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先觉:聚变能发展方向应走混合堆道路

时间:2022-05-23 03:30:10

彭先觉:聚变能发展方向应走混合堆道路

人物简介:

彭先觉,核物理专家。1941年出生于湖南湘潭县。1964年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原子工程系毕业后分配至二机部九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理论部从事核武器的理论研究及设计工作。1999年起任院科技委主任,同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3年起兼任原国防科工委核试验专家组组长(两组长之一),2002年起兼任总装备部科技委兼职委员,核武器技术专业组组长。2007年10月被科技部聘为国家磁约束聚变专家委员会主任。现为博士生导师,中国核学会副理事长。曾获“科学大会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三项、二等奖二项、三等奖二项及部委级奖多项。1994年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992年获“光华科技基金一等奖”,1997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

在科学家的心目中,聚变能是未来能源的理想目标,然而,这个目标如今尚属“可望不可及”。对此,核物理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彭先觉进行了开拓性研究与探索。

彭先觉院士认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最重要的物质基础是能源。与裂变产物相比,聚变产物放射性少,尤其是基本没有长寿命的放射性核素,因此有安全、清洁能源之美称。然而,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研究,人们发现,聚变能要成为有竞争力的能源,以目前的知识水平来判断是几乎不可能的。

核能作为未来能源,衡量其竞争力的主要标志有:安全性、经济性、持久性和环境友好性。聚变能与裂变能相比,在安全性和环境友好性上有优势,但在经济性和持久性上则明显不如。

彭先觉院士表示,首先看经济性。目前,作为聚变能源研究的主要技术路线有三条:磁约束聚变(Tokamak方式)、激光驱动惯性约束聚变和Z箍缩驱动惯性约束聚变。对磁约束聚变而言,一是建造规模大、技术复杂、成本高(100万千瓦电站估计超过100亿美元,一般热中子电站不到20亿美元,快中子电站可能加倍);二是运行控制难度高,能量生产效率低(运行需消耗自身发电量的50%以上,因此大大增加了运行成本);三是材料抗辐照问题。现有材料的抗聚变高能中子辐照能力尙不足商用堆标准的三分之一,而达标则是科学技术上的大难题。显然,材料的抗辐照能力也直接关系到堆运行的经济性。对激光驱动和Z箍缩驱动纯聚变能源而言,主要的问题是驱动器建造成本太高(激光驱动100万千瓦纯聚变电站估计在100亿美元左右,Z箍缩驱动则有可能超过100亿美元)。从上可见,纯聚变商用堆,无论哪种技术路线,在经济上都没有竞争力。

再看持久性。这主要取决于技术路线和资源。实现聚变并不难,但要实现能源规模的聚变却非常困难。目前,能够实现较大规模聚变的途径都只能是烧氘氚,完全烧氘则几乎不可能。而氚是放射性元素,半衰期12.3年,自然界中不存在,只能由中子辐照锂-6来生产。因此聚变能源的持久性就取决于锂-6的资源量。从现在已探明的资源看,锂资源可提供的能量总量只有铀资源(按铀-238裂变计)的三分之一。过去说聚变能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针对烧氘而言的,实际上,纯氘非常难烧,当前、甚至未来的科学技术都难以做到这一点。

总之,纯聚变能源在两个最重要的方面不如裂变能源,而裂变能源经过多年的努力,在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方面也有了长足的进步,故纯聚变单独成为能源没有竞争力。但聚变时产生的高能中子能够引起铀-238和釷-232裂变,如果把聚变-裂变很好组合起来,则有可能成为一条好的未来能源的技术路线。由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团队提出的新型的聚变-裂变混合堆,能够在以天然铀为初始燃料的情况下,把聚变能量放大10倍到20倍;可以实现持续烧铀-238和釷-232,把资源利用率提高到80%以上;可用“简便方法”进行核燃料的循环,并能嬗变掉堆反应过程中产生的长寿命核素,因而具有很好的经济性和环境友好性。

彭先觉院士指出,新型混合堆具有天然的安全性,而且可把聚变能源技术的难度大大降低,以目前的技术能力来判断,完全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建成具有独特优点的能源系统。因此认为,聚变能未来发展的方向应是走混合堆道路。

上一篇:沈阳市小区供电配套工程图纸设计分析 下一篇:分享跑步瘦身故事,女性最爱时尚智能手机导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