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徙路线:鸟儿的“高速公路”

时间:2022-05-23 07:54:18

迁徙路线:鸟儿的“高速公路”

从史前时代开始,每年春天和秋天,人就会惊奇地仰望着天上那些成群结队、遮天蔽日而又神秘莫测的旅客――候鸟。经过亿万年的自然进化,候鸟形成了每年在繁殖地与越冬地之间沿相对固定的路线往返迁徙的独特习性。长途飞行是纵其一生的神秘本能,可以穿过海洋、森林、平原、沙漠、山岭,绵延数千甚至上万千米。因此,候鸟的迁徙有一股撼动人心的自然魄力。

尽管没有两种候鸟会采取一模一样的迁徙途径,甚至还有不少候鸟进行东西向的迁徙,如在我国陕北红碱淖繁殖的遗鸥就沿同纬度向东迁徙至渤海湾一带越冬,但大多数候鸟的迁徙路线都呈南北方向,在北半球尤其明显。这是由于在同一季节随着纬度的改变,气温会产生梯度性的变化,特别是北半球的大块土地在冬季被冰雪封盖,许多欧亚大陆和北美洲的鸟类不得不越过赤道,深入到南半球越冬。

通过长期、大量的监测,鸟类学家认为在全世界共有三大鸟类迁徙区,也称为三大“南北大陆桥”,即北美洲-南美洲、欧洲-非洲、亚洲-大洋洲,并且有8条主要的迁徙路线:东亚-澳大利亚、中亚-印度、西亚-东非、黑海-地中海、东大西洋、大西洋-美洲、密西西比-美洲和太平洋-美洲。这些鸟类的迁徙路线就如同一条条“高速公路”,任由鸟儿们飞进飞出,借以前往各自的目的地。当然,也有一些鸟儿并不遵守“交规”,它们时而横穿道路,时而又分叉飞行……

北美洲-南美洲迁徙区

在北美洲,海岸线以及几条主要的河流和山脉恰好都是南北走向的,这对于很多候鸟来说非常理想。因此,大约占北美洲700多种鸟类一半的候鸟的飞行之路都是依据这一地形特点而形成的。

大多数鸟类在陆地上迁徙时形成一条很宽的迁徙条带,但有的种类则不同。例如,细嘴雁的繁殖地仅限于加拿大北部的部分地区,越冬地也局限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小范围内,迁徙路径相当狭窄,这种情况被称为窄面迁徙。实际上,每一种鸟类迁徙路径的宽窄,与其繁殖地或越冬地的大小以及迁徙途中生态及地理特征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会不断变化。例如,体色艳丽的猩红丽唐纳雀繁殖于北美洲直至大西洋海岸的3000千米宽的条带内,在秋天迁徙飞向墨西哥海湾时,条带宽度为l000千米左右,但到哥斯达黎加一带时,其宽度变得只有160千米了。

像“驴友”在旅途中需要“打尖”“住店”一样,鸟儿在飞行之路上也需要在“驿站”停下来休息,补充能量之后再完成它们的行程。其中,a鹬类对“驿站”不仅严重依赖,而且十分“挑剔”。

利用太平洋-美洲路线迁徙的a鹬类从阿拉斯加西北部及北美洲西部出发,经过落基山西部以及加利福尼亚海湾和一些太平洋岛屿,向南美洲延伸,而阿拉斯加铜河三角洲则是该迁徙路线上最重要的也是北美洲最大的“驿站”,提供的食物主要是双壳类和腹足类动物。估计每年有超过2000万只a鹬类在此经过,其中西滨鹬、黑腹滨鹬是数量最多的两个种类。

其实,北美洲a鹬类的主体是在东部至中部繁殖的种群,在迁徙时跨越加拿大和美国的草原地区,到达南美洲北部海岸,或者到达中美洲和南美洲的太平洋海岸越冬。其中最主要的是白腰滨鹬的西部种群,它在北极的繁殖地和南美洲的越冬地之间相隔14000千米之遥。

利用大西洋-美洲迁徙路线的a鹬类主要是在加拿大东部极地繁殖的一些种类,如白腰滨鹬(东部种群)、金a、中杓鹬和半蹼鹬等,它们主要沿北美洲东部的大西洋海岸南迁,穿越加拿大东部一带和大西洋,到达加勒比海的岛屿、南美洲北部海岸或东部海岸越冬。位于美国新泽西州和特拉华州之间的特拉华湾则是这条飞行之路上最重要的集结地,也是北美洲的第二大“驿站”,每年支持300万~600万只a鹬类在此停歇。每年春季恰好是美洲鲎产卵的时期,每只雌鲎能够产8万只绿色的卵,于是,成千上万的a鹬类聚集在此狼吞虎咽地取食鲎卵,补充继续北迁所需要的能量,两三个星期内体重就能翻倍。

