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一切归咎于全球变暖

时间:2022-05-24 07:35:16

耸人听闻很长一段时间成为全球气候变暖论述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早在1997年,美国前副总统艾尔・戈尔告诉我们气候变暖会使厄尔尼诺现象变得更严重,但并没有发生。“绿色和平”组织和许多其他组织也告诉大家,数年后我们将会遇到更加猛烈的飓风。可事实上,过去6年中,全球飓风能量下降到19世纪70年代以来的最低水平,而在美国,则留下了最长时间没有严重飓风灾害的纪录。

但这种“恐吓”并没有由此停住。世界自然基金会在2004年宣布北极熊将在本世纪末灭绝,而且这种不幸会从哈得逊湾开始,那里的北极熊到2012年将停止繁衍,濒临灭绝,但现在这些熊不也活得好好的?关于气候变暖的类似说法比比皆是,之前还说过会给欧洲或佛蒙特州带来疟疾灾害。但同样喜剧性的是,事实证据总跟这些吓人的说法相反,过去10年里,疟疾导致的死亡率下降超过25%。

这些言论是可以理解的,一些关注气候变暖的权威专家们,无奈于当前几乎没有关于气候变暖的政治关注和解决措施,只能把夸张当成捷径来吸引关注。但问题是,当这些令人惊恐的“副作用”一旦被证明是错的,人们以后就不太爱听有关气候变暖的言论,甚至是那些合理正确的论据。事实上,全球变暖的怀疑声也是一路高涨,因为错误警报已经变得越发地刺耳了。

此外,把每个问题的主因都归根到全球气候变暖,那么大多问题的解决就会自然而然地落到二氧化碳的减排上,尽管一直以来这是一个最低效、最昂贵、最微利的方法。

近来又出现一则关于全球变暖的最新的夸张言论―《新闻周刊》有一篇文章高调地声明,日益升高的气候预示着“面食时代的结束”。所有的主要农作物―大米、玉米、小麦―正在气候变暖的恶劣环境中煎熬着,据文章叙述,小麦还是最不耐高温的。所以随着温度的上升,我们将会看到面条和面包的“震撼高价”。其实此文的中心思想直接明确:“如果人们想继续吃面食,那么必须积极行动起来对抗全球气候变暖。”

这种论调几乎完全错误。由于更高产量的农作物品种以及农民更好地利用了化肥、农药、水利灌溉,所有主要农作物的产量在近几十年间一直飙升。而且,二氧化碳作为一种化肥,在过去30年,它的增加大概也带来农作物的全球产量3%以上的增长。

变暖的气候可能损害一些作物,也可能会惠及其他作物。由于大多数农作物已经在最适合它们的地方生长,如果气候模型改变,农民调整力度不够或完全不作为的话,那么产量下降也不足为奇。事实上,农民自己也会调整适应,特别是有一个世纪作为过渡期。他们将会更早地播种,更多地选择一些喜光喜热的品种,或者是完全改变他们的农作物品种。还有,当小麦和谷物在加拿大和俄罗斯等国北部的播种可行性越来越高时,你甚至会看到更多的机会随之而来。

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进行了一项最大规模的研究,包括气候影响、二氧化碳肥料、适应性等,最后显示,到2050年,农作物产量将增加40.7%。当然,没有全球气候变暖,可能产量还会再上升0.5%。而全球气候变暖了,可能食物价格下降的幅度缓冲了一些,但我们的意大利面条的供应还是安全的。

当然,这并不是说全球变暖对农作物没有任何影响。但可以肯定的是,二氧化碳的减排是帮助世界贫困和饥饿人口的一个尤其无效的方法。即使我们努力达成了―在付出高昂代价之后―排放量大降,但我们所实现的仅仅是让全球气温降低了那么一点点。同时,比方说,我们接受了生物燃料,那我们基本上等于在车上燃烧食物,这样一来还会造成食物价格飙升,饥饿情况恶化呢。

如果我们在适应气候变暖时能把重点放在让贫困国家把额外的二氧化碳作为化肥进行利用的话,我们将会促成更大的好事。这意味着对于农作物研究作出更大的投资以研发出更强悍更高产的品种,同时建设更多的水利工程,提供更充分的农药和化肥。

再者,即使是最贫穷的发展中国家也会在本世纪中叶变得更加富有,届时,他们对小麦的消费并不是取决于种植在自己的国家里,而是取决于全球粮食价格和地方收入。

这也强调了往自由贸易方向努力的重要性,由此保证了廉价农作物的产量,同时也增加了非农业地区的工薪。而全球变暖的耸人听闻事例只是将我们的注意力转移到最低效的解决方法上。

本文由Project Syndicate 授权 《南风窗》 独家刊发中文版,作者是哥本哈根商学院客座教授、哥本哈根共识中心创办人、 《外交政策》2012年全球百位思想家之一。

翻译: 李斯

上一篇: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下一篇:创新教育推进高素质民航运输人才的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