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O 20年:捍卫多边贸易功勋卓著

时间:2022-05-23 03:25:08

WTO 20年:捍卫多边贸易功勋卓著

编者按: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WTO)正式成立。发展至今,WTO走过了20个春秋。这20年中,WTO 在国际经贸领域建立了新秩序,为保护多边贸易体系“筑起堡垒”,为经济全球化“保驾护航”。20年来,世界经济的发展,WTO贡献颇多。尤为值得一提的是,2008金融危机呼啸而来,随即演变为持续数年的全球经济危机,在此次危机中,WTO的表现可圈可点,危机没有进一步恶化,WTO功不可没。

不过,有得就有失。WTO目前也面临挑战,多哈回合谈判迁延十几年,至今仍未有结果。与此同时,区域贸易协定却蓬勃发展,大有“淹没”WTO之势。无疑,WTO正处于一个十字路口。WTO未来如何?与区域贸易协定如何“相处”?本刊采访了数位业内专家,倾听他们对这些问题的看法以及解决之道。

二十年前的今天,世界贸易组织正式开始运作,这是国际贸易领域自二战以来最重大的一个改革,也让六十多年前没能成功建立的国际贸易组织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二十年的事实证明,世贸组织不仅促进了全球贸易自主化,为更加稳定与协作的国际关系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也对全球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014年12月27日,WTO成立二十周年“国际法治与法治中国”高端研讨会暨《WTO法与中国研究丛书》首发式上,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会长孙琬钟总结了WTO成立二十年来对世界贸易的贡献。

1995年1月1日,WTO根据GATT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达成的《马拉喀什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定》(以下简称《WTO协定》)成立,取代1948年1月1日临时实施的GATT。WTO是世界上唯一的专门从事制定和管理国际贸易规则的国际机构,是多边贸易体制的法律基础和组织基础。作为当代最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之一,WTO目前拥有160个成员,成员贸易总额达到全球的97%,有“经济联合国”之称。WTO成立至今,在削减全球贸易壁垒,促进国际贸易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不过,走过20个春秋、为捍卫多边贸易体制立下汗马功劳的WTO目前正面临着多重困难和挑战:十多年来,多哈回合谈判步履蹒跚,距离谈判结束依然遥遥无期;与此同时,区域贸易协议风起云涌,全球排名前30位的国家和地区无一例外地参与了不同类型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尤其近年来出现的巨型FTA更被视为世界自由贸易“游戏规则的改变者”,巨型FTA有可能使美欧重新夺回正渐渐失去的全球贸易规则和经济治理机制上的话语权,这无疑会进一步增加多哈回合谈判和多边贸易体制发展的难度。

WTO面临的困境提醒人们,世界需要一个更加包容、均衡和持久的、能造福全体人类的和平与发展的全球化,作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与中国面对国际贸易新形势做出了调整一样,WTO需要加大自身改革,才能更好地实现其设立时的目标与宗旨。

护卫多边贸易体制“功勋卓著”

“WTO是二战后国际秩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二战以来WTO为促进国际贸易的自由化,为全球经济的发展做了很大贡献。”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会长、中国常驻WTO使团前任大使孙振宇在WTO成立二十周年“国际法治与法治中国”高端研讨会上说。的确,WTO的建立,标志着一个完整的、更具活力和永久性的多边贸易体制的诞生,在“透明度、非歧视和贸易自由化”等几大原则指导下,WTO在监督、协调、管理世界经济秩序和多边贸易法律关系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多边协议为全球贸易保驾护航。WTO的核心是各国经过谈判形成的多边协议,这一法律文件为各成员方进行国际贸易管理指明了基本方向。WTO组织上诉机构大法官张月姣表示,“WTO有60个多边贸易协议,而且是一揽子协议,具有强制性和约束力,WTO所有的成员都要执行这些协议,这在国际贸易的法治过程中是一个里程碑的事件。”正是这一套通过多边谈判形成的国际贸易规则,极大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也使世界各国的人民从中获益。

其中,贸易政策审议也发挥了积极作用。贸易政策审议是世贸组织的的重要职能之一,WTO根据各成员在国际贸易中的份额确定其接受审议的频率。尽管审议没有约束力,但经常为媒体和各方广泛引用,对被审议成员的国内政策有较大影响。“在贸易政策审议制度下,你是成员,就得按照规则办,你承诺了就得执行。”孙振宇说。

