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病毒及防治技术

时间:2022-05-23 08:08:28

计算机病毒及防治技术

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在全球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已逐渐关系到人们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随之出现的问题是产生了计算机病毒和病毒的迅速蔓延使计算机系统的安全受到极大的威胁,随着计算机病毒种类增多,技术更新,计算机的防护手段也有了进一步的更新和发展。为了用户的计算机安全,浅谈一下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及其防护措施。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 信息安全 病毒 防治措施

一 计算机病毒的概念

计算机病毒是一种人为编制能够对计算机正常程序的执行或数据文件造成破坏,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指令程序代码。特点是计算机病毒具有复制性、感染性、潜伏性、触发性和破坏性。在一般被定义为:利用计算机软件与硬件的缺陷,由被感染机内部发出的破坏计算机数据并影响计算机正常工作的一组指令集或程序代码。

二 计算机病毒的产生

现有记载的最早涉及计算机病毒概念的是计算机之父冯诺伊曼。他在论文中第一次给出了病毒程序的框架。认为,病毒是一种能实现自我复制的自动机。这一说法的提出令当时很多计算机专家感到惊讶。1987年10月第一例计算机病毒Brain出现,接着计算机病毒就层出不穷,种类不断增加并迅速传播到全世界断增加,对计算机安全构成巨大的威胁。计算机反病毒技术也随之产生,随着计算机病毒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直至现在计算机发病毒已经变成为-个独立的产业。

三 计算机病毒入侵途径

计算机病毒具有自我复制和传播的特点。从计算机病毒的传播机理分析只要能够进行数据交换的介质都可能成为计算机病毒传播途径。据计算机病毒传播媒介的统计报告显示,目前网络已经成为病毒入侵微机的最主要的途径。此外,传统的软盘、光盘等传播方式也占据了相当的比例。大致有以下四种途径:

1、通过不可移动的计算机硬件设备进行传播。这些设备通常有计算机的专用ASI C芯片和硬盘等。这种病毒虽然极少但破坏力极强,目前尚无较好的检测手段对付。

2、通过移动存储设备来传播这些设备包括软盘、磁带等。在移动存储设备中软盘是使用最广泛移动最频繁的存储介质。因此成了计算机病毒寄生的"温床"。一部分计算机是从这类途径感染病毒的。

3、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传播。主要表现在计算机病毒种类和数量伴随网络的发展快速增长,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和破坏性越来越强大。计算机病毒对我国当前的信息化建设和工作形成严重制约。

4、通过点对点通信系统和无线通道传播。目前这种传播途径还不是很广泛,但预计在未来的信息时代。这种途径很有可能与网络传播途径成为病毒扩散的两大"时尚渠道"。

四 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我国目前的病毒疫情呈现出两种趋势,一种趋势是国外流行的网络化病毒大肆侵袭我国的计算机网络; 一种趋势是出现大量本土病毒,并且传播能力和破坏性越来越强大。为了有效降低病毒的危害性,提高我们对病毒的防治能力。我们每个计算机用户都应积极参与到病毒防治工作上来。

1、建立计算机病毒预警系统。在我国主干网络和电子政府、金融、证券等专业网络建立病毒预警系统。通过这个系统监控整个网络的病毒传播情况。发现、捕获已有的病毒和新出现的计算机病毒。单位应建立病毒应急体系并与当地公安机关建立的应急机构和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体系建立信息交流机制。若发现病毒疫情应及时上报。

2、加强反病毒安全法制建设。根据形势发展不断完善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加强对利用计算机病毒进行盗窃、盗取信息等违法犯罪活动的防范和打击。自2004年以来利用木马、恶意网页等病毒程序窃取网上帐号和网络游戏中的装备等情况明显增多。利用木马程序窃取信息的情况也比较突出,由此造成的危害日益严重。建议在打击网上违法犯罪活动中加强对此类病毒的发现、防范和侦查打击工作。

