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2.0时代网站建设特征、内容及其应用研究

时间:2022-05-22 02:20:21

Web2.0时代网站建设特征、内容及其应用研究

摘要:研究Web2.0环境下的网站建设具有重要意义。Web2.0是相对于Web1.0 而言的一类互联网新型应用的总称,它不仅是某种技术或解决方案,更是一套理念,使得个人在信息时代可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行为主体。自Web2.0标准出现以来,国内外网站纷纷推出了具有Web2.0标准相关功能的各项服务和应用。主要对Web2.0标准下的网站建设特征进行分析,并研究其内容、功能和相关应用。

关键词:Web2.0;网站建设;网站特征

中图分类号:TP3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672-7800(2013)012-0009-03

作者简介:王先国(1984-),男,硕士,南京艺术学院信息化建设管理中心工程师,研究方向为信息管理、数字媒体、网络技术;陈勇军(1968-),男,硕士,南京艺术学院信息化建设管理中心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信息化管理。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处理信息、数据的方式也发生着改变。Internet从原始字符串到Web 1.0 再到Web 2.0,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随着Web2.0时代的来临,Internet更有效地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推出越来越多的社会化新事物,媒体展现的类型不断发展与改变,海量的信息、数字资源的共享和关联随处可见。

如今,Web 2.0 相关概念的研究与应用已渗透到各行各业,如企业、政府、教育、金融、电力、石油石化等,为各相关行业的信息化(数字化)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同时也带来许多新的问题与挑战。本文拟对Web2.0范式下网站建设的特征,以及相关网站的内容及应用进行研究分析,并对未来趋势加以展望。

1Web2.0概述

Web2.0是相对Web1.0(2003 年以前的互联网模式) 的新的一类互联网应用的统称。Web1.0 单纯通过网络浏览器浏览HTML 网页模式,而Web2.0下的网站内容更丰富,联系性更强,工具性更强。Web2.0 的概念最早是奥雷利媒体公司的 CEO 蒂姆·奥雷利(Tim O′Reilly)于2004 年提出的。目前对 Web2.0 比较完整的界定是 Blogger Don 在《Web2.0 概念诠释》一文中给出的,他认为,“Web2.0 是以 Flickr、Craigslist、Linkedin、Tribes、Ryze、Friendster、Del.icio.us、等网站为代表,以 Blog、Tag、SNS、RSS、Wiki 等社会软件应用为核心,依据六度分隔、XML、Ajax 等新理论和技术实现的互联网新一代模式。” 二者的概括对比如图1所示。

Web 2.0是一种新的互联网方式,通过网络应用 (Web Applications)促进网络上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换和协同合作,其模式更加以用户为中心。典型的Web 2.0站点有:网络社区、网络应用程序、社交网站、博客、Wiki、微博、微信等。

2Web1.0到Web2.0标准的改变

在Web2.0互联网模式中,网站成为互联网的主体之一。在Web1.0下,网站仅仅是信息的者,即主要以信息呈现的方式供用户浏览,而在Web2.0下,网站转变为信息内容的缔造者,成为了信息的传播媒介。Web2.0范式下网站不再是信息传播的终点站,而是信息传播的中转站,即信息再生、传播的节点。

然而,Web2.0与Web1.0到底有何具体不同?Web2.0时代的网站构架又该是怎样的?

具体来说,由Web1.0标准转变到Web2.0标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改变:①信息呈现模式由原来的Web1.0单纯的“读”到Web2.0的“读”、“写”、“共同建设”发展转变;②基本框架构成单元上,由原来的Web1.0的单纯网页向Web2.0的“发表、记录、分享信息”发展;③开发技术工具由原来的常见互联网浏览器向各类带有单项或多项专门功能的浏览器、RSS阅读器发展;④整体运行机制的改变,由早期的“ClientServer”向“WebServer”转变;⑤信息的者及开发人员由原来的程序员等专业人士转变为普通用户;⑥网站应用方面,由“初级”即信息的简单、数据/业务的简单查询向全方位海量应用发展。

