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山居图》背后的故事

时间:2022-05-22 02:28:04

《富春山居图》背后的故事

2011年6月,一张历经劫难的传世名画终于在台湾合璧,无数世人为之欣慰、赞叹,这到底是一幅怎么样的画,怎么会有着中国山水画长卷“第一神品”的美誉,有着传世661年,分离361年传奇命运?带着这样的疑惑,我们走近《富春山居图》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身出名门,神品赞

传世名画《富春山居图》,纵33厘米,横636.9厘米,以长卷的形式描绘了富春江两岸初秋的秀丽景色,是元代大师黄公望为无用和尚所绘。《富春山居图》历经传奇,是从其作者开始的,画家黄公望原姓名陆坚,因过继黄氏,便改了姓名,黄公望50岁后才开始画山水,师法赵孟、董源、巨然、荆浩等,晚年大变其法,自成一家。他的很多名画作品都是70岁以后创作完成的,创作《富春山居图》时,他已经是79岁高龄的老人了,不得不说是大器晚成的杰出代表。

《富春山居图》是中国古代山水长卷登峰造极之作,几乎是所有学习中国山水画的人一定会临摹的作品。黄公望完成画作后赠与无用和尚,不久便溘然长逝,至此《富春山居图》便有了第一位藏主,开始了它在人世间600多年的颠沛流离。

身首异处,命多舛

此画作成之初,无用和尚就“顾虑有巧取豪夺者”。不幸被他言中,明成化年间沈周藏此图时便遭遇“巧取”者。沈周请人在此图上题字,却被这人儿子藏匿而失。后来此图又出现在市上高价出售,敦厚的沈周既难于计较又无力购买,只得背临一卷以慰情思。

300多年前的明朝,此画为吴洪裕所有,洪裕爱此画若珍宝,临终之际嘱咐家人将此画焚以为殉。就在国画即将付之一炬的危急时刻,从人群里猛地窜出一个人把画抢救了出来,这人就是吴洪裕的侄子,名字叫吴静庵。画虽然被救下来了,却在中间烧出几个连珠洞,断为一大一小两段。

1652年,吴家子弟吴寄谷得到后,将此损卷烧焦部分重新接拼后发现居然正好有一山一水一丘一壑之景,于是人们就把这一部分称做《剩山图》。而保留了原画主体内容的另外一段,便是《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值此,一幅传世名画就这样断为两截,开始了一分为二的传奇。

真假难辨,盼团圆

《无用师卷》从吴家流散后,曾经历多人收藏,后被送往紫禁城。有意思的是,号称风雅的乾隆皇帝居然不识宝,认定它是赝品,而对另一卷他人临摹的《富春山居图》大加赏赞,又是题跋又是加盖印章。如今这两卷《富春山居图》都存放在博物院,不论是真、是摹,都已成了画苑奇葩,这也为《富春山居图》增添了传奇色彩。

20世纪30年代,《无用师卷》随故宫重要文物南迁,最终存放在“博物院”。而《剩山图》则流落民间,直至抗日战争时期,为近代画家吴湖帆所得。当时在浙江博物馆供职的著名书法家沙孟海多次去上海与吴湖帆商洽。吴湖帆被沙老的至诚之心感动,终于同意割爱;《剩山图》遂成为浙江博物馆“镇馆之宝”,至此,一宝藏两地,皆为海峡两岸两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一直以来,名画合璧几乎是所有有志之士的心愿,许多人为此奔走努力,终于完成2011年6月《剩山图》的台湾之行。

这画卷历尽了浩劫,分离361年终于相聚在一起。或许从中我们也看到了艺术的力量,看到了什么是永恒。

上一篇:Win8 救命草还是滑铁卢 下一篇:变色龙,生物界里的“伪装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