3、国内邮件服务提供商需提高自身的安全性。现在,很多计算机病毒利用电子邮件作为传播的主要渠道。特别是近两年本土制造的病毒数量呈上升趋势。这类病毒常常利用国内邮件服务器的安全漏洞将这些服务器作为传播病毒的跳板。因此,需要邮件服务提供商安装使用邮件防病毒系统,加强收发邮件的身份认证工作,并与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建立联系。发现利用邮件传播的计算机病毒及时采取措施,从根本上阻断病毒的传播途径。

4、不断加强计算机技术防范措施。作为计算机使用者要经常从软件供应商那边下载、安装安全补丁程序和升级杀毒软件。在计算机和互联网之间安装、使用防火墙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在新购置的计算机和新安装的系统进行系统升级。保证修补所有已知的安全漏洞。使用高强度的口令,尽量选择难于猜测的口令,对不同的账号选用不同的口令,经常备份重要数据,并且对备份进行校验。选择、安装经过公安部认证的防病毒软件,定期对整个硬盘进行病毒检测、清除等工作,以减少病毒侵害事件发生。由于计算机病毒形式多样化,难于根治。并且病毒呈现多样化的趋势。病毒分析显示,虽然新病毒不断产生,但较早的病毒发作仍很普遍并有所发展。此外,新的病毒更善于伪装,如主题会在传播中改变,许多病毒会伪装成常用程序用来麻痹计算机用户。因此,我们对病毒入侵防治更加要认真对待。

5、要增强计算机安全意识。要加强计算机安全培训。急需建立一套安全培训课程。采用分级培训的方式,初级课程主要面向普通计算机用户,通过安全培训一方面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另一方面掌握基本的病毒防治技术。中级课程主要面向中小企业网络管理人员,通过培训掌握对中小型网络系统的病毒防治技术。高级课程主要适用于大型网络的高级网络管理人员,通过培训全面了解掌握针对大型网络的病毒防治技术和管理方法。杜绝病毒,主观能动性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病毒的蔓延主要是由于企业内部员工对病毒的传播方式不够了解,病毒传播的渠道有很多种,可通过网络、物理介质等。查杀病毒首先要知道病毒到底是什么,它的危害是怎么样的。知道了病毒危害性,提高了安全意识,杜绝毒瘤的战役就成功了一半。企业要从加强安全意识着手,对日常工作中隐藏的病毒危害增加警觉性,比如安装一种大众认可的网络版杀毒软件,定时更新病毒定义,对来历不明的文件运行前要进行查杀,每周查杀一次病毒,减少共享文件夹的数量,文件共享的时候尽量控制权限和增加密码等,都可很好地防止病毒在网络中的传播。

6、要小心可疑邮件。随着网络的普及电子信箱成了人们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媒介。它方便快捷,在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的同时,也无意间成为了病毒的帮凶。有数据显示,如今有超过90%的病毒通过邮件进行传播。尽管这些病毒的传播原理很简单,但这绝非仅仅是技术问题。还应该教育用户和企业,让它们采取适当的措施。例如,如果所有的Windows用户都关闭了VB脚本功能,像库尔尼科娃这样的病毒就不可能传播。为了减少病毒带来的损失,在平时应注意操作习惯。如预备可正常开机的干净软盘供启动系统使用,不轻随便下载不明站点的软件以免感染病毒,不岁半打开不明的电子邮件及其附件减少感染几率等等。

五 总结

总之,我们要利用一切合理、科学的方法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计算机使用和保护能力。在日益复杂的网络时代将计算机病毒发现的更早、防治的更好,使计算机与网络真正成为我们的得力助手,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袁鲁豫.计算机机病毒及防范【J】.安徽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

【2】楚淑敏.计算机病毒防治【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6.

作者简介:荆霞,本科学历,毕业于山东经济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山东现代职业学院院办主任。

上一篇:具有气体分离功能聚合物膜材料研究现状 下一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嵌入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中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