正是由于对多边贸易政策的维护,通过执行决议,WTO有力推进了经济的全球化,大大促进了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发展。数据显示,1994年,世界贸易进出口总额只有近11万亿美元,而到了2013年,这一数字已经超过了46万亿美元,WTO成员的数量也从GATT时的23个发展到现在的160个,其中发展中国家占到四分之三。

争端解决机制筑起护卫多边贸易的堡垒。根据WTO成员的承诺,在发生贸易争端时,当事各方不应采取单边行动去对抗,而应通过争端解决机制寻求救济并遵守其规则及其所做出的裁决。争端解决机制为各成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争端解决平台。

争端解决机制被誉为WTO的“皇冠明珠”。争端解决机制分为磋商;斡旋、调解和调停;专家小组程序;上诉程序四个阶段。根据争端解决机制,WTO不仅允许成员单方面将争议诉诸WTO机构,同时对于不执行裁决的成员,申诉成员可以对其采取贸易报复措施。“WTO裁决具有强制执行力,包括三种方式,一是修改措施,二是提供补偿,三是提供贸易报复。特别是贸易报复,这是一种强制执行力,不执行WTO就授权胜诉方报复。事实上,WTO裁决的执行力是好的,裁决得到了成员的普遍尊重。”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商务部条法司前副司长杨国华对本刊记者说。

截至2014年12月12日,WTO已经受理了486项案件。大量争端在双边磋商阶段得以解决,有的争端在争端解决报告通过之前被诉方即撤销或修改了被裁决违反义务的措施,有的争端在争端解决报告通过后立即撤销或修改了不符措施,大多数争端或建议经过合理期限(3-15个月)后得到执行。总的来说,争端解决裁决的执行效果被公认是良好的。

由于争端解决机制在原则、程序、执行等方面的较高要求,“等于给争端解决机制装上了牙齿。”北京大学国际学院教授、国际政治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勇对本刊记者说,“这个机制非常重要,尤其是保护中小国家的利益非常重要。如果没有争端解决机制,这些国家在跟贸易大国发生贸易纠纷的时候,只能甘拜下风,其利益很难得到保障。但是有了争端解决机制,无论大国还是小国,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因此,由于程序的公正,在争端解决机制下,中小贸易国家得到了保护。WTO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

正是由于争端解决机制的良好运行,WTO确保了各个成员之间贸易交流的顺畅,维持了多边贸易体制的稳定与正常化发展。

经济危机中发挥了沉默却强大的作用。2008年金融危机呼啸而至,随后引发全球经济危机。这场危机历时数年,全球经济至今未走出危机阴影。很多人将这场危机与20世纪引发了二战的经济危机进行比较,认为正是由于WTO的存在,避免了经济危机的进一步恶化。

王勇说,1929年至1933年世界经济大萧条发生时,各国本应同舟共济,共度危机,但恰恰相反,各国却大打贸易战,危机进一步恶化,最终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此次经济危机期间,WTO在维护正常的国际经济秩序、甚至世界和平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发挥了小马拉大车的作用”。

“危机发生时,时任WTO总干事拉米公告,所有WTO成员出台的贸易政策都要向WTO通报、备案。正是由于这一‘阳光法案’,各国在制定贸易政策的时候都很小心,进行了自我约束,避免了极端贸易政策的出台。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出口国,危机中经受了极大考验,作为WTO成员,中国在此次危机中也尝到了甜头。”杨国华说。

如果没有WTO贸易政策审议机制,以及要求各成员将所有新采取的贸易措施向WTO通报,当时各国采取的贸易保护措施可能更加严重。因此,WTO贸易政策审议虽然进行得无声无息,但具有机制上的作用。因为,政策审议机制最主要的目的是增加贸易政策的透明度,要求成员定期将自身的贸易政策公诸于众,大白天下,这是对成员的一种软约束。也因此,在此次危机中,没有出现20世纪30年代出现过的以邻为壑的情形,WTO功不可没。

WTO面临多重夹击

多哈回合停滞不前。近几年,国际经济贸易领域出现的趋势之一是多边贸易体制发展受阻。最明显的表现是WTO的多哈回合谈判停滞不前,迟迟不能完成。多哈回合的核心是发展,目的是解决多边贸易体制中的发展问题的欠账。但发达成员与发展中成员在多边贸易体制的发展方向等诸多方面,都存在显著歧见,很难达成重大协议。

“从现在来看,美国工商界对达成协议兴趣不大。美国对多哈回合谈判态度消极,动力不足。”王勇对本刊记者说。此外,王勇还表示,多哈回合迟迟不能达成协议,WTO面临着被边缘化的风险。