事实上,a鹬类在迁徙过程中总是以一种不可思议的方式补充所消耗的能量。例如,红腹滨鹬在春季出发时,在南美洲的最南端以阿根廷潮池内的蚌类为食,接下来先在巴西南部长满草的 [泻] [鹬] [镳]湖中捕食蜗牛,又沿着巴西北岸猎食红树林中的蚌类,抵达特拉华湾时,则用鲎卵大快朵颐,最终抵达加拿大北部冻土带的繁殖地时,共向北飞行了近16000千米的距离。

补充能量在其他鸟类的迁徙过程中同样非常重要。黑顶棕柳莺是一种体重不足20克的小型鸣禽,在阿拉斯加或加拿大北部的针叶林中繁殖,然后横穿北美洲大陆,向大西洋沿岸迁徙,并且在那里补充食物,储存皮下脂肪,为下次的迁徙做准备。当高气压从西边逼近,北风、西北风刮起的时候,它们就重新踏上了旅程。从大洋上空毫不停歇地连续飞行3~5天,越过百慕大群岛、波多黎各,一直飞到南美洲大陆的东北海岸。也就是说,黑顶棕柳莺要在海上持续飞行3800千米之久,在这期间它们不分昼夜,即便遇上逆风也决不停歇。在海洋上空飞行这么长的一段距离后,它们在着陆时已经耗尽了体内的全部脂肪,甚至连飞行肌肉都有一部分消耗掉了。

大西洋-美洲迁徙路线也被称为“航海者之路”,因为这条路大部分是沿着大西洋和美洲的东海岸行进的。

硫磺c是美国东部随处可见的一种鸣禽,身体呈宝石蓝的雄鸟因叫声美妙而广为人知。每年秋季,它们都会飞行3800千米,到达越冬地――墨西哥南部、中美洲的巴拿马等地。它们是以星星为标记进行迁徙的,具体用来判断方位的是北极星中心约35°以内的北方天空,也就是说,在这个区域的大熊座、小熊座、天龙座、仙女座、仙后座等都是它们的路标。

一般来说,早春开始向北迁徙的候鸟,由于天气尚冷,其迁徙速度较慢。但也有许多候鸟春季的迁飞速度比秋季快,例如,在新西兰越冬的斑尾塍鹬春季从越冬地迁往阿拉斯加和西伯利亚东部的繁殖地时,仅需l个多月;而当秋季迁回越冬地时则需要多花1倍以上的时间。这种现象的发生可能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比如春季先到达温带繁殖地的个体,更有可能占据比较好的繁殖领域,从而获得较高的繁殖成功率。

在东亚-澳大利亚迁徙路线上广泛分布的湿地构成了互相关联的湿地链,成为a鹬类迁徙期间觅食和栖息的“驿站”,上海崇明岛东滩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它濒临长江的入海口,拥有大批迁徙水鸟非常“中意”的特有植物――海三棱草、芦苇以及食物丰富的泥滩,吸引了大批候鸟在此经停“加油”或落脚避寒,其中有东方白鹳、黑脸琵鹭、小白额雁、灰鹤、黑鹳、鸳鸯等近300种鸟类。每到迁徙季节,万鸟齐飞,遮天蔽日,景象十分壮观。

在亚洲,中国作为重要的鸟类迁徙中转站,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我国候鸟的种类超过700种,占世界候鸟总数的20%左右,其中不仅有许多种类在我国境内繁殖或越冬(夏候鸟、冬候鸟),而且即使是那些途经我国的候鸟(旅鸟),其旅程的大部分也都是在我国境内。因此,我国候鸟的保护状况将极大地影响到它们种群的生存与繁衍,并备受国际上的广泛关注。