3Web2.0网站精神及特征

Web2.0相较于Web1.0的主要变化还是在网站的精神方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个性化、去中心,这一点是Web2.0最具标志性的特征,基本上Web2.0范式下的网站提供的服务绝大部分都存在个性明确标识的页面;②社会结构化,Web2.0范式下的网站基本等同于社会性网站,即网站的社会化;③信息开放,资源更加共享;④鼓励参与、创新。

依据以上精神,基于Web2.0标准的网站有如下特征:

(1)网站内容不再一成不变,用户可以参与到网站内容的创造与中。Web1.0范式下的网站,网站信息只能是统一的管理人员或专业人员,而Web2.0范式下网站的内容通常是用户,管理人员或专业开发人员只是提供一个开放的信息平台,用户既是网站信息内容的浏览者同时也是网站内容的二次或者多次制造者,例如Web2.0网站发展早期的博客网站和Wiki网站,以及现在流行的微博网站等。

(2)网站注重交互性。

Web2.0范式下的网站注重交互性,即网站与网站之间、网站与用户之间、用户与用户之间等多维交互。用户不仅在接受或信息的过程中实现与网络服务器间的交互,同时也可实现同一网站内不同用户之间的交互,以及不同网站间信息的交互,而且这些交互都是用户通过Web2.0范式下的网站平台主动实现的。

(3)更加符合Web国际标准的网站架构设计与建设。

Web标准是国际上一直在推广的网站标准,它不是某一个单独的标准,而是一系列标准的集合。对应的标准分为三个方面:结构化标准、表现标准和行为标准。结构化标准语言通常指XHTML和XML,表现标准语言主要指CSS,行为标准主要指对象模型(如W3C DOM)、ECMAScript等。采用规范的符合Web国际标准的网站架构设计与建设,主要优点是规范网站设计代码,使网站代码量大量减少,结构更加清晰。同时可以有效节约网络带宽资源,减少浪费,从而加快网站的访问速度,提高在线并发数。更重要的是,对于用户和搜索引擎更加友好,可有效提高效率。

(4)海量的数据。

Web1.0网站信奉的是内容为王,以信息内容为主。Web2.0范式下的网站却改变了这一状况,用户由原来的信息内容的终点变为信息的中转和再创造者,使得网站数据呈几何级数增长,从而变得海量。

(5)信息内容的开放性。

Web1.0网站具有封闭性,网站内容由专人添加和修改,外部用户添加、修改及删除数据几乎不可能实现。而Web2.0范式下的网站则鼓励用户添加修改数据,同时提供包括像RSS等技术手段和平台供用户在网站内部或不同网站之间使用这些数据,实现数据的再次、多次利用。

(6)体验的丰富性及方式的多样化。

Web2.0范式下的网站相较于Web1.0范式下的网站提供更丰富的用户体验,如Web2.0网站可以提供用户与网站的互动,网站的相关栏目可以依据自己的需求进行设置,而这些在Web1.0时代是实现不了的。在提供丰富的用户体验的同时,Web2.0网站访问方式也实现多样化,除了PC浏览外,智能终端也可以实现浏览,如手机、平板电脑等。

(7)Web2.0网站的核心不在于技术而在于指导思想。

虽然Web2.0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技术,但这仅仅是为了达到某种目标而采取的手段,因此,技术本身不是划分Web1.0与Web2.0的核心,主要在于典型的Web2.0技术体现了具有Web2.0特征的应用模式。因此,与其说Web2.0是互联网技术的创新,不如说是互联网应用指导思想的革新。

4Web2.0网站内容及应用分析

Web2.0网站的构架模式体现了两个宗旨,即功能强大的后台管理系统和简易的前台页面(前台页面还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和喜好自定义),同时还提供极其良好的用户体验,以人为核心。

4.1Web2.0网站功能模块

(1)Tag(标签功能)。

Tag即标签,网站中又叫分类,即用户在Web2.0环境下根据对信息内容的理解添加相关描述性语句,以达到分类的目的。Web1.0环境下传统的目录与事物之间常常是一对一关系,而在Web2.0环境下可以将不同目录下的同一类别的事物添加相同标签。Tag对象可以是页面、页面上的具体对象(如:图片、文字、音视频等),甚至整个网站。每一个Tag都可以引导读者或用户浏览更多相关信息,起到了信息内容的分类、引导、梳理作用。同时Tag还具有帮助网站分析用户浏览习惯及喜好、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提高搜索引擎的检索效率、优化网站功能等作用。

