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甾体类消炎药物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

时间:2022-05-22 06:47:06

非甾体类消炎药物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非甾体消炎药物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特征,为今后临床合理应用非甾体消炎药提供借鉴和参考。

方法:本研究以我院2011年3月~2013年5月期间144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服用非甾体抗炎药48例为研究组,未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患者96例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临床常用的非甾体消炎药物依次为阿司匹林、消炎痛、去痛片、布洛芬、双氯芬酸钠,研究组老年患者(>60岁)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

结论:非甾体消炎药物是导致非静脉曲张性出血的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在用药前要对患者进行服药风险评估,对需要服药患者要合理规范用药,同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避免药物性上消化道出血。

关键词:非甾体消炎药 上消化道出血 临床特征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3.235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3-0161-01

消化道出血是临床一种常见的危重急症,病情急骤、变化快,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当出血量>1000ml或者循环血容量的20%,则会出现呕血、便血的症状,伴或不伴发热、氮质血症以及血容量减少所致急性周围循环障碍等临床症状[1]。非甾体抗炎药物(NSAIDs)具有镇痛、解热、抗炎、降低血小板粘附等作用,是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抗炎镇痛药物,不良反应尤其是胃肠道毒性作用较多,据临床资料统计约有15%~20%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患者可发生胃肠粘膜糜烂、溃疡、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等,严重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已经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2]。早期确诊且选择合理的处理方式对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笔者为期达到有效预防和控制NSAIDs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3月~2013年5月期间收治的非甾体抗炎药且上消化道出血患者48例的临床资料,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144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有黑便或呕血的临床症状,大便或呕吐物潜血检查均为阳性,均于入院后48h内急诊内镜检查证实存在胃十二指肠溃疡、糜烂;排除胃食管返流、食管静脉曲张、胃部肿瘤、贲门粘膜撕裂综合征等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者,伴严重肾、肝、肺、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以及精神疾病者,单独或同时服用激素类药物或者其他抗凝药物患者,均在知情同意下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意笔者阅览其病例资料,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1.2 方法。根据是否服用非甾体消炎药物分为2组,服用非甾体消炎药者48例为研究组,未服用非甾体消炎药者96例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消化道症状、既往有无消化道溃疡、心脑血管等病史,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以及预后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本研究采用SPSS18.0软件包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X2检验,检验标准α=0.05,P

2 结果

2.1 临床特点分析。本组44例患者临床症状为黑便者12例、呕血2例、呕血并黑便20例,出血量50~400ml12例、400~800ml8例、>800ml22例;胃溃疡5例、十二指肠溃疡6例、复合性溃疡7例、多发糜烂出血26例;病变数目:单个5例、多个39例;单纯上消化道出血36例、出血伴腹痛8例。研究组老年患者(>60岁)所占比例为61.36%明显高于对照组31.25%(P

2.2 用药情况及预后。研究组44例患者应用非甾体消炎药,其中主要药物为阿司匹林23例(52.27%)、消炎痛10例(22.73%)、去痛片6例(13.64%)、布洛芬3例(6.82%)、双氯芬酸钠2例(4.55%)。用药时间为2d~>6月。服药原因:风湿、骨关节病、发热、感冒、预防心脑血管病等。确诊为上消化道出血后停用非甾体消炎药,经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等抑酸、内科止血、保护胃黏膜等对症治疗,出血量大且Hb

3 讨论

非甾体消炎药直接损伤消化道粘膜,临床上常用的非甾体消炎药为弱有机酸,直接破坏为黏膜膜的正常生理功能,另外,胃腔低PH的情况下非甾体抗炎药呈分离子状态,易通过亲脂性胃粘膜表面进入中性环境的胃粘膜细胞解离呈离子型,在细胞内聚集导致细胞损伤;非甾体消炎药能减少PGs合成,抑制COX活性,干扰花生四烯酸代谢,阻断PGs合成,进而通过抑制胃粘膜分泌、减少粘液层厚度、降低粘液黏滞度、增加H+对粘膜的渗透例以及抑制粘膜分泌碳酸氢盐,减少粘膜表面的疏水性,损害消化道粘膜[3]。非甾体消炎药具有镇痛药效,患者无特异性临床症状,多因上消化道出血为首发症状[4],研究组出血前消化道症状不显著者31.82%明显低于对照组71.88%(P

本次研究显示,研究组老年患者(>60岁)所占比例为61.36%明显高于对照组31.25%(P

综上所述,非甾体消炎药物是导致非静脉曲张性出血的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在用药前要对患者进行服药风险评估,对需要服药患者要合理规范用药,同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避免药物性上消化道出血。

参考文献

[1] 刘文杰.探讨非甾体类消炎药物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J].中国实用医药,2013,8(4):166-167

[2] 陆文权.老年人非甾体类消炎药致上消化道出血72例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7):46-47

[3] 徐雪华,黎宏章.非甾体类抗炎药致老年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1):146-147

[4] 丁元军,方年富,陈敏艳等.非甾体类消炎药所致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特点分析[J].临床消化病杂志,2010,22(1):46-47

[5] 张泉,韦毅.非甾体类消炎药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68例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10,12(9):961-962

上一篇:关于甲状腺良恶性肿瘤CT鉴别诊断的研究 下一篇: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大学生成长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