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型创新驱动创业问题研究

时间:2022-05-23 07:33:24

开源型创新驱动创业问题研究

摘 要:近年来,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的提出,创新、创业的血液快速的流动于全社会之中,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浪潮愈掀愈高。传统的固步自封式的创业模型显然无法满足新背景下的要求。笔者通过对创业驱动力和开源型创新进行研究,发现开源型创新完全能够满足我国当前创业驱动力的要求,将二者相结合产生的开源型创新驱动创业模式更加顺应现实的要求,这种模式的应用和推广在理论上来说也必将推动我国整体经济的进步和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

关键词:开源型创新;创业驱动力;创业

一、开源型创新和创业驱动力

当前动态竞争激烈,封闭式创新已然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开源型创新不同于封闭式创新,它是通过对活动单位内外的各种创新资源、创新知识进行有效的整合,顺应经济、市场发展,立足自身特点,进行进一步的创新,创造更多的社会经济价值,并再次推动单位内外新的创新经济发展的一种群体性经济行为。从世界范围来看,开源型技术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模式的主要形式包括:以美国“硅谷”为代表的官产学研合作形式、日本新日铁为代表的同业者技术联盟形式、欧洲安赛乐钢铁企业率先实施的与下游用户合作的模式、美国纽柯公司推崇的与装备供应商合作形式等。

追逐利润,必然是大多数创业最直接的驱动力。早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提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西方经济学亦很早提出“经济人”假设。在马斯洛曾说过,自我实现是需要层次理论中最高层次的需要,基于这种驱动力的创业是为了实现自我与众不同的人生价值。谢志远(2010)认为,学校的创业课程及实践活动对大学生创业具有直接性教育驱动力。《杭州大学生创业政策解读》中指出,政策是大学生创业的催化剂,良好的创业政策可以营造良好的创业气氛,提高创业可能性。刘志超(2013)提出,国内沿海一带创业群集中,国外则以美国的硅谷最具代表性,这说明了环境、氛围是促进创业的软性驱动力。

二、开源型创新驱动创业模式

今年来,国务院多次出台、下发关于促进就业的通知,明确提出“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与扶持就业创业相协调”,《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指导意见》的出台,从放宽市场准入、改善行政管理、强化政策扶持、拓宽融资渠道、加大培训力度、建立孵化基地、提高培训质量、健全服务组织#完善服务内容、提供用工服务#强化政府责任、完善工作机制、营造良好氛围等方面入手,通过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鼓励和扶持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这些政策和措施充分表明了党和政府倡导的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积极态度,可以说,创业带动就业是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三结合就业方针的集中体现,是积极就业政策最活跃的、最具有动力的一种机制。

对于开源型创新,无论是“众包”模式、“廉价创新”模式还是“创业孵化器”模式,都能符合创业驱动力的要求,将开源型创新与创业相结合已完全具备成熟的理论基础。同时,将二者结合也十分符合当前国内发展趋势的要求,因此,基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的开源型创新驱动创业模式研究也具备现实意义。

三、开源型创新驱动创业模式的积极作用

1.开源型创新驱动创业为商业模式的改进提供新的维度

当前大型制造企业通过应用自动化技术和网络技术等,使得生产效率显著提高,传统的商业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多样的需求。开源型创新驱动创业模式引领的个体制造业根据用户个性化需求来定制生产商品,引领技术、工程、艺术等方面的变革。

此外这一模式对传统商业模式的改进不仅仅局限于技术制造业领域,也包含了如缝补和编织等手工类别,开源式创新驱动创业模式引领的影响产品和服务感官知觉、审美情趣、知识认知的非功能性表现的软创新将会越发受到重视,这一模式并不是对传统商业模式的一个彻底代替,而是有效的补充。这些融入到各个产业中的创新驱动创业模式,正改变着旧有的生产技术,提高生产效率,促进产业间的融合,并最终实现经济的质的飞跃。

2.开源型创新驱动创业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新动力

当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全球范围内孕育兴起,世界各主要国家都在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进创新,寻求突破口,抢占未来经济发展的先机,在此背景下,各国纷纷采取一系列战略或是计划力图实现本国传统制造业突破性发展。例如,英国的低碳工业战略和先进工程国际市场营销战略;美国的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德国的“工业4.0”计划和法国的新工业法国计划。

开源型创新驱动创业应用于工业产业中,为中国制造业提供了新机遇,推动传统装备和产品生产制造转向智能,形成了持续推进企业技术改造的机制,优化制造业企业的技术结构。此外,开源改变了工业企业对市场信息的利用方式,可以快速及时响应市场需求,实现生产与消费需求的有效对接,定制化、个性化和小量化生产成为发展趋势。基于开源的传统制造业创业模式经过广泛渗透、交叉融合,将进一步整合优化制造业全产业链和价值链,加快制造业企业跨地区、跨领域的协作和产业集群升级,促进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优化制造业发展布局。

3.开源型创新驱动创业为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要作用

近年来,企业的雇佣人数减少与大量大学生毕业的矛盾越发突出,就业压力逐年增加。创业,正在成为解决就业的有效途径。开源型创新驱动创业模式引领的个体式制造业根据用户个性化需求来定制生产商品,对技术、艺术等行业劳动力的需求巨大,会创造出大量新就业岗位,增加人民收入的同时,也促进了资金、人力等资源的流通,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促进内需,发展经济,稳定社会的积极作用。

这一模式还应用于不同的产业。除了科技上的创新,开源型创新也影响产品和服务的感官知觉、审美情趣、知识认知的非功能性表现。亦或是缝补等手工类别,这一切都使更多的人可以加入到创新驱动创业的实践中来。有动机的创意群体是创新的主要来源,通常可以改善一个处于边缘或弱势的社群的生存条件。这些都使得开源型创新驱动创业在多个层面多个产业不断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四、基于开源型创新驱动创业提出政府建议

积极发挥政府搭建桥梁作用。通过政府搭桥,将高等院校、科研所,与企业相结合,促进创新落实实践,带动就业。政产学研模式不能只是“授之以渔”形式,如要求项目支持的技术成果商业化后,必须将收益的四分之一返还相关部门,直至达到项目出资额后停止返还。这样能够做到创新成果商业化的持续性发展。

积极营造创新驱动创业大环境。通过构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增强各创新主体之间的协同能力,将市场、政府和社会资源有机融合,相互作用,构建适合创新要素的有序流动和高效配置的开放式创新体系,不断释放创新的活力。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通过减免税收或提高创业贷款额度等,为创业初期的创业者们“输血”。充分发挥“孵化器”作用,营造低成本、全要素、开放式的创业空间,并将传统科研经费中的一部分转移给新兴创新者。

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创新驱动创业项目。当前很多创业项目发展受制于资金,单纯依靠政府财政支持不是长久之计。国外很多项目多是通过“众筹”或是“天使投资”等大众或小众风投形式完成。通过对社会资金的引导,扩大经济投入,可以有效提升创业实现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温雯.“创客文化”的历史图景与未来路径[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08).

[2]万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大众创新创业[J].科技创新与品牌,2015(06).

[3]克里斯.安德森.创客:新工业革命[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

[4]德鲁・博迪,雅各布・戈登堡.微创新[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

[5]拉玛斯瓦米,高哈特.众包:群体创造的力量[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谭梦洁(1990- ),女,汉族,山东,烟台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常学会(1991- ),女,汉族,山东,烟台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杜乃伉(1991- ),男,汉族,山东,烟台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

上一篇:股权众筹的法律风险分析与解决对策 下一篇:市场经济与社会信任的双向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