神态秀美俊逸,气态轩昂的鹤类,不仅在我国的历史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被誉为“仙鹤”,而且也是我国境内重要的迁徙鸟类,尽管它们的种群数量无法与a鹬类相比。在我国东部迁徙的3种鹤类――丹顶鹤、白枕鹤和白鹤中,丹顶鹤的迁徙距离最短,为871~2509千米,能够不停留的直接从越冬地点飞到繁殖地点;而白鹤的迁徙距离最长,为4903~5586千米,中途的停歇点多,停歇的时间也长;白枕鹤的迁徙距离介于两者之间,为1820~2728千米,尽可能的停留很短时间。它们在我国的越冬地和重要的中途停留地包括:黑江扎龙、吉林向海、辽东湾、渤海湾和三江平原、天津北大港、黄河三角洲、盐城滨海滩涂、安徽升金湖、江西鄱阳湖等。这些地点目前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保护,大多数都已建立了自然保护区。

很多猛禽的迁徙也正处在这条路线上,每到春秋两季,常有数以千计的各种猛禽沿着我国东部海岸进行集群移动,其种类之多,数量之大,都是世界上所罕见的。此外,在日本繁殖的蜂鹰迁徙时也首先横穿东海到达我国长江河口附近,随后向西南方飞行,经过越南、老挝、泰国,飞到马来半岛南端附近,最后进入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爪哇岛、婆罗洲以及菲律宾的棉兰老岛等地,单程的距离为10000千米左右。

在中西伯利亚极地、俄罗斯北部和中亚草原繁殖的中长距离以及在喜马拉雅山脉南部繁殖的短距离迁徙a鹬类种群都利用中亚-印度迁徙路线,它们的中途“驿站”包括中亚的内陆淡水水域或盐碱湿地,越冬地主要是从巴基斯坦东部到缅甸的海岸潮间带。这条迁徙路线也是世界上a鹬类迁徙最短的路线,几乎完全限于赤道以北。

利用中亚-印度迁徙路线的候鸟,还有大天鹅、赤麻鸭、灰雁等雁鸭类和普通鸬鹚、黑颈鹤、斑头雁、渔鸥等高原鸟类。它们在我国青藏高原的南部和云贵高原,以及印度和尼泊尔等地越冬。由于这条迁徙路线横跨很多海拔5000~8000米以上的山脉,因此是全世界候鸟迁徙海拔最高的区域。

著名高原鹤类――黑颈鹤在我国青藏高原和印度北部、喜马拉雅山脉南坡的高原地区繁殖,冬季则在云贵高原、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区和不丹越冬,共有3条穿越复杂高原环境的迁徙路线让它们往返于越冬地和繁殖地之间。

蓑羽鹤的迁徙距离长达2200~2800千米,但迁徙途中的“驿站”较少而且停留时间短,整个迁徙过程往往在7天内就能够完成。每年秋季,蓑羽鹤会成群地逆着从印度吹向我国的强风振翅,巧妙地借助上升气流相继越过喜马拉雅山脉七八千米的高峰。清澈碧蓝的天空映衬着喜马拉雅山脉洁白的群峰,成百上千的蓑羽鹤以此为舞台,乘着气流飞上高空的景象,别有一番庄严肃穆的美感。

迁徙对于候鸟来说,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充满乐趣。它们要穿越云层、迎着暴风雨,遭遇许多想象不到的困难。远距离飞行和翻越高山的时间花费、能量消耗以及迁徙途中被捕食的风险,使它们付出的代价远比非迁徙者要高得多。尽管许多候鸟也会采取一些计策,如通过集群飞行来降低被捕食的危险。但迁徙无疑是它们生活中最大的冒险事业,每年都会有无数的候鸟永远无法到达它们的目的地。但是,它们仍然会沿着一定的路线,春来秋往,从不失信。迁徙对候鸟而言,是使命,是责任,是一种承诺。

链接3

世界候鸟日

在全世界9000多种鸟类中,超过三分之一都是候鸟,每年迁徙的数量可达100亿只以上!在飞行鸟类的6大生态类群(游禽、涉禽、猛禽、攀禽、鸣禽、陆禽)中,只有陆禽中的候鸟最少,而雁鸭类、鹳类、鹤类、鸥类和a鹬类等游禽和涉禽(通称水鸟)中的大多数种类都是候鸟。从2006年开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管理的《非洲-欧亚迁移性水鸟协定》和《全球迁徙物种公约》发起,在每年5月的第二个周末举行世界候鸟日活动,目的是提高人们保护候鸟的意识,推动和协调保护候鸟的行动。

上一篇:多网络环境下的差异化入侵特征检测平台的设计... 下一篇:基于智能电网调度支持的居民用电侧自动需求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