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金字招牌完成北京区县全覆盖

时间:2022-05-22 08:32:02

近日,中关村延庆园、怀柔园、密云园和门头沟园相继获得授牌,成为继房山园、顺义园、平谷园之后,中关村“一区十六园”中最后报到的一批兄弟园区。至此,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金字招牌已扩展到北京所有区县。

去年底,国务院批复同意了中关村示范区空间规模和布局调整的方案。中关村示范区的面积从233平方公里调整为488平方公里,房山、门头沟、怀柔、平谷、密云、顺义和延庆等7个区县首次纳入到示范区范围内,享受中关村各项优惠政策和配套政策措施。

此次空间规模调整后,北京市房山、门头沟、怀柔、平谷、密云、顺义和延庆等七个远郊区县首次拥有了中关村园区,享受中关村各项优惠政策和配套政策措施。北京的16个区县都拥有一个中关村科技园区,将成为北京区域科技发展的创新源。

怀柔园:着力打造三大特色园区

3月7日,北京市副市长苟仲文到中关村怀柔园调研并授牌,怀柔区区长齐静接牌。

根据国务院的批复方案,中关村怀柔园规划面积7.11平方公里,包括核心区西区、核心区中区、核心区南区、北区1区至4区共7个区域。其中,北区共0.4851平方公里属于中国科学院大学校区及创新基地用地;核心区西区、中区、南区共6.6296平方公里,位于雁栖开发区主园区内。

当前,怀柔园正在着力打造中科院怀柔科教产业园、北京纳米科技产业园和互联网创新产业园三大特色园区。截至目前,中科院怀柔科教产业园和北京纳米科技产业园已正式建立并初具规模。其中:中科院怀柔科教产业园的教育基地即中国科学院大学一期今年将投入使用并实现招生;科研与转化基地已有中科院的10个研究所22个项目相继签约落地,中科合成油工程公司研发中心暨北京基地项目、化学所北京纳米材料绿色打印技术产业化基地项目已建成投入使用;电子所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研发基地项目、力学所钱学森国家工程科学实验基地项目已完工;网络中心北京超级云计算项目、空间中心国家空间科学中心项目正在建设中。北京综合研究中心也在积极规划筹建中。预计到2015年中科院产业化项目可实现总收入50亿元以上,税收5亿元以上。

怀柔园与市科委共建的北京纳米科技产业园已有10个项目签约,有18个项目在谈。预计到2015年可实现总收入120亿元以上,税收10亿元以上,成为国内领先的高端纳米产业发展基地。此外,怀柔园将以中科院网络中心和亚马逊云计算项目等龙头项目为代表,打造互联网创新产业园,聚集下一代互联网、云计算等相关产业重点项目在怀发展。

记者日前从怀柔园获悉,自4月起,怀柔园48家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已正式纳入中关村示范区统计范围,每月定时上报科技创新及生产经营两张统计报表。此次纳入中关村统计的48家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中有工业企业43家,服务业企业5家。

怀柔园纳入中关村示范区范畴,有利于充分利用中关村“1+6”系列先行先试政策和标准体系,促进雁栖开发区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怀柔区副区长张勇表示:“今后,我们将以三大特色园区建设和龙头项目带动为抓手,大力引进科技资源,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使怀柔园在‘十二五’期间迅速成长,力争到2015年实现总收入240亿元。”

张勇介绍,怀柔区已经着手准备怀柔园的筹建工作,结合怀柔实际成立了由主管副区长担任组长的筹建工作组,拟定了与中关村的对接内容,明确了具体责任单位。尽快实现体制机制、各项政策、信息资源的全面对接。

延庆园:构建“121”产业集群

4月3日,总面积达到4.91平方公里的中关村延庆园获得授牌。延庆园将以八达岭开发区、延庆开发区和康庄农民就业产业基地为依托,形成“一园多基地”的空间布局。

根据国务院的批复方案,延庆园包括延庆开发区的1.293平方公里、八达岭开发区的3.047平方公里和康庄农民就业产业基地的0.57平方公里,其中延庆开发区和八达岭开发区均是市级开发区。目前,八达岭开发区、延庆开发区以及康庄农民就业产业基地共有实体和注册型企业1496家。其中,实体企业110家,2012年实现总收入73.2亿元,完成税收8.52亿元,实体企业中工业企业100家,实现总收入72.7亿元,完成税收7.96亿元。

延庆县有关负责人表示,将以延庆园建设作为延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全面建设绿色北京示范区的重大机遇。

在产业定位上,按照中关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引领工程的要求,结合延庆园的产业基础和特点,延庆初步提出了构建“121”产业集群创新引领的发展格局。其中,“1”是加快节能环保产业集群引领发展;“2”是推动新能源、高端装备和通用航空两个产业集群加快发展;“1”是促进现代服务业集群高端发展。

在空间布局上,延庆园将以八达岭开发区、延庆开发区和康庄农民就业产业基地为依托,形成“一园多基地”的空间布局。其中,八达岭开发区主要发展新能源和环保、高端装备和通用航空产业。康庄农民就业产业基地要加强与八达岭开发区的产业衔接和资源整合,突出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形成八达岭开发区产业发展的有效延伸。延庆开发区将在进一步改造提升服装纺织、生物医药、基础新材料等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充分发挥城南区位优势,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整体打造中小企业总部基地、金融保险后台服务、研发培训等生产业高度聚集的城南高端服务功能区。

在政策措施上,延庆园将突出特色,推动产业聚集发展。重点是加大园区重大项目建设推进力度,力争尽快落地投产。八达岭开发区将着力推进新能源孵化器二期、2兆瓦屋顶光伏电站、智能微电网等新能源产业示范应用类项目建成使用,加快合力清源、东晨阳光、环都拓普、远东四维等新引进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康庄农民就业产业基地将加快推进浩华夜视仪系统以及欧罗科技等高端装备项目建设。延庆开发区将继续完善规划方案,加快台州商会等单体项目落户,推进中小企业总部基地建设。

