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活动:综合性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时间:2022-05-22 02:46:15

跨学科活动:综合性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余 颖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特级教师

2012年夏,我有幸以教学指导教师的身份赴港交流,得以与香港各类学校的同行进行教学指导交流。浸染香港校园一年时光,发现香港学校组织活动的数量,远远超乎我们这些内地教师的想象。办学理念、学校资源的差异,使得各学校组织活动的项目有所不同,但跨学科主题活动,则是香港各学校必备的“家常便饭”。

一、见闻

在香港各学校跨学科主题活动的设计中,常用的方式主要两种类型:一种是整合了关联度较大的几门学科的活动,如“科技数理活动日”,所开展的是整合了数学、常识和科技这几门自然科学学科相关内容的活动。它打破了相近学科间的界限,通过一个主题,把具有联系的内容结合在一起。另一种则是所有学科都参与的研习活动。这一类活动主题及研究过程的确定,主要是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及研究能力所设计的。所有学科围绕一个主题,确定本学科的研习内容、方法、过程以及评价和反馈。

下面,我们通过具体的教学设计案例,来看香港小学是如何展开跨学科学习的。以下呈现的是某校一年级围绕“我爱大自然”这一研习主题,所有学科都参与的跨学科研习活动。

在“我爱大自然”这个主题下,“研习指引”对研习目的、地点、参考资源、研习过程及报告内容作出了明确的指导(如下)。

尔后围绕主题,中文科的报告内容要求以“游香港动植物公园”为题,试用不同的行为句和四要素句写一段文字:

“在公园里,我看见了―――――――――――。”

“我听到了―――――――――――――――――――――――――――。”

“我和同学一起――――――――――――――――――。”

“我想―――――――――――――――――――――――――――。”

“我感到――――――――――――――――――――――――――。”

数学科的报告主题是“平面图形的认识及图形拼砌”,内容为:在香港动植物公园里,有许多不同的动物和植物,又有许多不同的设施,哪一样东西或哪一些景色令你印象最深刻?试用不同大小的图形,把它拼砌出来吧!最后,在供学生完成图作的版面下,请学生说明“这是( )。”“我用了圆形( )个,三角形( )个,四边形( )个,五边形( )个,六边形( )个。”

英文科的“研习工作纸”如下:

常识科的“研习工作纸”如下:

视艺科(美术)的工作纸上,则提出了两个要求:1.在香港动植物公园里,竖立了许多告示牌,你认识其图案标志吗?请画出/贴上其中两个告示牌的图案标志,并记录它的中文及英文意思。2.发挥小创意:你认为公园里还要加上什么告示牌,请发挥你的创意,设计一个新颖的告示牌吧!

最后,学生的研习感想以及来自老师、家长等各方面的评价,为“我爱大自然”跨学科主题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需要说明的是,针对不同的主题,还可能增加如“公民科”等相关科目的研习要求,并且,研习报告也是视情况或个人或小组完成。

二、思考

细品各科研习内容,都没有特别繁难的要求。每科教师所做的,是就具体的活动主题和场景,设计相应的活动内容,指导学生在活动中掌握实地观察、图像记录、资料搜集、整理资料及口头汇报等研习技巧,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去感受、体悟。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无论他日常的学习成绩如何,在研习活动中,都是“有话可说、有事可干”的。

那么,作为一种新型的课程形式,跨学科主题活动能在香港各学校广泛开展的原因是什么?

其一,时间保障。一般来说,香港各学校均会在一月间和六月中旬到七月中旬这两个短学期中,开展各科专题活动和跨学科主题活动。尤其是六月中旬到七月中旬这一个月的时间里,由于学年(期)考试都在六月中旬完成了,剩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基本都是安排各种校本课程和研习活动。

其二,制度保障。在香港的职场文化中,规章制度一旦制定出来,就必须不折不扣地加以执行,可以用“一旦计划就没变化”来概括。因此,在制度上也为这类课程计划的实施做出了保障。

其三,空间保障。香港所有公园、场馆都是免费向学校开放的,学校只需提前预约即可。另外,科学馆、艺术馆、图书馆等场所,每年都有各种免费课程向市民开放,学校可根据各公共场馆提供的免费课程表,拟定相应的活动课程。除此以外,香港各学校均拥有丰富的社区资源,社区内的相关公益团体也可提供课程资源。

此次香港之行受益匪浅,所见所闻给我很多启发和思考。反观内地学校的跨学科综合教学,在实施过程中,综合实践活动课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第一,有名无实,使其虚无化。有许多学校按照要求将综合实践活动课列入课程表,但在组织上没有机构,在实践上没有具体行动。

第二,固守课堂教学,使其学科化。在实践上有所行为,但这种实施行为却停留在校园里、课堂教学中、课本中,让人很难寻找实践活动课中的实践性和活动性到底在哪里,也很难分清实践活动课与其他学科课的区别在哪里。

第三,条件不够,使其陷入尴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以社会现实的生活为内容的课程,与教学时间、情景、评价及家长、社会组织、公众有直接关系。但是在现实中,孩子得不到相应的支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陷入尴尬之境。

三、对策

跨学科课程的设置重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它对于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鼓励学生探索科学与文化、社会间的相互影响,培养学生形成整体知识观,养成可持续发展能力和主动学习习惯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好跨学科教学呢?对此,我发表一下个人观点。

学校领导更新观念。要让综合实践活动课有成效,校长和老师要转变思想、更新观念,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并把它统筹规划到学校的各项计划、各项制度中。要从整体上进行顶层设计,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真正成为学生素质提高的有效措施。

提供时间上的保证。香港学校是因为有了两个短学期而有了实施时间上的保障。在内地,虽然我们没有这样的时间安排之便利,但各学科教学内容的建议教学时间都是大大少于实际教学时间的,在两者相差至少十几节的课时中,每学期抽出一两天,安排一两次这样的“实践活动”,并非一件难事。

因地制宜的设计活动。如果我们把社会公共资源尚未能够为学校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作为无法开展的理由的话,目前的现实条件确实还不够充分。但没有了这些资源支持,是否就无法开展类似的主题性活动了呢?就以前文所介绍的活动主题为例,改成以校园、周边公园或农园为活动场所,将各学科的研习内容及反馈要求稍作调整,也是可以实现的。重要的是,我们教师要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去寻找适宜的活动主题。

如何更好地开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香港同行在“实践活动”的基础性、普及性、活动性和创造性以及活动的策划、组织、实施、反馈与评价上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样例。这是值得我们再三回味并转化应用的。

除此以外,兼顾探究性与合作性,设计适合全体学生的具有趣味性、操作性、挑战性及实践意义的活动主题及内容。这些话题如“一片未知的世界”,需要我们共同去探寻。

上一篇:当一切都只为推广 下一篇:品牌与用户交流不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