因此,Tag代替了Web1.0环境下的传统分类方法,成为Web2.0环境下网站最常使用的功能。

(2)推荐功能。

推荐功能在Web2.0环境下被大量使用,主要是用户在浏览或接收网站信息的同时向其它网站或用户推荐自己浏览的信息内容。推荐的过程其实也是信息的再传播过程,使原本在Web1.0环境下只能被使用一次的信息,在Web2.0环境下可以被多次传播使用。

(3)评论或留言功能。

Web2.0网站不同于Web1.0网站的主要地方是社交性,同时强调用户发挥主导作用。评论和留言功能是Web2.0网站中用户与访问者相互交流的最有效手段之一,被大量应用在几乎所有的Web2.0网站上,典型的应用有早期的Blog,如今的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站或应用软件等。

(4)RSS(订阅功能)。

RSS即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中文意为简易信息聚合,也叫聚合内容,是一种描述和同步网站内容的格式,也是在线共享网站信息的一种技术方式。网站提供RSS订阅功能,有利于让用户最快地获取最新的网站内容。而且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除了网页具有RSS功能外,RSS聚合软件也已问世,用户可在不打开网站的情况下通过软件在智能终端上随时随地获取网站信息。

4.2Web 2.0核心应用

由以上功能可以看出,Web2.0相较于Web1.0使用户由从客体转变为主体,从各个独立的个体转变为相互交叉的社交型网络模式,其核心应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Blog(博客)。

Blog为Web Blog的简称,即网络日志。它是Web2.0早期颇为流行的用户之间交换、交流各自信息内容的有效手段。Blog用户能够迅速便捷地自己的心得,并能及时轻松地与其他用户交流。同时,Blog网站具有丰富多彩的个性展示,且易于使用维护。

(2)IM(即时通讯)。

即时通讯是我国Internet用户使用率较高的软件之一。Web2.0环境下即时通讯相较于Web1.0环境下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聊天已不仅仅是即时通讯软件的唯一功能,从Web1.0环境下聊天室、论坛和在线会话相对独立转变为几种功能相互兼容。用户不仅可以实时在线聊天,还可以组建群组、发表感想、推送消息等,如MSN、QQ、微信、陌陌等。

(3)SNS(社会性网络服务)。

SNS(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中文意为社会性网络服务,旨在帮助人们建立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应用服务——网络社交平台。其理论依据是六度空间理论,即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这样用户可以在SNS的帮助下通过朋友认识朋友,形成典型的社交型网络,如人人网、Facebook等。

(4)视频分享。

视频分享网站,是指在Internet上免费提供有声视频服务的网站,属于社交网络服务之一。用户之间可以相互分享自己拥有的视频资源,相互交流并发表意见,如Youtube、Youku等。

(5)MicroBlog(微博)。

微博即微博客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进行信息分享、传播及获取的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等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或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不同用户之间通过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形成社交型网络,如Twitter、新浪、腾讯等。

5结语

通过以上Web2.0环境下网站功能和应用分析,可以看出Web2.0相较于Web1.0在思想和应用方面具有的独特优势,即信息内容更丰富、用户之间联系性更强、平台工具性更强、用户更具有主动性与个性化等,因此,Web2.0网站将是网站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针对Web2.0的讨论还会继续。但有一点可以肯定,Web2.0 是以人为核心,提供方便用户织网的工具,鼓励用户提供内容,并根据用户在互联网上留下的痕迹,组织浏览线索,提供相关服务,给互联网不断产生新的价值,这才是Web2.0 的成功之道。

参考文献:

[1]李理,刘春茂. 基于Web2.0应用的电子商务案例分析研究[J].现代情报,2010(2).

[2]谢统义.Web2.0技术的现状与应用文献综述[J].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0(3).

[3]全飞.Web2.0技术及网络应用[J].信息通信,2013(2).

上一篇:利用Flash编程实现“下雪”特效方法研究 下一篇:基于3DS与OpenGL的三维人体模型构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