提出“借造福工程建新村,整村异地搬迁”的想法。经科学规划设计,建成集环保绿化于一体、总投资1600多万元、占地47亩、可融纳177户村民居住的造福工程。搬到新村后,村民就业有保障,小孩读书有条件,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0年的2840元提高到2015年的15997元。二是与灾后重建相结合。2010年“6・18”特大洪灾过后,延平区确立了37个集中重建点,集中重建3448户。太平镇儒罗村作为灾后重建村之一,坚持高标准规划、设计、建设新村,完成多项工程建设项目,村容村貌焕然一新,2014年被评为市级美丽乡村示范点。三是c卫生整治相结合。政和县松源村石圳自然村过去遍地垃圾,在松源村支委、妇代会主任袁云姬的带领下,成立了由十个妇女组成“石圳美丽乡村建设理事会”。学习借鉴村庄整治的先进经验做法后,短时间内清理了堆积30多年的垃圾山,修复古井4口、古水渠1400多米,新建石砌沟渠5000平方米,并逐步形成“妇女党员带头、建设理事会主导、村民共同参与”的美丽乡村卫生整治模式。目前,石圳已被评为国家3A级景区,乡村旅游业随着环境整治不断发展壮大。

13产业带动,打开美丽乡村建设的崭新思路

美丽乡村建设不仅要建造山清水秀、路洁房美的新农村,更要与精准扶贫相结合,注重农村特色产业发展,通过产业带动促进经济发展,变“输血”为“造血”。

目前,发展特色产业与重点项目也已成为南平市建设美丽乡村重要途径之一。松溪县大力开展“七个一”工程,推进农村工作品牌化、特色化发展。祖墩乡刘源村充分利用生态茶园优势,坚持规划先行,在龙源茶庄科学布局建设了停车场、休闲娱乐体验馆、农产品展示中心、百竹园、果蔬农场等功能区;同时,使用防腐木建成了部分栈道、观景台、观景亭等设施,打造田园水岸景观;此外,还在设计中融入文化元素,注明百竹园中各类竹种在古诗词中的出处,提升文化品位。目前,刘源村已建成功能协调配套、要素完整、特色鲜明的生态茶旅线路,优美的田园风光让冰心研究会会长、著名作家王炳根先生由衷地发出“松溪美乡村,中国瓦尔登”的赞美。

2南平市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在市委、市政府的推动下,南平美丽乡村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乡村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要取得长足发展,还需着力解决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21农民主体意识不强

美丽乡村建设,农村是主战场,农民是主力军。当前仍有一部分村民认为美丽乡村建设政府必须一手包办,对发挥自身主体作用建设美丽家园的认识缺位,工作中“上面急、下面望”的现象普遍存在。农民希望政府能够将建设工作一揽子包到底,但全市共有1600多个行政村,若村民的主体作用不发挥、依赖思想不打破、等靠心态不消除,只靠政府的力量,美丽乡村建设难以持续深入。

22乡村建设特色不足

目前一部分村庄的建设缺乏“特色之美”。在建筑风格方面,有的弃土随洋,只是简单地以城市小区为样板,将村庄建成小规模的“城市森林”,表面上看起来颇有成效,但展示不出闽北民居的特色、体现不了传统文化的特征,留不住美丽乡村的“乡愁”。在产业发展方面,部分村庄经过改造提升后,环境面貌明显改善,但经济发展模式仍没有转变,后续发展比较困难。南平市农村土地、山林资源丰富,种养殖点多面广,但特色农业的专业合作社覆盖范围小,运作不规范,农业龙头企业产业链条短,带动能力弱。甚至,还有相当一部分村庄没有主导产业,没有经济支撑,乡村宜居环境和持续发展难以保障。

23长效机制尚未建立

“三分建、七分管”,美丽乡村建设既要重建设,也要重管护;既要有面子,也要有里子。但有的地区对于美丽乡村建设还停留在重建设轻管理的阶段,满足于“新房盖好了、道路修好了、公园建好了”,在村容村貌的后续维护和村民精神文明水平的发展提高等方面,尚未建立长效机制。在制定村规民约、建设精神文明等方面更是不足,村级组织尚未形成管理意识,村民尚未形成维护意识,“垃圾随意倒、杂物乱堆放、家禽遍地养”等“脏乱差”现象出现回潮,甚至陷入“治理―反弹―再治理―再反弹”的怪圈。

3“十三五”期g加快推进南平市美丽乡村建设的对策

“十三五”期间,南平市将实施乡村建设“五个一”工程,着力打造一批“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到2020年,形成100个“可看、可学、可推广”的美丽乡村示范村。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进一步转变思想,创造特色,创新发展。

31政府牵头,村民做主

村民才是村庄的主人,政府在乡村建设的过程中应当是“服务员”而不是“包办人”的角色,要继续试行“以点带面”“以奖代补”等政策,积极探索建立政府牵头、专家参与、社会投入、村民做主的决策机制,从而真正让村民的思想实现“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转变。延平区西芹镇高坪村后坪自然村,2013年美丽乡村建设伊始,采取政府包揽的形式建设乡村,规划设计过于依赖专家意见,不注重村民的想法,导致工作推进难度大。2014年,通过认真总结、转变思路、移交决定权,鼓励村民参与前期规划设计,村民的主人翁意识积极调动起来,干部工作干劲足,群众参与热情高,建设工作持续推动,井然有序。2015年,高坪村被评为福建省首批乡村旅游特色村。

32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村庄在建设过程中要留住“乡愁”,必须结合自身特色,培育地域之美、文化之美和产业之美。一要注重村落保护。把保护、传承和利用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作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载体。坚决避免大拆大建,大搬大迁,尽可能以原有的村落形态和植被绿化,科学合理地进行本造,在改变乡村旧面貌的同时还原农村“土”特色。顺昌县大干镇来布村,依托千亩竹林,建成8千米长、25米宽的竹林漫道,打造射箭场、大圣迷宫、寻圣桥等游乐项目,既美化了乡村风貌又发展了乡村旅游,实现村落与自然的和谐,风光与产业的交融。二要注重产业提升。要加快推进农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提档升级,尽快形成农村特色产业,以品牌理念经营美丽乡村,从而促进当地百姓增收致富。政和县铁山镇东涧村,充分发挥土地平坦、交通方便的优势,引进千亩花卉基地项目,通过“支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带领村民创业增收,三年时间内人均收入翻番,东涧村也由有名的“无资产、无资源、无资金”的“三无村”变为美丽的花海新村。

33完善机制,巩固成效

农村在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改变村容村貌、完善基础设施,还应该建立完善长效机制。一要健全村民自治。将美丽乡村建设与村民自我管理有机结合,通过健全村民会议、村务公开、村民议事等制度,制定完善村规民约,从制度上保障农民在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发端于松溪县古弄村的“村民约法”制度,以村民推举产生村民约法理事会为主体,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政治的热情,制度与民主双管齐下、相互促进,真正为农村建设和乡村生活带来新风貌。二要巩固保洁机制。继续在全市范围内深化“万人保洁工程”,建立农村长效保洁机制,并依托共建美丽南平工作小组办公室,建立监督考评机制,每月明察暗访。同时,还要积极探索建立BT、BOT等保洁机制,确保卫生保洁常态化。三要完善保障机制。逐步提高农民基本养老、新农合医疗水平,持续推进农村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农资供应、娱乐健身等公共服务场所的建设,在美化乡村的同时提高社会保障,并通过“送文化、送卫生、送科技、送教育、送法律、送体育”等活动,为农民送去实实在在的服务,推进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

上一篇:浅谈公立医院的预算管理 下一篇:浅析物流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