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你必须要去的迷人小店

时间:2022-05-23 11:45:07

充满正港台湾味的凤梨酥

位于台北松山机场附近的民生小区,小巷里有一家装修简约的门店。门外铺了一层青青的草地,旁边的混凝土墙上,挂着一辆自行车,路人走过,或觉得这是一个设计室。

一进店内,中间就放着大张大木桌,两边分别放了五张椅子,那就像家里的大饭厅一样。墙上则挂着一些立体艺术图,很自然、很舒服!

年轻的服务生来了,就问道:“坐下来喝杯茶,好吗?”温馨而亲切。

放在木盘上的茶奉来了,还送上一棵凤梨酥,原来,这是一家凤梨酥专卖店──微热山丘。

这家店里,墙上没有贴上任何广告,只在其中一个木架上,放了三盒不同大小的凤梨酥。

大家就围着那张大木桌,默默的品尝他们出产的凤梨酥。这种软销手法,足以证明这家专卖店对自家产品有十足信心。

服务生从不给你一丝的压迫感,说他们的凤梨酥如何优胜,也不会帮你计算要买多少做伴手礼,是龙是凤,一口便吃出来。

也难怪,大家吃得津津有味之时,便不其然的掏出钱包,把一盒又一盒的凤梨酥带回家。

当然,吃过不买的,也完全可以,店员还是感谢你的到访,希望你可以再来。这种待客态度,的确胜过许多靠威迫利诱来做生意的商店。

即使服务如何,产品的质量才是最基本的。

不说不知,原来台湾一般买到的凤梨酥,为求质量一致,内饀都选用冬瓜蓉,而不是真真实实的菠萝。

饼内硕大的果肉,和传统的凤梨酥比起来,多了一份真实感,即使保质期只有两个星期,不同季节的甜酸度有点不一,但无阻人们对他的喜爱。

2009年之前,几乎没有人要吃、也没有人爱种没有经过改良的土菠萝,创立微热山丘的许铭仁、许胜铭兄弟,以及堂弟蓝宏仁、叔叔蓝沙钟,却把这酸味多、甜味少,纤维密实,加上吃起来会咬舌的土菠萝发扬光大。

当时土菠萝正处于越丰收越贱卖的情形,蓝沙钟便用他早已学会制饼技术,把真正的凤梨酥完美体现出来。

这次让土菠萝华丽转身,除了用上在地的农作物外,连配料也一丝不拘。比如鸡蛋,许铭仁便说,他们选用的是红壳鲜力蛋﹕”用普通鸡蛋,一般人可能吃不出来味道差在哪里,但如果不用这种鸡蛋,就没办法肯定台湾的优质蛋农。”

此外,对于出品的包装和大小,他们也作特别的研究。原来,现在他们所卖的每一块凤梨酥,体积是6公分X 3公分X 2公分,刚好男生吃两口,女生吃三口,充满人情味。

在店家眼中,一块小小的凤梨酥,便藏着对台湾农人的呵护,对客人的关怀,也是保持品牌质量的保证。

的确,用上简单的包装,以及在地的食材用料,消费者便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真正台湾乡下的淳朴气氛。

澳大利亚独家生产的羊奶酪农场

一次旅游,改变了一位财务策划师的下半生。

黛安?雷原本在澳大利亚的昆士兰省生活,给予客户投资意见。一次她到塔斯曼尼亚省旅游,也让她落地生根。

那一年,她来到了让·恩特卡斯特克斯海峡,发现一个对着平静海峡的草原。她细想,如果可以在这个地方生活也不错,只是,光看着美景是徒然的。于是,她便买下面积达28英亩(约11万平方米)的农地,展开她的农业生涯。

黛安以有机放养方式,饲养了超过200多头母羊,并将牠们生产的羊奶,转制羊奶奶酪,成为澳大利亚唯一获认证的有机羊奶奶酪工场。她特别在墨尔本的大学进修一年,跟当地的大师学习如何制作奶酪的基本技巧,同时更学以致用,创作多种自家独有的口味,让客人大快朵颐。

