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遮蔽的雕塑大师

时间:2022-05-23 07:24:35

被遮蔽的雕塑大师

张充仁(1907-1998)是一位名扬海外的艺术大师,是我国现代雕塑艺术的奠基人之一,也是一名艺术教育家。他为多位著名的政治首脑艺术大师塑像,他是埃尔热《丁丁历险记》笔下的人物素材,并共同创作《丁丁在远东》,其中《蓝莲花》被印刷2.5亿册,“中国张”斐名海外。他在油画、水彩画和雕塑等方面的造诣都很深,堪称一代雕塑大师、中外文化交流使者、现代中国雕塑艺术奠基人之一。

编者

张充仁是上海人。1914年入土山湾美术工场照相制版间随爱尔兰籍导师习素描及法文。1931年留学比利时,在布鲁塞尔皇家美术学习雕塑,1935年毕业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美术学院。1936年在上海举办归国展览,开办“充仁画室”。改革开放后,张充仁受聘为上海交通大学文学艺术系主任、上海油画雕塑院名誉院长、上海美专雕塑系主任、全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委员和上海市政协委员,历任之江大学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秘书长,上海油画雕塑创作室主任。出版《张充仁雕塑选》、《张充仁水彩画选》等,作品《无产阶级革命创造中华人民共和国》曾获上海纪念性雕塑一等奖。

生平经历

1907年,上海徐家汇是一个天主教聚集之处。父亲张少圃是个木雕艺人,母亲则擅长刺绣,能绣一手很好的花卉、人物。张充仁耳濡目染,自幼酷爱绘画。1921年,张充仁进入爱尔兰人安敬斋创办的土山湾印书馆照相制版部学习、工作。他利用业余时间还学习素描和法文,这些为张充仁的艺术人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小学三年级时,他的图画成绩得了第一名。但在颁奖时,因大风吹落奖品上的纸条,错颁他为第二名。此事在他一生的心灵中留下深刻的印记:“这好像在冥冥之中启示我,虽然我是第一名,但得到的只能是第二名,而这样的事一直持续到我的一生”。无论是看他生平或读他的传记,我们都能得到这种印象。

1931年9月,张充仁乘邮轮赴马赛,10月即考入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师从巴斯夭(Alfred Bastien)。他在油画班里是巴斯夭教授最得意的学生之一。1933年,美术学院学期结束,张充仁获油画风景第一名、禽兽解剖第一名、透视学第一名、油画构图(人物)第二名、人体解剖第二名、图案构成第二名,由布鲁塞尔市长授奖。4月15日,当时中国驻比使馆为他颁发“三育奖章”。

1934年,经陆徵祥和鲁汶大学戈赛神父介绍。结识比利时漫画家埃尔热,为埃尔热创作中国题材的故事即《蓝蓬花》(《丁丁在中国》)提供了无私的帮助和倾注了全部的热情,两人也从此建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友谊。1935年毕业,获布鲁塞尔市政府颁赠金质奖。他在留学期间,秉承的是罗丹的现实主义画。张充仁回国后,创办了充仁画室。在小洋房里,他先后培训学生300多人,才子遍布海内外,其中较著名的有:严友人、邱瑞敏等,为我国绘画、雕塑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抗战期间,他严厉的抨击沦陷区的黄色颓废之风,雕塑了《恋爱与责任》,告诫青年人在恋爱时不要忘却身上的社会责任。

1979年为上海东南纺织厂成立30周年设计了国内第一枚大铜章――《上海东南纺织厂成立30周年纪念》,由上海造币厂采用纯铜限量精铸,成为了当代中国铜章艺术的引领者。1985年应法国艺术收藏馆之请,张充仁特为自己雕塑了一只右手,与毕加索、罗丹的手,一同为该馆永久收藏,全球艺术家获此殊荣者仅此三人而已。1998年10月8日,张充仁病逝。

然而,张充仁在其祖国所获的声誉,长期以来与其艺术成就并不匹配,现今在中国许多历史系和艺术系的很多大学生,都不知道他的经历,这是耐人寻味的。

埃尔热的《丁丁历险记》1934年,他结识比利时漫画家埃尔热。《20世纪报》的连环画周刊主编埃尔热正在构思系列作品《丁丁历险记》的第五个故事,丁丁的下一个目的地是远东。但是对埃尔热来说,东方、中国只是遥远陌生的地理存在,直到一个名叫张充仁的中国青年留学生来到他的创作世界。

埃尔热在张充仁的讲述里渐渐走进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两人决定共同创作《丁丁在远东》。1934年8月起,《丁丁在远东》开始在报上连载,每周一版,持续52期,这部讲述日本侵略中国时期丁丁与朋友“张”的历险故事于1935年底印成连环画册《蓝莲花》正式出版。在埃尔热的笔下,张充仁经过六次渐变处理,成为24本《丁丁历险记》中唯一的真实人物“中国张”。这套被译成65国文字、发行2.5亿册的连环画使西方国家近10亿人了解了“中国张”和张充仁。《蓝蓬花》也成为埃尔热创作的转折点,“丁丁”系列由此从早期的主观臆想进入到严肃认真的创作阶段。

