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揉两穴,咽喉痛消

时间:2022-05-24 04:16:17

点揉两穴,咽喉痛消

笔者在读《千金要方》时,曾发现这样一句话:“涌泉、然谷主喉痹哽咽寒热。”

对此,我很是诧异,涌泉、然谷两穴均属足少阴肾经,而咽喉为肺、胃所属,看起来联系并不大,怎么会选这两个穴位呢?然而,当我带着这个疑问在工作当中加以尝试,却发现其并非虚言,点揉涌泉、然谷穴两个穴位,对咽喉肿痛的治疗效果的确比较好。

肺胃之疾,益肾可解

中医认为,咽喉肿痛可由肺和胃引起,发病的原因无非是风热犯肺,热邪灼伤肺系;或因过食油腻辛辣之物引胃火上蒸,津液受灼,煎炼成痰而蕴结痰火。可致咽喉红肿疼痛,发热咳嗽,痰多稠黏等症状。治则当清肺、胃之热,以利咽喉。

但从肺和肾的关系来看,“肺为水之上源,肾为主水之脏;肺主呼吸,肾主纳气。”也就是说,肺主行水、通调水道的功能与肾的气化作用是相互配合的,肺的正常呼吸必须依赖于肾的纳气功能正常发挥,这与中医五行“金水相生”是相吻合的。

足少阴肾经起于涌泉穴,然后经过然谷穴,向上通过肝和横膈,进入肺中,沿着喉咙,挟于舌根两侧。从肾经之气的上行路线也可以看出,咽喉肿痛与肾经失调有必然联系,肾阴亏损必致津液不能上润咽喉,肺胃之火乘势上炎,灼于咽喉而肿痛。

涌泉穴位于足掌心约前1/3与后2/3的交接处,有进阴气作用;然谷穴位于内踝前下方,足舟骨粗隆下方凹陷中,有龙渊、然骨之别名。点揉涌泉穴,可引进肾经之气,如泉涌般而行;而点揉然谷穴,如拨开云雾般顺利上乘,咽喉则受津液滋润,具有滋阴降火功效,从而可治疗上火引起的咽喉肿痛。

点法取手指,揉法用掌拳

嘱患者仰卧位,按摩者以双手握住患者脚前侧,用大拇指的螺纹面点患者双侧的涌泉穴,每次5~10分钟为宜;或者以无名指、中指跪指点涌泉穴位。这里提到的跪指,就是将无名指、中指弯曲,以中部指骨关节用力,这样点按的力度比较大,可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身体状况而选择力度。然后以同样的点法,同样的时间,点双侧的然谷穴,力度可由轻逐渐加重,患者有麻、胀感觉即可。

揉法可以两侧交替进行,先揉患者一侧涌泉、然谷穴,然后变换位置揉另一侧相应穴位就可以了。比如按摩者可站在患者左脚侧,以右手大鱼际或小鱼际按揉涌泉穴5~10分钟;或以拳揉涌泉穴位,拳揉的力度也应比较大,但也要以患者能忍受为度,然后以同样的点法、同样的时间,揉左脚的然谷穴。最后按摩者变换,以左手大鱼际、小鱼际按揉,或以拳揉患者右脚的涌泉、然谷穴位。

点揉涌泉、然谷两穴均采用平补平泻法,治疗咽喉肿痛起效比较快。但次数不宜多,一般每日进行3~4次为佳。

上一篇:血透、腹透 如何选择 下一篇:药品说明书希望能更人性化/《家庭医药》道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