密云园和门头沟园同日授牌

5月13日,中关村密云园和门头沟园分别获得授牌。北京市副市长苟仲文到密云县和门头沟区调研,并代表市政府向两个中关村园区授牌。

根据国务院的批复方案,密云经济开发区和密云生态商务区纳入了中关村密云园的范围,总面积10.01平方公里。2012年,密云经济开发区完成工业收入201.88亿元,占全县工业收入的6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174.1亿元,同比增长30.8%。密云生态商务区2012年完成税收1亿元,纳税形成县级财政收入3868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1倍和2.2倍。

密云经济开发区、生态商务区列入中关村“一区十六园”后,将发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在重大项目安排、政策先行先试、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享有示范区所有政策支持。同时,还将在对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承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辐射、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密云县有关负责人表示,将以中关村密云园的建设为契机,加快经济转型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具体来说,整合提升密云经济开发区一二三期,以“总部企业+标杆工厂”为总体发展目标,重点发展绿色食品、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产业;继续做大做强密云经济开发区四期,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发展思路,重点发展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和新型建材工业,着力打造现代制造业产业基地、北京数字信息基地;加快建设生态商务区,吸引高端商务和休闲消费。与此同时,密云将结合现有主导产业,建设数字信息、科技成果转化、新能源汽车和生态商务总部基地等四大特色产业基地。

该负责人表示,到“十二五”期末,密云县经济开发区力争实现“531”发展目标,即就业实现5万人,税收实现30亿元,财政收入实现10亿元;生态商务区力争实现“662”发展目标,即就业实现6000人,税收实现6亿元,财政收入实现2亿元。

中关村门头沟园的前身是原石龙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纳入到中关村园区后,规划面积扩至2平方公里。截至目前,开发区征地建厂企业60家,注册挂靠企业1.2万余家,累计上缴税收134.5亿元,完成财政收入41亿元。今年1-4月,开发区完成总收入106.4亿元,同比增长15.6%,完成工业总产值47.41亿元,同比增长9.1%,完成区级财政收入4.68亿元,同比增长7.2%,对全区财政收入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

门头沟区有关负责人表示,在近年来地区煤矿开采业全面退出后,门头沟将依托石龙开发区转型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具体来说,一是大力推进开发区总部经济发展。全面退出占地多、能耗高的大工业,加快建设总部经济孵化基地。目前,东方博特、立思辰等8个总部大厦开工建设,新华水利水电、中铁资源等大型企业入驻园区。二是大力发展金融环保产业。结合区位优势和环境优势,引进一批新型金融环保能源项目。目前开发区正与华能集团合作建设低碳产业园,与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合作建设节能环保产业园;与相关政府机构合作建设上市公司产业园,将引进40余家上市公司和金融产业项目。

“我们将抓住此次中关村门头沟园授牌的重大契机,从规划、产业、项目、融资、财务等方面加快与中关村的对接,全面推进开发区转型发展,推进总部经济发展和上市公司聚集,将中关村门头沟园打造成为集金融、环保、高新技术等于一体的新型园区。”该负责人说。

各分园优势互补分工协作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同意调整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空间规模和布局批复》的实施意见要求,北京市将加强产业规划布局调控,发挥各区县区位资源优势,加强中关村各分园之间的优势互补与分工协作,进一步统筹优化中关村示范区产业布局。

以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及现代服务业为目标,各区县将从功能定位、发展优势和需求入手,加强顶层规划和市级统筹,谋划新建、升级一批特色产业基地,带动区县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提升,推动中关村示范区和行政区统筹协调发展。

下一步,全市将加强重大项目布局引导。积极承接并统筹布局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建设,吸引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项目入驻。市区两级政府将加大政策引导和协同推进力度,进一步完善全市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项目资金统筹机制,各区县将按照中关村示范区优化产业布局指导意见安排产业项目,对符合中关村示范区产业布局要求的项目优先安排,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同时,各分园将进一步明确产业功能定位,制定产业布局指导目录,建立以技术创新性强、产出效益明显、产业聚集度高、生态效益好为主要目标的项目准入标准和退出机制。并加强市区联动的项目落地协调服务,各分园新占用土地资源的项目,在中关村创新平合审核,对于审核通过的项目,将纳入绿色通道,由中关村创新平台协调市区相关部门加快办理手续。

下一步,中关村示范区还将加强政策覆盖落地和优化创新资源布局,建立健全各分园政策服务体系和创新资源整合服务平台,加强中关村示范区政策在各分园的覆盖落地,统筹优化技术、人才、资本等创新资源在各分园的布局。

近日,中关村推进"1+6"系列先行先试政策宣讲团,已经陆续到新挂牌的各园区进行政策宣讲解读活动。加强对分园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和人才的政策服务,加快先行先试政策的推广应用,指导更多的企业和创新主体用好用足政策,发挥政策最大效应。

中关村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凡是在中关村示范区政策范围内注册的企业,都可以享受中关村示范区的各项优惠政策。对于新纳入中关村示范区范围的新园区,目前已经安排统筹资金,优惠政策还需一定时间才能落地。

记者了解到,各分园将在中关村指导下,引进各类专业化服务机构,形成符合分园特色产业需求和资源禀赋条件的中关村示范区创新服务工作网络。中关村还将在分园布局建设一批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创新创业人才联合培养示范基地和科技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引导技术、人才、资本等核心创新资源和创新要素在中关村示范区规划范围内科学布局。

上一篇:应用软PLC开发数控机床功能 下一篇:奇幻画家PeterMohrbacher,神秘世界的记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