1989年,张充仁为埃尔热塑制大铜像。当埃尔热在四十年后与张充仁通信时,仍然这样写道:“是你让我继马可・波罗之后认识了中国,认识了她的文明、她的思想,她的艺术和艺术家,我仍然专心于《道德经》和《庄子》,这两本书也是你向我推荐的。”他和埃尔热在分别半个世纪后的重逢,轰动了欧洲,比利时国王宴请他,皇后亲自拜访他,而欧洲人民更想见见这位久仰大名的“中国张”,宣传媒体介绍张充仁甚至超过来访的外国元首。

默社与充仁画室

1936年,张充仁经马相伯介绍,结识了蔡元培。蔡元培十分欣赏张充仁的创作,希望他努力设法让中国了解雕塑艺术,为社会美学启蒙教育做出贡献。他与徐悲鸿,上海新华艺专的汪亚尘、周碧初、朱屺瞻,苏州美专的颜文牛上海艺专的陈抱一等画坛友人共同发起成立了一个西洋画艺术团体,取名为“默社”。默社规定,成员每隔两周聚会一次,每年夏秋之间举办成员新作品展览。他们以行动力倡“沉着忍默,实际工作,不尚空谈”的艺术精神,意在通过严肃创作和宣传,使艺术界的风气焕然一新。

他创立了中国第一家集绘画、雕塑创作和教学于一体的《充仁画室》,为马相伯、于右任、冯玉祥等爱国人士、社会名流塑像,为学生们授业解惑。直到开始,当时充仁画室的大门是敞开着的,有许多人会来,甚至美专毕业学生也会过来。当时的张充仁是靠学生的学费来维持生计的,但是他却收了许多交不起学费的学生,也许出于对自己的身世的思考,他有时更加关照这些“穷学生”。有空的时候,他还会带学生去复兴公园、郊区去写生。先画一张示范作品,有时是油画,更多的是水彩画。

张充仁是一位虔诚的天主教徒,他只想把爱奉献,他不想更无能力与门户之见争斗,所以他虽然担任了城市雕塑委员会的上海委员,但他所创作的一些雕塑绝大多数只停留在小样阶段,没能翻制成大型铜像来装饰城市。也许张充仁还算是幸运的,除了“”中受的迫害,比起刘海粟、林风眠、吴湖帆等老一辈艺术家,在解放后的一系列运动中他所受的冲击还算小一些。1988年我和张充仁在巴黎促膝谈心时,他谈起解放初期运动中,一些人逼他揭发其他人的问题,而他又不愿意昧着良心说瞎话,几天下来他被斗得受不了了,一天在回家的途中,走到复兴公园附近,突然晕倒在地,正好同行的刘海粟先生在,把张充仁送到医院急诊。几天后,市长在科学会堂讲:“有位艺术家不愿讲违心话,就不要硬逼人家讲嘛。”陈市长的一句公正话,救了张充仁。所以张充仁在内地,虽然有点受压制,有些不得志,但他有真才实学,有巨大的国际声誉,更有一些爱才的领导的保护,他还算是幸运的。雕塑之泥塑神手

中国现代雕塑史上,素有“南张北刘”之称。刘为刘开渠,张即为张充仁。

西方的雕塑艺术发生了层出不穷的变化,出现了以象征性、表现性和抽象性为鲜明特征的现代派艺术,挑战传统的雕塑法则,进入了当代雕塑艺术的新纪元。罗丹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雕塑家,但在西方,罗丹的雕塑风格却没能很好的传承下来,张充仁是罗丹的再传弟子,他继承和发扬了罗丹的“人文关怀”和现实主义雕塑的传统,十分注重超越雕塑本体的内在精神,用自己独特的泥塑语言来表现独特的艺术思考。他运用罗丹的风格和技法,但不原搬照抄;而是和祖国秦汉以来的雕塑精神结合起来,使他的雕塑更显东方神韵,他融合中西艺术,形成了他“西法东魂”的雕塑特色。一件历史性的作品,不仅要做到造型正确,而且要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以及他的脾气秉性,而这种外形与内心的真实把握,来自正确的观察和深厚的艺术表现力,这样才能做出中国人所说的“神形俱备”的力作。

张充仁是留欧回国同窗中以雕塑见长的佼佼者。在当时特殊的现实中,即使他努力改造思想,争取进步并作了一系列歌颂工农兵的优秀作品,依然很难在城市雕塑中立足。解放初期,张充仁参与投标上海市政府拟在外滩建立的“人民英雄纪念塔”,巨型雕塑两次评审获得第一,得到时任市长的首肯,但在“资产阶级思想严重的张充仁所设计的图样是不妥当的。此人在文艺整风以后尚如此毫无进步”的评判打压下,张充仁的雕塑惨遭毁灭,仅余照片两张,“”期间的遭遇更可想而知,被关进“牛棚”的张充仁和丰子恺一起接受改造,张充仁的大批水彩画、油画被付之一炬,雕塑砸碎一地。因此,这次的“张充仁文献展”始于1936年张充仁归国美术展,而终于1966年,或正是选择回避这段时代的无奈。

