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高考替考中的潜规则

时间:2022-05-22 06:33:06

揭秘高考替考中的潜规则

6月17日中午,央视播出杞县高考替考事件后,与不断升温的社会关注度相比,事发地杞县不少人士在接受采访时,显得有些“见怪不怪”。记者经多方了解,出现在央视节目中、考后曾向家长及“”表示指纹验证不通过也没事的那位女性“神秘人物”,系杞县教体局的一名负责人,目前正在接受调查。

替考也有行规

“高考确实严,但还是出事了。”杞县一位不愿具名的王姓老教师叹道。

实际上,替考在杞县并不是件新鲜事,也并不是没出过事。2012年,杞县就曝出替考事件,两名组织替考者被公安机关抓获。

“确实有人在做这方面的生意,替考者也有市场。”杞县一位专做高考辅导工作的人士坦言。据其介绍,替考组织者需要讲“诚信”,按行规出牌,否则就接不到“生意”,给的定金一般为5万元,然后根据分数上线情况付余款,考上全国名校,酬劳还可以商量。

央视报道显示,策划者李老师解释说:“你想就是在一些小县城里面,关系网有多牛,县城就这么大,有头有脸的人基本都是通的。”“都是家里面的关系,都是领导的孩子。”李老师还说,每个县都有个主带队的主监考,首先把这个领导搞定,用钱塞,给到位。如果万一“”被查出,不能承认,只要不说就不会有事。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会去找关系,让公安局把人提走。

“”多为农村大学生

“发生这样的事情,我感到难以相信。”参加今年监考的张老师说,每个监考老师只有在开考半小时前去领试卷时,才知道自己监考哪个考场,而安排监考顺序是由市招办负责的,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做通相关人员的工作难度可想而知。

张老师介绍说,杞县总人口超过百万,是开封市所属的第一人口大县,每年的高考成绩都名列全市前茅,高考竞争也异常激烈。

“考上大学就有资格竞选公务员,而考不上大学就一辈子注定要当工人、做农民,这种人为的以一次考试定终身的教育体制,让人们把希望寄托在高考上。”一位从事人事工作的李姓工作人员深有感触地说,这位工作人员认为,对于年轻学子和他们的家长来说,成败在高考一举。“考生们要考上好大学,只能拼命考高分。自己考不了高分,那就找别人来考。”王老师分析说。

据相关人员透露,替考的“”多为急需用钱的农村大学生,且学习成绩优异。“这些品尝过高考艰辛的农家子弟,本应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却在金钱面前拿自己的诚信去冒险,甚至面临着开除大学学籍的处分。”王老师认为。

6月20日,国家督学、云南省原教育厅厅长罗崇敏做客人民微博微访谈时认为,替考行为,不仅是对高考公平的伤害,更是对社会诚信体系的挑战。应进行中国教育评价体制的改革,从小学到大学的考试评价方式都应进行改革,使考试回归教育手段本位,使人的自由发展回到目标本位,避免全社会的利益都捆绑在高考的战车上,引发各个方面的腐败。

摘自《法治周末》

上一篇:“刽子手”是个技术活 下一篇:蝶恋花,一场相思一场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