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主导,项目驱动教学”模式下的兴趣探讨

时间:2022-05-22 09:39:25

“兴趣主导,项目驱动教学”模式下的兴趣探讨

摘要: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满足现代社会对软件技术人才的需求,各大院校均开展了以“项目驱动教学”为主题的探讨和实践。在与其他院校教师的交流中,笔者也体会到各大校院在“项目驱动教学”的教学模式上都有自己的创新及一套教学的方法论,在教学实践中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提高了学生的综合水平。在“项目驱动教学”的实践道路上,笔者提出自己的观点:兴趣主导,项目驱动教学模式。本文的主旨就是讨论“兴趣主导”的基本原则和实施方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能以学生的兴趣为依托来对学生进行培养,相信取得的一定是事倍功半的效果,但是兴趣又多了一些随意性,这也使得完全服从于学生的“兴趣”就会使学生误入歧途,所以控制好“兴趣”就非常的重要,“带着镣铐的兴趣”才是我们需要的兴趣。而实施的手法也当是以发现引导培养激励转化为主。

关键词:兴趣主导项目驱动教学,教学模式,兴趣主导的基本原则,兴趣主导的实施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3) 02-0000-02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应该是被大家公认的一条定理。源于此也开发和创意了很多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这里提的第一个问题是:兴趣是什么?从心理学上讲,兴趣就是个人希望从事某项活动或者认识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从外在就表现为希望并会积极从事某项活动。兴趣在心理学上属于“个性倾向性”的范畴。这其实也表达出一个信息:兴趣是带有感彩的,它可以促使一个人去认识某样事物,探索某样事物,它是一个人学习的活跃因素,起到积极的作用,但它也是不确定的,极易变化的因素,或者是兴趣的消失,或者是兴趣的转移,都将引起对某项事物的学习动力的减退甚至消失。而我们的教学目的呢?培养专业型人才,专业型人才就不可能一会呼东,一会呼西的去杂学,学而不精,杂而不专,知识面广博却在哪一方面也不能成为行业的带头人。所以我们在对软件专业教学的“兴趣主导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中,就会对兴趣做点手脚,让它带上“镣铐”。

或者学生是凭了一腔热血或者是对软件的好奇而产生的兴趣,当他真正走入软件这个行业中,了解了软件行业的真实的一面时,就会选择放弃,也就是兴趣原动力消失。这时我们有两个选择:

第一,让学生选择新的“兴趣”,以学生的兴趣倾向为主。当然这样做的问题很多,其一:学生的心志并没有完全的成熟,阅厉也浅,他们对行业的认知多是靠一些报刊、电视、网络的信息,外加上自己的主观想象,这会使得他们的“兴趣”本身就有很多问题,也许最终他们也没有办法找到他们的“兴趣”的现实版本;其二:这样一次一次的重新选择兴趣,使得每次学习都不会深入,这样走到最后就会是一事无成。

第二,给学生一些激励,让他们利用前期的兴趣余温把软件学习彻底的变成他们的兴趣,也就是兴趣培养。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也有这样的实例:某某同学,报考软件工程专业,只是因为他喜欢游戏,他以为游戏就是软件工程专业,当他面对软件工程专业的课程时,面对软件工程的实训项目时,他发现这不是他的兴趣所在。在选择放弃之前,笔者只是鼓励他试着用心做完一个实训项目,反正这个实训项目总是要算在成绩里,不管喜不喜欢总是要作的。结果这个学生在出色的完成这个项目之后,得到了很多老师的认可。在得到正向的激励后,这个学生开始试着完成一个一个的项目,然后得到了一个又一个的正向激励。最终,他分不清是不是因为兴趣,但是愿意并最终从事了软件行业的工作。当某件事处于一种长期正向激励的情况下,再加上个体并不太反抗的情况下,会产生兴趣,在持续的激励和压力下,这种兴趣持续到最后的可能是很大的。

另外,笔者要说,软件行业是一个压力很大的行业,学习软件的相关知识也是有很大的压力的,更进一步的说,不论做什么事,学习什么东西,如果想做到出类拔萃,所要承受的压力都是巨大的。单靠着学生凭着一腔热血的往前冲,这种动力总是很盲目且不可持续的。所以不论学生是出于自己的兴趣还是后期培养的兴趣,都应该让他们清楚的认识到,不能承受压力的兴趣、不能持之以恒的兴趣、不能常态化的兴趣,都只称之为兴趣,而能承受压力的兴趣、能持之以恒的兴趣、能常态化的兴趣就转化为专业、转化为职业化、转化为成就和价值。