对于多哈回合停滞不前,杨国华对本刊记者表示,“WTO边缘化是个伪命题。WTO在国际经贸领域建立了秩序和规则,这一点没有丝毫变化。其次,WTO在监督这个秩序的执行。”杨国华进一步表示,多哈回合没有结束,并不意味着多边贸易体制停摆,他表示,“第一,全球治理、世界和平以及经济繁荣需要WTO的新规则。因此,通过多边谈判谈出新的多边规则是必要的。第二,WTO作为一个国际组织,想要保持持久活力,需要新议题,需要开拓新思路。第三,即使现在无法达成新的协议,现有的协议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知识产权方面已经形成一套很好的法律机制,在全球治理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也就是说,不必因为新回合没有达成新协议就一味悲观;目前的规则已经很好了。第四,从辩证法的角度来看,新的协议没有谈成,也许给我们更多的时间来消化、吸收和使用现有协议,为将来达成新的协议提供借鉴和经验教训。”

张建平则表示,WTO有160个成员,要达成一项协议需要全体成员同意,因此,这导致达成协议面临较大困难,不过,“中国应坚定地支持WTO多边贸易体系,推动多哈回合谈判继续深入,促进全球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和自由化。同时,中国也积极构建自己的自由贸易网络。通过双轮驱动,促进全球经济贸易的繁荣”。

区域协定来势汹汹。由于多边贸易谈判陷入僵局,给区域贸易协定的发展留下了空间。因此,在多哈回合谈判步履蹒跚之际,区域贸易协议风起云涌、方兴未艾,大有“淹没”WTO之势。据统计,在WTO秘书处登记的自贸区协议已接近600项,其中379个已经生效。可以说区域贸易协定发展迅速。

目前影响最大的两项自贸区协定,一个是美欧之间的跨大西洋伙伴合作协定,即TTIP;另一个则是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即TPP,目前有12个国家参与。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贸易出口也主要通向这两个潜在的大型自贸区。有分析人士认为,在TPP和TTIP的合力下,中国最主要的贸易伙伴几乎被“一网打尽”,有可能使得中国为之努力15年的WTO被架空。

孙振宇表示,由于多哈回合谈判迟迟不能达成,区域协定开始迅速发展,但近期,随着贸易便利协定的达成,“WTO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而如何处理多边、周边和双边的关系?“中国应当将各项谈判进行有效整合,既要避免在双边谈判中处于劣势,又要避免多边贸易体制被架空和虚化进而损害中国利益。”孙振宇说。

对于蓬勃发展的区域自贸协定,杨国华表示,同样一些国家,基于贸易自由化的理念,先在小集团中形成比WTO更为优惠的安排,将来若干小集团之间,势必要组成几个大集团,然后几个大集团必然要回归WTO,因为只有这样,大家的利益才能最大化。自贸区和WTO并非竞争关系,而是互补关系,最终殊途同归。

中国要发挥更大作用

中国入世收益匪浅。“中国2001年加入WTO,这十几年当中,中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经济深度融入到了全球经济体系当中。中国也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受益很大。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入世密不可分。”张建平对本刊记者说。

的确,中国入世受益匪浅。加入世贸组织,深化了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国内的经济、法律等各个方面,逐步与世界接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通过深化改革开放,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成为世界经济的新引擎;通过全面融入全球生产体系,产业竞争力显著提升,成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通过建立开放型贸易体系,中国货物出口额位居世界第一、进口额位居世界第二。

中国要积极参与规则制定。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已改变了WTO内部的力量对比,使得世贸组织不再只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机构。随着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新兴经济体在世贸组织内部的地位将会急剧提升,中国应该与各国紧密合作,不仅继续做WTO规则的坚定拥护者,还要成为WTO规则的重要承建者,从一个规则的学习者向规则的制定者转变,在WTO多边贸易体制内发挥引领的作用。

此外,尽管目前WTO面临困境,但不可否认的是,WTO依然是当今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中制度最完备、运作最规范、影响最广泛的体制,处于困难期的WTO正是提升中国国际地位的最佳平台。

而如何成为引领者?孙振宇表示:“要想成为多边贸易体制中的引领者,应当着重从完善国内改革和明确自身利益要求两个方面做出努力。只有这样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博弈当中,实现国家利益和产业发展。”

上一篇:《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字母词释义问题 下一篇:《SPS协定》20周年透明度条款实施现状及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