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教之法,贵在授法

时间:2022-05-23 06:17:18

摘 要: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是有思想的,在学习过程中,不可能只是机械地接受外界的信息,而是要能动地认识客观世界。

关键词:授读法;授思法;授学法;授练法

吕叔湘先生说过:“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虽然教学是教师的双边活动,但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是有思想的,在学习过程中,不可能只机械地接受外界的信息,还要能动地认识客观世界。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教知识,又要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因此,教师就不能“灌”,而要“巧授”。

一、授读法

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是如果囫囵吞枣般地读上千遍,我想其义也难现。这样,我在教学中规定,初读课文时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细读课文时,要边读边议,边读边思,要抓住关键语段,寓分析于朗读之中;精读课文时,要做到字斟句酌,不仅要理解词句的表面意思,还要领会隐含的意思。学生按照此种方法读书,效果非常好。

二、授思法

对于所学的课文内容,学生思考了才能理解;理解了才能接受;接受了才能形成理性的认识。例如,我在教学《马踏飞燕》一文中,铜奔马既要塑得生动,又要保持平衡,这是一个难题,一般情况下,马的重心在马的中部,而对这件艺术品来说,却要求马全身的力量集中在马的后蹄上,这就很难办。为了使学生理解铜奔马制作的科学原理,了解我国古代人民的卓越的创造才能,我让学生思考马的重心的位置和铜奔马的重心的不同,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是怎样使铜奔马保持平衡的。通过教学实践,我感到只有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使学生的智力得到开发,能力得到培养,从而使素质教育的目的落到实处。

三、授学法

这主要是在接受的启发、引导和点拨之下,由学生在阅读中提出问题,然后由学生回答,最后师生共同按照理解过程归纳出各种体裁文章的学习方法。当然,引导学生自己理解课文,绝不意味着教师完全放手,而是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其更具针对性和启发性。

四、授练法

许多教师都认为语文课不像数学课那样重在练习,其实不然,语文课是一门工具课,不练习,不实践,便无法真正学会、掌握,并运用这个工具。因此,教学中,要注重各种语文基本功的训练,要结合课文内容,通过练习,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如果衡量他在教学上所取得的成果,最主要的并不是看他把知识传授的是否准确,而是要看通过学习,学生是否掌握了方法,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正如叶老所说:“所谓教师的主导作用,盖在善于引导启迪,使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非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受。”

上一篇:老师也应说“对不起” 下一篇:小学美术课怎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