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变电站土建基础的处理技术

时间:2022-05-23 04:51:54

略论变电站土建基础的处理技术

摘要:下文简要介绍了变电站工作程流程,根据变电站建(构)筑物的不同特点,探讨了在不良地质条件下变电站土建工程中基础的几种处理技术,同时,就变电站土建设计中需注意的问题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处理技术;土建基础;变电站;方案比较

0引言

变电站为电力系统的一部分,变电站是改变电压的场所当某个变电站运作出现异常时,其本身供电的区域不能正常用电,这导致与其连接的其它变电站也无法正常运作,更为甚者的是整个网络运作也将出现异常。综上所述,变电站在电力网络中的地位很重要,且供电的需求决定了对其工程质量的高度要求。不过变电站的质量除了其自身原因影响外,另一个对其质量影响很大的因素是不良地基,所以,本文将重点根据变电站土建工程的具体情况,浅谈对变电站土建的基础设计及相应的处理技术。

1变电站工程设计阶段

1.1前期工程阶段

1.1.1工程的选址及选线

选址工作,首先要明确负荷中心位置。一般主要从以下因素考虑,若存在如下情况,就要经过相关协议或批准后再建站:1)要明确站址所在地是否违反城建的相关规划;2)要重视土地征用等是否可行,变电站选址应从节约用地的原则出发;3)还要注意考察站址的周围是否有通信设施及风景旅游区等。选址与选线是相辅相成及协调统一的关系,每一个站应有相应的线路走廊方案。从成本角度看,线路走廊方案是否可,在前期阶段获得上级的批准起到不容轻视的作用。因此,我们在选线过程要注意:其一,选线能绕开自然保护区或等特殊区域时就绕开,这样可尽量避免因房屋拆迁赔偿或减少线路走廊对景观的破坏等;其二,合理选择或铁路的跨越,这样可降低跨越风险和投资;其三,站址摆放要充分考虑出线条件,尽量留出开出线走廊。

1.2变电站的站址及线路方案对比选择

上述阶段的工作完成后,根据调查到的资料,站址及线路方案就有多个可供选择。在这些方案中,应从经济性比高及技术允许的原则出发,再上报,得到批准后站址及线路走廊基本能确定下来。

1.3变电站设计的初步阶段

1.3.1站区的规划设计

工作时,要先做些准备工作,如先考察一下站址的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从而因地制宜地制定站区规划。此外,工艺布置的实际情况也要重视分析,如施工或生态环境保护的状况,当这些工艺条件达到要求时,工程施工方案还要尽量做到不污染环境及节约资源。

1.3.2变电站土建的总平面布置设计

在满足总体规划要求的同时,总平面设计应根据电气总平面进行布置,同时,尽量按照“分区明确、节约用地、交通方便”的原则进行站内工艺布置。总平面一般采用模块式布置,将变电站站区划分为多个功能主变等场地。考虑到节约用地的原则,一般各建筑之间尽量紧凑布置,可通过站内道路将各个功能区紧密联系在一起。

1.3.3站区的竖向布置设计

站区场地设计标高首先需根据电压等级,在满足洪水水位及内涝水位后,再对土方进行综合平衡计算,进而确定站区场地设计标高。在兼顾出线规划顺畅、工艺布置合理的前提下,竖向布置无论是采用平坡式还是阶梯式,都应以减少不必要的土石方工程量为原则进行设计。一般来说,竖向布置设计中问题是边坡处理。在设计时,边坡高度要以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客观事实为依据,若边坡的高差较大时,则建议选择挡土墙加护坡处理技术;若边坡高差不大时,建议选择挡土墙处理技术。同时在墙顶和墙脚要适当地设置排水沟及截水沟。

1.3.4变电站的主要建构方案设计

建构方案设计:一般包括建筑平面、立面方案设计、暖通风及水工方案、地基处理方案设计、结构及基础方案设计。变电站建筑常采用联合布置形式进行设计,目的是节约用地。在结构方案设计上,变电站的主要建筑物几乎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其构架及支架几乎是采用钢结构,不过其设计还要考虑变电站的重要程度及站址的抗震设防烈度。平面设计方案,一般要做到两点:一是保证各功能房间有足够的空间;二是建筑立面能产生美观的效果。建筑基础形式需根据地质情况选择,当地质好时,用天然地基处理技术即可;当填土较厚时,采用的处理技术是强夯;当地质是较厚的淤泥时,处理技术是灌注桩管桩或水泥土搅拌桩以及预压法。暖通风方案设计,其设计一般能达到设备运行及消防的需要即可。

