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号转网无法从根本上转变竞争格局

时间:2022-05-21 07:40:39

新一轮电信企业融合、3G牌照的发放给刚刚拉开帷幕的3G时代带来了浓浓的火药味儿,正当G3、天翼、WO开始短兵相接的时候,携号转网又开始试行,无疑在剑拔弩张的市场又投下一颗“重磅炸弹”。

可以预见,当携号转网开始施行,客户会有一种天高任鸟飞的心态,无需担心“身份”的流失,别人无法从号码看出自己到底归属于哪家运营商,以前转网的种种烦恼(通知朋友、亲戚、更改联系电话、丢失客户和业务等)一扫而空,用户可以在3张网里任意遨游。代价是由于终端的不兼容性,客户可能要分别准备不同的终端,而网络稳定、先进,终端具有多样性、业务吸引、服务人性化、资费合理等综合服务能力佳的运营商将是用户首选。从这种种情形来看,无疑,携号转网对中国移动将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对中国联通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对中国电信也是一次发展机遇。

携号转网首当其冲的是中国移动。中国移动具有庞大的优质用户群体,很多高端客户都是多年的“忠实客户”。这些客户对移动忠心耿耿是有多方面原因的,权且不论移动的服务、网路覆盖的优势:首先,客户使用移动号码的时间很长,很难更换;其次,受品牌效应的影响,很多人都有着“体面人士用移动,普通百姓用联通,收入低下用小灵通”的观念,从前绝大多数客户受联通的宣传攻势而未转网,正是这种观念在起决定性的作用,而这种正统、身份的观念在内地、北方城市更为明显,而非中国移动的客户维系水平有多么高明。3G时代,TD-SCDMA能否给用户提供稳定的网络覆盖、优质的终端将是中国移动保有客户的关键点。中国联通是这一轮电信改革的获利者,获得技术完善和丰富终端供应的WCDMA,这对高端、时尚客户的吸引是致命的,不足之处是品牌成熟度比不上中国移动,有些省份甚至还比不上中国电信,这对其在短期内获得大量优质客户是不利的。中国电信获得了世界第二大3G网络CDMA2000经营权,其基础客户来源于购买联通CDMA,客户成份与中国联通相似,不稳定因素很多;但CDMA2000毕竟是成熟的技术,背后也有不少终端厂商的支持,对稳定客户起到重要作用。

目前,全球约有50个国家和地区实施携号转网。从大部分国家的实践来看,该政策对于调整和均衡市场结构、改变和促进企业实力的影响有限。由于携号转网涉及到转出运营商一方的直接利益损失,再加上携号转网会牵涉大量的数据库改造工作,津、琼两地运营商也未启动针对性的数据库改造工作,因此,国内携号转网实施细则还未出台,而正式推出携号转网与否及其具体政策、时间表,还要看津琼两地最终的试点情况才能预测,而全国的大规模推广也前景难料。

笔者相信,携号转网只会在短期内集中释放用户的转网需求,促进运营商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的成长,稳定下来后的竞争格局还要看运营商自身的竞争策略以及服务水平。笔者预测携号转网不会从根本上改变原有的市场格局。

后 记:迄今为止,携号转网已在全球约50个国家和地区得到施行。更开放、更公平、更具竞争性的市场环境,需要到位的电信立法和监管政策、运营商自律,以及明确的行业操作规范,在这点上,先行国家的经验给予我国电信业借鉴与启示良多。然而,凭借先行者之鉴,是否能将携号转网的积极效应发挥至最佳、负面效应消减至最低呢?

今年8月中旬,中国移动召开携号转网技术方案及相关规范评审会,对号码携带实验总体技术要求、建设方案以及相关规范进行评审决议,并总结验收阶段性实验成果。但会议并未涉及现网测试规划。海南省通信管理局网络部人士也称,目前仍处试点初期阶段,未有现网测试的部署规划。携号转网关系到用户资费及网间结算,牵涉运营后台系统改造,而相关的运营支撑系统建设商也称,未接到有关运营商携号转网的后台改造项目。另外,此次会议属于运营商、工信部电信管理局、电信研究院等方面的部技术评定会,只针对部分技术方案及规范的成果验收,整体方案还没有正式成型,未邀请设备厂商、网络建设部门参与。电信研究院通信政策与经济研究所的专家表示,“试点城市的政策实施还没有明确‘时间表’,就算在试点城市试验成功,光是全国运营商网络后台数据库改造起码就需要1~2年的时间,因此短期内用户享受号码可携带的益处还不现实”。

先行国家如美国,携号转网引发激烈的市场竞争,运营商Verizon更因非法营销而触法,暴露出美国电信业政策和立法上的漏洞;同时,在价格战中,一些运营商的资费调整幅度甚至高达33%。

而从中国移动2009年的半年财报来看,其用户增长速率正在放缓。种种迹象表明,携号转网离正式施行尚需长时。

上一篇:北京电信3G网络建设关键问题分析 下一篇:LTE系统RRC层研究及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