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天子传》概述及其存在的几个争议

时间:2022-05-23 01:14:07

一 概述

1.出土、内容。

《穆天子传》,又名《周王游行》,作者不详。胡应麟在《四部正伪》(下)中说:"《穆天子传》六卷,其文典则淳古,宛然三代范型。盖周穆史官所记。"卫聚贤的《穆天子传的研究》(载《古史研究》第一集)以为是战国初年匈奴族的中山人所作。但这种观点的证据实在薄弱,信服者也就不多。至于《穆天子传》的作者究竟是何人,那是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楚的。此书约成书于战国时期,记载周穆王巡游之事的著作。它是西晋时期汲郡人不準盗发魏襄王墓所得竹书之一。

西晋出土时,经过了当时人荀勗、卫恒、束皙等人整理分为五卷,今本今本将周穆王美人盛姬死事一卷并入,共六卷。后虽有人疑为伪书﹐但一般认为它是周穆王至魏襄王间的传闻记录。前五卷详细记载周穆王在位时率师南征北战的盛况。最后一卷抒写了周穆王对其美人盛姬的执著情爱和刻骨相思,称《周穆王美人盛姬死事》,别名《盛姬录》。

二 历代对《穆天子传》的研究情况

1.篇卷注释。

《穆天子传》刚出土时,由西晋荀勗整理校分为五卷。《晋书·苟勖传》说:"及得汲郡冢中古文竹书,诏勖撰次之,以为中经,列在秘书。"西晋时著作佐郎郭璞为《穆天子传》作注,并且将"周穆王美人盛姬死事",当作《穆天子传》的又一篇文章,编作第六卷了。从此以后,流传的《穆天子传》都是六卷本的了。

清檀萃有《穆天子传注疏》,其后有洪颐煊校正本,继洪氏又有翟云升的《覆校穆天子传》。近代顾实《穆天子传西征讲疏》等作品,今人王贻梁、陈建敏有《穆天子传汇校集释》等等。

2.对书中出现的地理位置的考证。

近代顾实《穆天子传西征今地考》、丁谦《穆天子传地理考证》﹑于省吾先生作《新证》、张星烺《周穆王西征纪程》、赵俪生《穆天子传》中的一些部落的方位考实等等。

3.其他的一些研究

元人王玄翰有《穆天子传序》;陈炜湛《陈炜湛语言文字论集》;刘殿爵、陈方正的《先秦两汉古籍逐字索引丛刊史部第九种 穆天子传逐字索引》。

三 价值与贡献

1.文学价值。

《穆天子传》的文学成就主要在于它开始大量运用文学创作的手段,具有某些大型作品的特质,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篇幅较大的具有小说意味的作品。 《穆天子传》的文学成就还在于,它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按时间先后顺序、集中记述一个人物的某段经历(尽管这种经历大半是出于虚构)的作品。穆传这种首尾连贯地专记某一人物事迹的写法,对于我国的小说的产生和发展很有启示的。

2.地理贡献。

《穆天子传》所提供的材料,详细记载了西北各邦国各部落的情况,除去神话传说和夸张的成份,有助于了解古代各族分布、迁徙的历史和他们之间的友好交往,及先秦时期中西交通径路以及文化交流的情况。

《穆天子传》中有大量的神话传说。传说虽不尽可信,但此书为丰富人们的西北地理知识,拓展人们的视野空间,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地形的描述和沙漠中的游人用牲畜血解渴的记载,也都有它的地理价值。

四 对《穆天子传》的考证与争议

1.类属问题。

《穆天子传》作为最古老的一部书,对该书的性质,人们有着不同的认识 《隋书·经籍志将其归列为史部"起居注类",《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也将其列为史部"起居注"类。而《四库全书》则将其列入子部的"小说家类",并且认为:按《穆天子传》旧皆入起居注类,徙以编年纪月,叙述西游之事,体近乎起居注耳。实则恍惚无征,又非《逸周书》之比。以为古书而存之可也。以为信史而录之,则史体杂,史例破矣。今退置于小说家,义求其当,无庸以变古为嫌也。由于《四库全书》将该书归类小说家类,所以至今有不少学者仍然没有摆脱《四库全书》的影子,以半神话半事实予以认定。