1.3.5站区排水及消防系统方案设计

设计前,要从水源条件角度分析设计方案。由于变电站生活用水量及消防补水量都比较少,若条件允许,供水方案设计时,可优先考虑能否通过市政来供给。给水系统主要包括消防给水和生活给水这两个系统,但两者宜分开而独立设置。排水系统中各排水系统应采用分流排放。值得注意的是在消防方案的设计过程中,要认真考虑建筑物与建筑间、设备与设备间、设备与建筑物间的距离;考察其间距是否达到消防规定的间距标准,如果达不到就应当采取防火窗或防火墙等措施进行替代处理。

1.3.6站址的方案比较

根据上述情况,对可供选择的多个方案进行经济比较,然后,由专家对此次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初步评定,在评定过程中要重视审查的意见及建议,从而筛选出最优方案。同时,对最优方案要进一步修改完善,确定最后的设计方案。

1.4施工图进入设计阶段

在此次阶段,是对选出的方案开始进入到具体实施的环节。在专业交接处容易发生矛盾,所以沟通工作一定要做好。因此,为了提高施工图的质量及施工效率,应重视以下几点:1)对变电站内建筑的设计进行标准化处理;2)要加强专业间沟通环节,从而减少专业接口处的矛盾;3)要规范质量信息反馈制度的制定与执行工作,不断完善相关的标准设计;4)制定与执行会审制度,应在土建专业内进行会审,以避免重大设计失误的发生。

2不良地基条件下基础的处理技术

2.1建筑基础的处理

在设计前一般会对整个站址进行地质勘察,设计过程中要选择其适合的基础形式。变电站的建筑物基础形式有两种:即独立基础和条形基础。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出现基坑(槽)挖至设计标高明地的问题,就要对基底土质采取触探实验的处理措施,如果实验结果显示地基承载力达到设计要求时,则可进入下一道工序。若实验结果显示地基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就要采取相关处理措施:1)片石垫层:若出现的情况是该处基础填土区域填土不深时,可用M10水泥砂浆和片石砌筑至设计标高,且开挖至符合设计要求的持力层;2)扩大基础的底面积处理方法,此处理方法是针对当地基承载力与设计要求相关不大时的情况;3)挤密桩处理技术,该法是针对于基础部处于软弱土层且无法判断该土层厚度时的情况。

2.2变压器等基础的处理技术

变压器、构支架基础都属于独立基础,不同的是其上部的设备和管线都是相连的,据此,设计处理时有必要将其沉降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其沉降控制范围要根据规范要求进行调控。如果出现基础不良地基,建议采取片石垫层或其它有效的处理技术;而如果出现大部分构支架基础处理较深的填土无时,建议用桩基础处理技术。

2.3围墙基础的处理技术

围墙分布在变电站的四周,挖土区的围墙基础一般不会出现什么问题,如果填土区填土厚度不大时,设计时围墙可砌在挡土墙上,这样可节约用地。情况相反时,即填土厚度较大时,这对挡土墙设计和工艺要求,却相对要高,无疑这会增大工程造价。建议设计时采用自然放坡的处理形式,在坡底砌筑不高的挡土墙,一般不宜砌在挡土墙上,这是为了整个围墙的美学效果考虑,处理方法可砌在填土区域,可用桩基础或地基梁。

3结论

总之,在确定基础处理方案时应注意:1)坚持节约造价的原则,因地制宜选择处理技术;2)在地基处理施工中,对施工的方法及处理方法的原理,尤其是对其技术标准和质量要求了解得越透彻越好;3)要重视施工质量和处理效果的检验工作,确保工程质量。综上所述,要因地制宜,充分掌握所设计项目的施工工艺状况和站址地质概况,才能设计出合理化的处理技术方案。

参考文献:

[1]变电站总布置设计技术规程[S].DL/T 5056―2007.

[2]崔冠贡,潘品蒸.水利工程地质[M].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1991.

上一篇:陇南市城区北山绿化灌溉工程监理实践与体会 下一篇:论10kV电网配电变压器保护配置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