现在,黛安和她的员工每周五天在奶酪工场内,按照不同气候和季节,生产超过10种奶酪,供应塔斯曼尼亚的超市、周末市集,以至墨尔本和悉尼等大城市的著名餐厅。

为了让自己的事业让更多人知道,黛安更参加不少食品比赛,最让她引以为傲的蓝宝石(Sapphire Blue)奶酪,更获得2012年悉尼皇家农展会的”奶酪王“(Champion Cheese of the Show)美誉。

除了奶酪之外,黛安没有浪费制作过程中,将奶酪发酵的精华,将这些味道浓郁的液体,加上香草口味,制作成甜品酒,成为全世界唯一的羊奶甜品酒,深得顾客喜爱,并成为农场的另一亮点。

此外,黛安也将农场和工场改变为旅游景点,她利用自己农场的特色,让小朋友喂饲母羊,又让民众观看榨取羊奶的过程,甚至开放工场,教导小朋友如何制作奶酪,好不热闹﹗

她也没有浪费美不胜收的草原风景,在平台上开设餐厅,让客人来到品酒吃小吃,同时泡制羊奶咖啡和冰淇淋,让来宾过得很”小资”。

黛安经营的奶酪农场,转眼间已有八年的光景,这不仅是她下半生的新战场,使得她成为也是她一对子女发展的终身事业。喜爱大自然的女儿,负责管理农场;修读工商管理的儿子,则负责市场营销,分工清晰,一家人生活得乐也融融。

让住客了解在地生活的以色列客栈

如果你想对耶稣生活有更多认识,除了以色列耶路撒冷外,拿撒勒(Nazareth)也是不可不去的城市,因为这里是耶稣成长的地方。不过,碍于旅客对这个城市的不了解,拿撒勒往往是一个半天游的山城,到了晚上到几乎变了一个死城,古城的小巷除了两三只小猫咪外,鲜见人影。

拿撒勒是以色列境内最大的阿拉伯人聚居城市,里面住了不少巴勒斯坦人。不过数据显示,早年在这个具体特色的古城里, 过夜的旅客不到10%,2005年以前,拿撒勒古城更是没有可以投宿的地方。

Fauzi Azar Inn业主、巴勒斯坦裔奥德特?舒曼,她和以色列人慕斯?伊昂一拍即合,创办了Fauzi Azar Inn,成为拿撒勒住宿的好去处。

因为历史因素,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总是不咬弦,不过他们这次的合作,成为了一时佳话,当地媒体形容,这家客栈改变了拿撒勒的形象,2011年的时候,时任英国首相贝理雅也亲自到访。

这家客栈原是Azar家族的住家,是建于19世纪的土耳其风格建筑,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大厅的天花壁画更是人手绘画。在1980年代以前,还是由Azar家族居住,只是发生了一场无情火,让这别具特色的建筑荒废了20年。

随着2005年建筑重新装修并改装成为客栈,奥德特?舒曼不仅让旅客把这个地方当成一个旅馆,她同时组织志愿者,向旅客介绍古城的另一面,并同时实施责任旅游业政策,包括选用本地产品及食材、聘用当地居民、节约水电,甚至带旅客到当地住家用膳等。

这家客栈除了星期日外,每星期六天都有免费的半天导览团,带住客参观古城。可是,这并不包括古城市圣母领报堂、古回教寺,或是耶稣事迹路径等旅游景点,而是看看巴勒斯坦人的生活,包括菜市场、咖啡店、衣饰店、香料店和小吃店等,遇到导览团里有一些专业人士,他们更鼓励互相分享,让在地的巴勒斯坦人了解如何做生意。

这个导览团几乎获得所有参加者的好评,因为在旅游者眼中,真真正正的旅行不是在于景点,而是了解当地的文化背景。

客栈也为住客提供早餐,不过食物不是西式的培根煎蛋,而是当地出产的水果、橄榄、干果和彼得包(Pita Bread)等,虽然这些都不是最佳的美食,但对旅客而言,他们对当地人的用餐文化也有多一份了解。

经过数年的努力,这家客栈得到了不少奖项,在著名的旅游网站,这家客栈更成为了旅客之选,是投宿拿撒勒的首选。

不过,他们并没有独享古城发展以来的繁荣,在网站上,他们也会推介同区内其他住宿,即使客栈客满,也会推介旅客到其他住处,让小区一同成长。

上一篇:一次代孕为贫苦女性挣到12年收入印度成全球“... 下一篇:美量化宽松退出中国大妈最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