《穆天子传》究竟是史部书籍还是小说类呢,现在并没有确定的说法。《穆天子传》是在部分史实的基础上进行的描写,采用了大量的夸张手法和神话传说,所以我觉得不管是归入起居注还是小说类都是可以的。

2.真伪问题。

《穆天子传》出土后经过整理校定,一直被认为是对周穆王西征的真实记载。西晋时著作佐郎郭璞第一个替《穆天子传》作注,此风一开,不下数家,大多据后世情状释三代山川部落,使读者能够更清楚地了解周穆王的戎马生涯。据《穆天子传》的记载及注本的诠释,周穆王曾经西征犬戎于陇西,入河伯之邦并礼河于兰州一带,观昆仑丘、舂山于青海湖头,巡骨仟、重黎、巨蔸等部落于武威地区,会西王母于张掖南山,休猎于疏勒河、北山地区,涉流沙于居延海、巴丹吉林大漠,涉黄渡济,浪游太行、漳水、滹沱河,雁门山,进而驱驰于阴山、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葱岭、中亚,共计行程十九万里(周里比今里小),其内容极为丰富。

西晋初的荀勖在《穆天子传目录》中写道:"古文《穆天子传》者,太康二年汲郡县民不准(人名)盗古冢所得书也,皆竹简素编。以臣勖前所考定古尺,度其简长二尺四寸,以墨书,一简四十字。"王隐修《晋书》于东晋元帝大兴初年,在《束皙传》中提到此《穆天子传》,也云:"汲冢竹书大凡七十五卷。……有《周王游行》五卷,说周穆王游行天下事,今谓《穆天子传》。"由此看来,《穆天子传》原名为《周王游行》,民间有传本,似乎可避伪书之嫌了。

然而,历代许多学者对于《穆天子传》记载周穆王的远游行程抱怀疑态度,对《穆天子传》的可靠性提出质疑。清代学者姚际恒是力主《穆天子传》为伪书的代表。经过考证,他认为《穆天子传》源出《左传》、《史记》,多用《山海经》语,体例则类似起居注,应当是汉朝以后好事者的伪作。一些疑古派文献学者,则进一步断定其为晋人的伪造。法国学者沙畹,甚至以为"穆天子并非指周穆王,而是指秦穆公,故《穆天子传》与《山海经》一样,属于荒诞之书,毫无史料价值。

但是到了近代学者旧题新作,意欲推倒《穆天子传》为伪书的成说。曾读过洪颐煊氏校注本《穆天子传》,竟发现书中所记山川村落都可一一考出。又与《水经注》对照,有郦道元据《穆天子传》注释有关山川的明显痕迹。于是他用力研究,逐条加以排比训释,终于在1977年完成《穆天子传新注》一书,力证其书不伪,并且明确指出:"《穆天子传》者,西晋所出汲冢周书也,非晋人伪造,非汉人伪文,亦非战国时人作",而是"身髓周穆王征巡四海的周史官作的先秦古籍之-"。 当代作家李卫东在《外星人就在月球背面》一书中论证了引用并论证了《穆天子传》是真实可信的。

关于《穆天子传》真伪问题的讨论,经历了真——伪——真的过程。未来还会出现怎样的资料,我们都不能预知,这是目前的定案。

参考文献

[1] 李学勤.重写学术史.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2] 房玄龄等.晋书·束皙传.北京:中华书局.1974.

[3] 胡应麟.三坟补逸.北京:中华书局,1964.

[4] 周成华主编.先秦文学观止.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10.

[5] 顾实.穆天子传西征今地考.1931

作者简介: 张秀丽(1986-)女,山东临沂人,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典文献学。

上一篇:案例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定位 下一篇:“三四五”教育法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