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对于急危重病例抢救效果回顾回析

时间:2022-05-21 09:06:40

急诊对于急危重病例抢救效果回顾回析

【摘 要】目的:回顾分析急诊科抢救急危重病例的效果。方法:对我院急诊科抢救室2008年5月~2012年6月抢救急危病56182例的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本组病例抢救脱险率95.6%,病死率4.4%,与2008年4月份前4年抢救脱险率90.4%,病死率9.6%比较,差异显著(P

【关键词】急救科;脱险率;病死率

【中图分类号】R45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504-01

为了提高抢救急危重病人的脱险率和降低病死率,我们对我院急救科抢救室2008年5月~2012年6月抢救急危病65182例的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65182例中,男36156例,女29026例:年龄55岁13063例,平均33.25岁。外科病例43342例(66.49%),病种依次为交通事故伤、建筑工地伤、钝器和拳击伤、意外伤、刀刺伤、大面积烧伤、爆炸伤、蛇咬伤和其他创伤;内科病例21840例(33.51%);病种依次为急腹症、休克、脑血管意外、冠脉综合征、电解质紊乱、各类危象、哮喘症急性发作、急性中毒及其他内科疾病。

1.2 急救科抢救过程(1)急救科抢救室第一负责人(护士)采取早期急救措施,生命体征检测、通气吸氧、适当、包扎止血、特殊支具固体、建立静脉通道和备好必需检查单等;(2)急救抢救室第一负责人(医师)同步进行体格检查,初步评估,边查体、边急救;(3)根据病情,有针对性地进行特检,由专职医护人员(医工)陪同特检;(4)依据检测和特检结果再次评估病情,按照急救复苏CAB原则,实施药物、设备急救和复苏等;(5)急危重病例病情稳定后,除需绿色通道紧急“救命”手术者直接送手术室手术外,余按照病种“分流”,择期手术或进行相关治疗。

1.3 方法 对我院急救科抢救室2008年5月~2012年6月抢救急危病65182例的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本组病例抢救脱险率95.6%,病死率4.4%,与2008年4月前4年抢救脱险率90.4%,病死率9.6%比较,差异显著(P

3 讨论

3.1 建立标准抢救室 标准抢救室应按照“三甲”医院的达标要求,备有除颤监护仪、洗胃机、心电图机、心肺复苏器、床旁B超机、临时心脏起博器、血糖及离子系列测定仪。医护人员应熟练掌握仪器的使用和抢救技能,做到“一人多职,一专多能”。备足急救药品,建立与放射科、血库、药剂科“直通车”通道,使急救科成为“院中院”,成为医院的“前哨”。

3.2 准确评估病情 (1)急腹症:阵发性、持续性腹痛可分为一般性和重症急腹症。持续右上腹疼痛,床边B超检查肝、胆、胰、脾;右下腹疼痛阑尾炎疾患多见,女性了解月经情况,注意妇科病;侧腹或腰部痛,腹肌不紧,痛苦貌,有“便意”,注意泌尿系结石可能;剑突下肩背季肋部持续疼痛或上年纪腹痛,须做心电图检查;撕裂性疼痛或剧痛,应考虑动脉夹层瘤;左上腹持续性疼痛,呈带状性分布,须考虑胰腺炎。(2)晕厥与昏迷:心脑血管病多见,不明原因者应考虑颈椎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神经根型脊髓型原因病例少见。(3)中毒急救;首先应明确毒源,注意清除毒物,选择有效解毒药,必要行床边CRRT治疗。(4)电解质紊乱:常见劳累大汗、消化道疾病、生气着急、过度惊吓或过度呼吸,常伴肌无力、麻木感、神志淡漠等,需快速血离子检测。部分病例存在“心因性”问题,医护人员应及时沟通和疏导。(5)呼吸系统哮喘与肺心病:有时单独出现,有时混为一体;闭合性气胸“一听了知”,病理性或生理性少见;张力性开放性气胸“一目了然”,尽快减压封堵纠正不正常呼吸。(6)胸痛:多见于急性冠脉综合症,应进行心电图检查,注意排除肺梗塞、主动脉夹层瘤。(7)休克:早期脉压差小、心率快,意识淡漠或烦躁,了解休克类型,早期锁骨下深静脉置管,监测中心静脉压,早期备血扩容,血管活性药物应用。

3.3 正确选择特检和合理用药 时间上的耽误和诊断水平直接关系到危重病患者的生命和预后,应根据死亡三级高峰理论实行急救[2]。如对闭合性创伤,床旁B超检查即可,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再进行CT及MR等检查;急腹症时,床边心电图不能遗漏。抢救室合理选择用药及其重要,如各种心率失常合并心衰或心功能不全,胺碘酮可作为首选;盐酸纳洛酮是治疗急性脑梗死、乙醇中毒及各种原因的昏迷、药物中毒的有效药物;甲基强的松龙用于抗感染、抗过敏、抗休克、解痉止喘和颅脑、脊髓神经损伤的冲击治疗等;尿激酶、瑞替谱酶均是超早期溶栓治疗的有效药物。

3.4 更新液体复苏观念 等渗溶液主要为平衡盐溶液和生理盐水,因其电解质浓度酸碱度渗透压合缓冲碱与细胞外液相近而成为目前急救室最常见的液体,但这些等渗溶液扩容效能和持久性较差,易转移至组织间隙和细胞内,增加组织水肿。胶体溶液扩容效能强、持久、量少、组织水肿轻,用于颅脑损伤时,病死率低。宁勇[1]等报道,在立即复苏和延迟复苏的比较研究中,发现延迟复苏的生存率高,因此,不能一味地强调复苏快速,应以有效持久的复苏、稳定生命体征为有利。失血性休克复苏时应止血和扩容同时进行,血压不回升或回升又急落,提示体内出血凶猛,应立即紧急手术;颅脑肺部损伤者尽量减少晶体溶液的应用,可行延迟复苏;骨盆四肢创伤大量失血,晶胶体液按照3:1比例应用,输血按红细胞悬液与血浆1:1配比;腹部创伤应用等渗溶液,防止电解质紊乱。

3.5 国际急救组织医疗服务体系(EMSS)[3]即为院前急救、院内急救和重症监护。其概念明确提出,首先应提高对院前急救的认识,真正把急救车作为“救命”工具,其次把院前、院内、监护治疗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是“生命之链”。重点提高综合治疗和服务水平,特别是“救命”手术应即刻执行,以提高抢救脱险率。

参考文献:

[1] 宁勇,侯振才.34例创伤性休克病人的低血压性液体复苏探讨[J].中国急救医学,2004,24(10):765.

[2] 何一成,,周学健,等. 多发创伤126例诊治分析[J]. 武警医学,2006,144(2):123.

[3] 侯振才,吴冰,刘晓冰,等. 谈完善急救模式与经济效益理念的关系[J]. 中国急救医学,2006,26(6):83.

上一篇: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护理 下一篇:中药炮制作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