中国现代雕塑艺术大师张充仁纪念馆在他的家乡上海闵行区七宝镇开馆。纪念馆坐落在上海复兴路口上的那座纪念民族音乐家聂耳的雕像《起来》,就是张充仁的作品。1983年,上海市政府决定为人民音乐家、国歌的作者聂耳铸一尊铜像,遴选的结果,张充仁为他青年时代在南国社时期认识的比他小五岁的黝黑、乐观的南方小伙子,英年早逝的聂耳设计塑造的聂耳立像《起来》,再获第一。可是铸像之事,因众说纷纭,久久未见实施,难怪当时张老叹道: “在内地,每次举行雕塑比赛,我总是第一名,但没有一次方案被正式录用铸成铜像矗立起来的。”

上海美术界推举张充仁为齐白石塑像。他手捏泥巴,采用以塑为主,略加雕刻的手法,把泥巴捏成大小不一的泥丸子,然后迅速确定齐白石的面貌特征,在轮廓线上一点点加上去。张充仁一边塑一边思考,应先抓住整体庄重好思的头额,沧桑在额头刻下了深深的皱纹,脑后纷披的头发可衬托前面古朴仪容,处理应简洁。稍微隆起而紧缩的眉心,连接向上弯曲的额纹,可以表达其久经阅历而容纳人世炎凉的变化。戴着的眼镜有点洋气,应当免除,而挖大瞳孔可以射出老人钟爱自然的画家个性。双唇紧抿,胡须飘逸,用明暗对比强烈的粗犷线条,雕出朴实而灵黠的神韵,还略显出骄矜的心态。肖像雕塑完成,张充仁请齐老观看。齐白石惊呼:“好,有神!”他像个孩子般一手提起袍角,一手竖起小拇指捋着胡须,哆嗦着嘴巴作不出声。齐白石兜了两个圈子后,拍了一下画桌:“请充仁小弟拿张纸来,我要写几个字赠给你呀。”说完,挥毫写下:“泥塑之神手也”,落款处写上“充仁先生正,八十六岁,白石”。

张充仁生前还曾为许多名人塑像,如马相伯、于右任、、冯玉祥、司徒雷登、聂耳、埃尔热、密特朗、邓小平。每一种塑像均能传达人物的神韵及内心世界,使观者感到作品既来自于生活,又超拔于生活,他的风景水彩或油画,让人有身历其境之感觉的同时无疑又能看出作者对于自然和人生平静而安详的思考和悟解。

张充仁是现代中国老一辈雕塑家、画家,在艺坛辛勤耕耘70年之久。长于肖像雕塑,尚写实,重视神态刻画,风格质朴有力,与社会现实保持着较密切的联系。其油画浑厚有力,表现了爱国热忱和人道主义精神。他的水彩画,色彩响亮,风格沉着从容。其创办的充仁画室,数十年间培育了许多人材。经半个世纪追求,建立起个人的独特写实艺术风格。雕塑崇尚罗丹,尚写实,作品追求形似之中体现人物的性格和内在魅力。油画风格浑厚,表现了爱国热忱和人道主义精神。水彩画风格奔放,色彩明亮。又为美术教育家,毕生办充仁画室,培养了一批有杰出成就的学生。

结语

张充仁先生一生勤奋敬业,自强不息,执着地追求艺术真谛,攀登艺术高峰。年轻时他就刻苦地在绘画、摄影、戏剧等领域里闯荡,磨练艺术灵感。当他倾心投身油画、雕塑、水彩等西洋美术之后,仍坚持研究历代国画、书法名家大作,积蓄中国文化底蕴。他为中国水彩画、油画的兴盛和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泥塑之神手”,足以堪称我国当代雕塑艺术奠基人之一,又不愧为世界级的雕塑艺术大师。他多才多艺,又不知疲倦,以毕生的心血为后人留下了难以确切计数的传世之作,其艺术价值必将与时俱增。他当年创办“充仁画室”,开辟艺术教育新天地,不但培养了大批艺术人才,而且将上海的美术事业推上了新台阶。他长期从事西洋画美术教育,桃李满天下,一批批日后推进当代美术事业发展的学生,是他的又一项传世杰作。

张充仁先生是极其难得的跨越洲际的中国艺术家,是杰出的中西方文化艺术交流的先驱者,他贡献卓著,其意义深远。他把中国文化带到了欧洲,更把中国人自强不息的精神状态和独具特色的艺术风采展现于世界。在法语系国家中,约有十亿人通过“丁丁”认识了他,他的大名在欧洲妇孺皆知,并影响了几代人。从而,使无数的西方人由于知晓“中国张”而走近了他的祖国,由于崇敬张充仁艺术而热爱华夏文明。张先生又把先进的西洋美术技法带回中国,推动了上海美术界历史性的变革;他将西方文明和先进理念介绍给人们,促进了海派文化的发展。尤其难能可贵是,他与埃尔热的艺术合作和情感交融,堪称中西文化相敬同荣的典范,是我们拓展文化多元性,大步走向世界,并让世界更全面地了解中国的楷模。

上一篇:乌镇戏剧节:一场古镇的文艺复兴实验 下一篇:孔宁的油画――但丁式的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