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各庄洗煤厂精煤配煤的探索

时间:2022-05-21 08:30:55

赵各庄洗煤厂精煤配煤的探索

摘要:唐山开滦赵各庄矿业公司因其特有的肥煤煤种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多年来立于不败之地,但是随着井下开采深度的增加,开采难度越来越大,资源量也越来越少,为了使国民经济中稀缺的肥煤资源得以有效利用,决定利用本矿井生产的高G、Y值的高灰精煤与部分外购低G、Y值的低灰精煤掺配后销售,在保证最终精煤产品合格前提下,争取最大的经济效益。本文就其做法进行简要论述。

关键词:精煤 高灰 掺配 经济效益

1、概况

唐山开滦赵各庄矿业公司选煤厂(以下简称该厂)建于1958年,是开滦集团公司下属的矿井型选煤厂。2010年改造后,采用三产品重介旋流器代替原有的跳汰粗选-重介旋流器精选流程。现在核定入洗能力1.8Mt/a,主要生产12级冶炼精煤。

该厂生产的肥煤产品为世界稀缺资源,具有低灰、低硫、低磷、黏结性强、膨胀度较低、结焦性好等特性,是冶金、电力、化工等行业理想的原料的燃料,一直深受用户青睐,但是随着矿井服务年限的增加、开采深度的增加,开采难度越来越大,安全压力越来越高,采煤成本居高不下,资源量也越来越少,为了使国民经济中稀缺的肥煤资源得以有效利用,决定利用本矿井生产的高G、Y值的高灰精煤与部分外购低G、Y值的低灰精煤掺配后销售,在保证最终精煤产品合格前提下,争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2、可行性分析

该厂生产的12级冶炼精煤质量为:Ad值为12.01%-12.50%,G值为95,Y值为30,S值为90,Y值为>25,S值

3、具体措施

(1)高度重视,超前谋划。经过论证目标可行后,厂领导班子组织相关技术和管理人员开会传达了此次任务,并就相关工作进行分工部署,明确了责任。并根据经验制定详细的工作流程、现场作业标准和生产异常情况处理预案。

(2)精细制定生产指标。洗煤技术人员根据近几日原煤煤质情况、重介、浮选分选情况和重介、浮选精煤所占比重,经过理论分析、认真测算,确定重介、浮选两个部位的指标范围分别为11.80%-12.30%和12.00%-13.00%。并提前对原煤情况进行可选性分析,根据理论分选密度确定重介实际分选密度为1.46g/cm3。浮选方面,因浮选设备为90年入使用,此次技改未涉及浮选,老化严重且分选效率低,可调节性差,仅根据近期操作情况,凭经验加大捕收剂用量,由1.2kg/t干煤泥调整为1.6kg/t干煤泥。

(3)周密部署生产准备工作。利用井下大修时间对精煤仓进行清理,避免精煤污染。开完动员会后,机电车间加强设备检修查验,使洗高灰精煤期间,机电事故率为零。洗煤车间在洗高灰精煤开车前做好各项生产准备工作,如提前清理旋流器连接管、筛子及其集料箱等,提前往原煤合格介质桶加介质,调节密度值到1.40g/cm3以上,并将浮选捕收剂桶充满。

(4)严格现场管理。开始带煤后,洗煤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现场分头把关,从入洗量控制、重介密度变化、药剂用量、中煤带煤、浮选尾矿变化等洗煤操作到取制化验等各环节严格监控,出现异常情况,及时调整,确保不出任何问题。

4、存在的问题

通过此项工作,暴露出不足的问题主要有:

(1)由于开始未考虑因洗高灰精煤造成精煤量大,精煤运输系统超负荷。22日701精煤皮带压住,影响生产时间1:15,此后及时将小时处理量由350t调整到330t。

(2)由于密控司机经验不足,重介悬浮液密度波动较大(1.430-1.495g/cm3)造成重介精煤灰分波动较大(11.30-12.82%)。

(3)取制化验有较大误差。小时快灰平均灰分与当日发车灰分差距大,以23日为例,小时快灰平均灰分12.40%,当日发车灰分为12.74%。

5、取得的效果

经过全厂干部职工两天奋斗,入洗原煤9410t,生产精煤4373t,平均灰分为12.61%,精煤回收率46.47%。精煤灰分基本符合要求,精煤回收率较洗12级提高10.34个百分点。多产精煤973吨,精煤比洗末煤销售价高1015元每吨,多创效益98.76万元。可配外购精煤4373吨,扣除运费,铲装费后每吨效益35元,可创效15.3万元。合计多创效114.06万元。扣除洗煤多用油2吨,多投入1.6万元。实际效益112.46万元。经济效益显著。

6、结语

配煤销售也是我国煤炭洗选加工发展的一个方向。我国某些硫分和灰分变化比较大的矿区已根据不同用户对发热量、挥发分、灰分等质量指标的不同需求而广泛开展动力煤配煤,许多大型燃煤电厂也实行了科学配煤方案,以降低煤耗[1]。而对于国民经济中稀缺的肥煤资源能得以有效利用,在生产销售中实施科学的配煤方案,是提高煤炭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保证国家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马剑.《大力促进我国煤炭洗选加工的发展》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2007年第5期.

上一篇:公路桥梁加固技术施工浅议 下一篇:对溶媒结晶法生产氨苄西林钠相关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