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三年后公务不食鱼翅”

时间:2022-05-24 12:11:04

最近有网友消息称,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已正式发函(国管函(2012)21号)给丁立国,对他提出的《要求制定禁止公务和官方宴请消费鱼翅规定的建议》表示感谢,并明确说将发文规定公务接待不得食用鱼翅。7月2日,网络新闻联播记者联系了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政策法规司,相关负责人对此回应说,发函及内容属实,并表示有望在三年内发文,规定公务接待不得食用鱼翅。

公务接待不得食用鱼翅,这显然是值得鼓掌的。此举既有利于野生动物的保护,也有利于公款接待费用的节约,更有利于执政党公众形象的提升,可谓一举多得。

但问题是,这么好的一个规定,为什么非要等上三年才能实施呢?不知其中有何道理?是否还需反复调研论证这样做的可行性?或许已经作过测算,三年内食鱼翅,还不会对鲨鱼的生态平衡构成灭绝性的灾难?或许国内鱼翅库存还足够公务员们再放开量吃上三年?记得我们是历来主张“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而在改革开放,接轨世界,竞争激烈的当今,那就更需此种精神了。耐人寻味的是,广州市规定7月1日起汽车限购,通报仅三小时便付诸执行,阶梯电价听证后尚未向公众反馈即开始实施,而出台公务不食鱼翅规定却需要整整三年时间的准备,政策执行效率差异如此之大,原因究竟何在?难道对这个问题,在内心深处太过矛盾,或有什么其他的难言之隐?

更让人乐观不起来的还有,三年后能否出台,如今尚是一个未知数。因为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政策法规司相关负责人用了“有望”这个词,中国的文字实在太丰富了,一字多音,一词多义,一话多解,在一些问题上很容易做文字游戏。“有望”意味着有希望,有可能,有盼头,但有多少把握,不确定,也不负这个责任。

还应想到的一个问题便是,仅凭禁食鱼翅能否从根本上起到转变公务接待不良风气的作用呢?答案不言自明,这是不可能的。在公务接待中可以不准喝茅台,可以不准吃鱼翅,但好吃好喝的东西太多了,你禁止了吃鱼翅他可以吃燕窝,你禁止了吃燕窝他可以吃熊掌,你禁止了吃中国的,他还可以吃外国的,自古至今,中国人讲“吃”绝对堪称世界领先水平,无与伦比。所以,这种治标不治本的做法绝非上策。最近还听说这样一个故事,颇为滑稽。某局长下基层,基层单位负责人问局长秘书,局长喜欢吃什么?秘书说:“局长很节约,不要铺张,三菜即可:一是滑头滑脑,二是缩头缩脑,三是没头没脑。”基层单位负责人听了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秘书耳语:“就是黄鳝、甲鱼、螃蟹。”这三样虽都不是鱼翅,但价格也便宜不了多少,尤其那缩头缩脑的甲鱼,如果是野生的,可能比鱼翅还要贵。

我们迫切需要拉出一条遏止公款吃喝风泛滥的“高压线”,对涉及到动物保护的,对涉及到高档消费的,进行全面规范,而不是某一个单项禁令。建国后一个时期“四菜一汤,吃到中央”的规定,据说源自于朱元璋,他的办法延续了几百年,甚至还可以与当今发达国家接轨,一些发达国家的国宴连点心水果在内也不过三四个菜。由此说明朱皇帝此举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很有些超前眼光。我觉得,既然可行,仍可“古为今用”。首先,在数量上控制起来,无论哪一级不得超过四菜,然后,在四菜中再作明确规定,还有,对不同层次的接待在标准上也要设上限。而且这个规定不能等三年后再说,必须立即执行。更不能只是一纸空文,令行而不止,照常我行我素。两会期间消息,我国公款吃喝一年3000多个亿,喝的酒相当于一个西湖,这确实是“触目惊心”的事,如此大吃大喝不仅涉及到浪费,而且更关与形象和风气。我们对明摆着的一些问题,而且是民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再不能让大家总是处于“我的心,在等待”的状态。狠刹“三公消费”,严惩腐败坠落才是“维稳”的当务之急。

(责编:山林)

上一篇:农产品移动电子商务应用研究 下一篇: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的思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