这也就是我们的教学目的培养专业型人才。所以兴趣主导是必要的,学生不学了,教师怎么教都没有意义,但是教师也要认识到学生兴趣的偏面性,要正确的引导学生的兴趣,给予学生正向的激励与帮助,以使学生能够逐步并最终认清自己的目标,以及明白,自己要如何才能达到这个目标。只有这种带着“枷锁”的兴趣,才能成为有益的于教学的兴趣,有益于人才培养的兴趣。

第二个问题,学生对什么项目感兴趣,教师就带他们什么项目吗?在“兴趣主导,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下,实施的具体载体就是项目。兴趣要如何主导项目?学生感兴趣什么,教师就要服从带什么项目?这种兴趣的主导,笔者是不赞同的。原因如下:

第一:现在的教学模式基本都是一对多,就是一个老师面对几十个学生,如果学生对什么感兴趣就做什么项目,那几十个学生,可能会产生几十个项目,一个老师怎么可能带这么多种项目。就算是老师带的过来,他又怎么可能对几十项目都懂,都精通,或者说他怎么去评估这些项目的质量。

第二:学生的兴趣是有偏面性的,就像笔者了解到的,他们会对黑客、外挂等具有“崇拜感”的事物有兴趣,但他们的水平,以及社会对软件人才的需求却并不在此。这种兴趣可以当作“玩具”,却不具备可实施性。

第三:从软件工程等学科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信息:软件制作是分阶段的,而在不同的阶段会出现不同的角色,这些角色都有他们自己的职责和专业知识要求。软件是团队合作的产物,又为什么一定让学生单独的面对整个项目,而不是面对项目角色和角色的专业知识呢?

兴趣具有个性倾向性。一个性格内向的人多半不会对产品经理这个角色感兴趣,而一个喜欢社交却不善于逻辑思维的人,多半对编码不会感兴趣,但是只有当好的产品经理遇上好的程序员的时候,才能生产出市场上真正需要的产品。所以在兴趣的实施上,教师应该按着学生的性格及兴趣给学生以定位,要因才实教,而不是统工统筹。在一个实训项目中,要尽可能的按实际情况进行角色划分,然后按着学生的兴趣倾向给予角色定位,这样对于这个学生,他的主要培训内容就定在这个角色的职能和业务知识要求上。在做最后的项目评审,给予项目评价时,就应该按着该学生的角色职能和业务知识要求去评审,而不是大而全的,所有都去要求。项目是团队合作的产物,团队是由不同性格特质的人组合而成的,不同性格的人有不同的兴趣,不同的兴趣驱使这些人向着不同的方向发展,彼此的互补又成就了团队的强大。如果出于这种理念去实践“兴趣主导”笔者认为比单纯的让学生去追求感兴趣的项目要有意义的多。计算机技术实验是计算机技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是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纽带,它的功能必须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认可,理应得到充分的挖掘和研究;实践活动是理论应用于实践,帮助学生了解计算机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新教学理念是符合新时代学生特征的,与技术考试并不冲突,如果说技术考试是短期目标,那新教学理念是一个长期目标,不仅对学生未来发展有利,对教育体制的进步同样具有重要作用。在计算机技术教学中,实践教学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只有坚持这一点,计算机技术教学才能走出旧套路,创出新的成绩;

发现了学生的兴趣点,给予角色定位以后,尤如笔者前边所述,学生可能会发现,这个角色要做的工作跟自己期望的样子差很多,这时就会产生心里落差,此时教师应该给予正确的引导,这也是学生认识职业的一个过程,在这种逐渐转变理想与实现的情况下,兴趣也会发生变化,这时对于兴趣的培养和对学生的鼓励就显的非常的重要,这关系到是否能把原始的理想的兴趣转化为带有“镣铐”的现实的兴趣,以至使们的教学在到最终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叶奕乾.普通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英)萨默维尔软件工程(原书第9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上一篇:新课标下的多种教学方式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 下一篇:电子专业教学实践中仿真实验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