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读文本是提高阅读教学效果的基础

时间:2022-05-24 05:30:59

研读文本是提高阅读教学效果的基础

摘 要: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提升素养的重要基础,也是增强学生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进行学习活动的必要过程。如何进行阅读则是进行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研究文本无疑是其中的重要方法,研读文本可以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程度,从更深的角度来看待文字所蕴含的内在意义,增强阅读的效果。本文从三个方面来谈怎样通过研读文本提高阅读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学文本;文本研读;阅读教学;课堂效率

在诸多语文教学专家的口中,语文阅读的最好状态是求简,语文的本质就是阅读和书写,阅读是书写的基础,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阅读教学中,一切从简,阅读的内容要精简,阅读的方法要简单,阅读的媒介要方便。为了进一步提升阅读的效果,不可避免的需要加深对阅读文本的研读。

一、精选优质的教学文本

教学文本是整个阅读过程的前提,决定着后期的阅读效果。作为教学者,应该精心准备一些高质量的,既有文化价值又有艺术气息的文本文章。在我国乃至全世界,漫长的文艺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产生了大量的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是我们得以充分汲取文化营养价值的巨大的精神宝库。在语文的新课标当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应该创造性的理解和研究精品文章,把每一部分的精华用最简洁的语言和方式呈现出来,使教学效果达到最大化。教师能够领会是非常容易的,难在站在学生的角度,采取适宜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把文本的内涵融入到他们自己的知识体系当中,成为他们自己真正的精神财富。教师自身对于整个阅读和理解过程的重点、难点、创新点,把重点内容和要素教授到学生思维中,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领会的水平。

二、充分发挥文本的文化价值

凡是历史文化的精品,都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化价值,对于这些价值,也不能一味的追求简洁,更需要对其文化价值进行深刻的剖析,增强文本研读的深度、广度、高度。

1、丰富教学内容

任何文化作品的产生都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在研读文本的过程中,首先需要结合文本的发展历史,同时要结合因篇幅原因而删节的章节,对原有的内容进行阐释和了解,让学生明确其上下文的文义,加深对所选内容的理解。既可以是文本内容的有益补充,也是阅读过程的重要前提。有的原有的内容更具有趣味性和可读性,增强阅读的兴趣,既能让学生体会到文本的重要内涵,又能体验到快乐的阅读过程。从而增强阅读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2、要填补空白,让语文课堂充实

文本是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需要学生努力体验其中的意境,并不会有直观的视觉上的享受和学习,是一种独特的学习体验过程。中国山水画讲究画面带来丰富的立体感,许多文本学习作品是讲究意境所带来的特殊效果。小学语文课文在意境的刻画是非常少的,有时候故意留一片空白,给人以无限回味,有时需要我们填补文本中没有说出来的东西,使课堂由于填满意境。因此,在对文本的分析中,我们要大胆研究其中微妙的地方,这意味着,一些文本的空白点,可以指导学生充分填充和想象,这样才能使简单教学更有效率,更扎实。

在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中,有着最显著的表现和例子,题目是《唯一的听众》。当“我”从妹妹的口中知道老妇人不是聋哑人,而是一个音乐学院的著名教授,是首席小提琴手的情况下,“我”是什么样的心情?“我”在这种情况下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这些问题如果阅读到该作者的原文就不难找到答案,但是,由于选入教材中的文章并没有保留全文,而是用一个省略号把“‘我’后来的做法”这部分代替了,教材中“珍藏着这个秘密”与原文中的“珍藏着这个秘密”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当我为学生教这个省略号的时候,将之作为一个延伸的点,让学生们开始思考和想象:再次面对老女人“我”会怎么办?当学生们完成了想象,然后产生了对这个部分内容的描述,再出示作者原文让学生进行比较,看自己的情感和其中有什么差异。这种阅读与写作的结合,不仅对作者的话语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了作者对老妇人的无限的尊重和感激,也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是一种效率更高阅读写作方法。

三、挖掘教学资源,使语言更有学习性

教学资源是最重要的学习内容,教师应该不断的挖掘新的教学资源,增强阅读的广泛性,提升学习的全面程度。文本教育我并不应该排斥文本之外的内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建设开放轻松的语文课堂,拓宽语文课程资源。”互文性理论告诉我们,每一个文本都是别的文本的一个镜像,每一个文本也是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转化,它们相互借鉴,甚至要形成一个开放的网络中,这也构成了一个包括过往、现在、未来的完整的文本。

看过张祖青老师教的《我盼春天的荠菜》教学片段。在学习课文后,张老师介绍《走过人生的冬天》。在文章中,提供了一个“过去”的背景,让学生们在文字上有“更高层次”的看法:原来的文本在“冬天”,是作者的经历苦难的一个缩影的生活;谁期待的“春天的牧羊人的钱包”,原来不仅是牧羊人的钱包,它是人生命的希望,同时给文本提供了一个“未来”的观点,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精神的一个比较明确的理解:那是未来的春天,总是充满希望。这种补充和扩大,使整个教学被赋予了更多的人文内容,这样的教学更加丰富了,有了深度和广度。简单是一种美,也是一种引导和思考,它是阅读的高层次的教学,我们必须在40分钟内让学生受益,就是要使复杂而低效的语文教学成为一种简单高效语文教学。

四、结语

语文教师是学生阅读的第一负责人,对学生阅读方式内容以及成果应该积极地想办法,保证学生的阅读水准。对于一个语文老师,我们有责任删除很多不必要的东西,在简单的教学过程中,通过传承、创新、发展、扬弃,在不断探索提高语文教学的方法,使语文教学回到它的本质――简单。这个过程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但我们应该先从文本中阅读中掌握上下文意,努力克服学习的泛化、复杂,回归自然,让语文阅读教学呈现一个简单的流程,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真正实现高效的教学理想。

参考文献:

[1] 房志荣. “为写作而教”应成为阅读教学的主旋律[J]. 语文教学通讯 2014年18期

[2] 朱红. 叩问缺憾 优化策略――课堂教学中读写结合的实践探索[J].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10(12)

[3] 孙秀华. 语文阅读教学的四个注意[J].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14年06期

[4] 于乐. 体现以生为本的阅读教学[J]. 教育 2014年18期

[5] 潘晓红. 小学阅读教学应该指向哪里[J]. 语文世界(教师之窗) 2014年Z2期

上一篇:世界上并不缺少美,只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下一篇:浅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反思性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