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观念是改变课堂教学的关键

时间:2022-05-23 02:08:32

更新观念是改变课堂教学的关键

全国各地的课堂教学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热火朝天,今天学“洋思”,明天学“杜郎口”;今天是“导学案”,明天又是“参与式”……且不说这五花八门的名词,单是这一个个的“新”理论就使人头昏脑胀、无暇顾及,更不要说在课堂教学中实践这些理论了。但是课堂教学改革却迫在眉睫。那么,怎样来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呢?其实,不管怎样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最关键的还是人们思想的认识问题。

有人说过:“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方式。”的确如此,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和动力。人们无论做任何事情,都是先有思想,后有行动,有积极的思想才有积极的行动。先进的教育思想能让人们思维敏捷、思路开阔,给人以创造的空间;陈旧的理念只能束缚人的手脚,让人固步自封、刚愎自用。在我国,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根深蒂固,要想真正从已经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跳出来,必须从更新观念做起。

一、重新定位教师工作的价值

许多年来,我们教师把奉献自己、成就学生当作自己人生的价值所在。这些都是正确的,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大多数的教师并没有这样去做,他们如同蜘蛛一般年复一年地在老地方织着永不变化的网。学生的成绩和升学率自然而然成为他们评价自己教学成就的唯一标准。在这种状况下,教师要求学生对上过的课程必须都懂,讲过的问题必须都理解,做过的习题必须都会,如若不然,就是向他们的权威挑战。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所作所为要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必须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思想。教师要把单纯以传授知识为目标转变为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目标,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发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担负起“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才能无愧于二十一世纪教师的风范,才能真正体现教师教学工作的价值。

二、重新明确教育教学的目标

我国在实施素质教育之前,课堂教学主要是以凯洛夫的“五环节教学模式”为基本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统治了中国的教育半个多世纪,它强调知识的系统学习,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的是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智能的发展。因此,整个课堂教学崇尚“教师讲得清清楚楚,学生听得明明白白”。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失去了主动发问质疑和提出自己不同见解的地位。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上一开始便留下了学习就是“老师问、学生答”“好学生回答差学生听”“全班同学都有一个共同的答案”的印象。这是教学的悲哀。学习化社会的到来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改变了人们的求知途径,人们越来越重视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要把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作为己任,让学生通过学习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发展。这样的课堂教学必将成为学生各抒己见的场所,成为探索问题的场所,成为人与人思想、心灵交流的场所。当学生走出校园时,他们收获的不只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懂得了如何去掌握知识。这样的课堂自然可以使创新精神的培养落到实处,这样的课堂也正是我们今天所要追求的课堂。

三、必须弄清课堂教学的新任务

素质教育是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教育,是注重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教育,是着眼于人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课堂教学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就应当贯彻落实好这几个方面。但是,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看到更多的是课堂教学只重视传授知识与培养技能,以及传承社会的道德规范。其实,不管是传授知识也好,还是传承社会的道德规范也罢,这本身并没有错。只是我们没有真正明白素质教育的主要任务,所以往往把语文课上成单一的文字学习和生硬的道德灌输;把数学课上成单一的数字认识和算式的演算……这样的教学怎么可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呢?又怎么可能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呢?当教师的课堂教学没有触及孩子心灵的时候,怎么可能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呢?因此,我们必须重新认识课堂教学的新任务:那就是要清醒地认识到,教材与其他学习资料一样只不过是知识的载体而已,而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掌握知识的过程,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高,道德情感得以升华,个性得到健康地发展”。

四、积极探索课堂教学的评价方法

在新课程改革进程中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育理念的转变等都不难,最难改革的就是如何公正、公平、合理地进行课堂教学评价。在以往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很多教师没有认识到课堂教学评价的激励作用,把教学评价作为刺激学生觉醒、进步的一种手段,以嘲讽的语言伤害孩子的心灵,更有甚者做出“终结性的评价”结论,使学生丧失了不断进取的信心……在这些教师的心中,我们只看到功利的浮躁而看不到精神的升华;只看到对知识的传承而看不到对探索的渴望。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则把教学评价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手段:面对不同的对象要因人而异,具有针对性地做出不同的评价。教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生动丰富的评价,让学生激情四射,通过合理的评价促进学生情感、意志、习惯等诸方面和谐发展,让学生把每一次评价作为前进的新起点。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加快和时展的呼唤,课堂教学评价会越来越回归“以人为本”。到那时,我们的课堂必然充满勃勃生机。那样的课堂才会真正成为教师乐教和学生乐学的快乐天地。

(责编 潘冰)

上一篇:在新课改理念下如何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 下一篇:新课标下英语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