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贷款保证保险纠纷剖析

时间:2022-05-21 06:35:15

汽车贷款保证保险纠纷剖析

李增林王彬论文案情介绍:2003年4月30日借款人易东向华中银行贷款150000元购买了一辆东风汽车,贷款期限为2003年4月30日至2006年4月29日,易东将其购买的汽车抵押给银行。并根据银行的要求又向保险公司投保“机动车辆消费贷款保证保险”,在该保证保险条款中约定“保险事故发生后3个月,投保人仍未履行约定还款义务的,保险人按本保险合同约定负责偿还投保人所欠款项”,保险期限自2003年4月25日至2006年4月24日,保险金额为易东贷款本金及依据贷款合同约定利率计算的利息。易东购得车后将汽车借给张某用来拉货跑运输,并与张某约定在用车期间由张某按月替易东归还银行贷款的本金及利息。截至2005年2月28日,因张某没有按时替易东归还银行贷款,从而导致易东贷款已逾期三个月。银行在易东贷款逾期之后,曾多次催收但是没有什么效果。在易东连续三个月未归还银行贷款后,银行依据保证保险条款的约定要求保险公司赔付,保险公司拒绝履行赔付义务。银行为了能及时收回逾期贷款不得不向法院提讼,要求保险公司按照保证保险合同的约定赔付易东没有偿还的贷款本金和利息。审判要旨:一审法院认为,该案属于保证保险合同纠纷,易东与保险公司签订的《机动车辆消费贷款保证保险合同》是基于2002年保险公司与银行签订的《合作协议》产生的。该保证保险法律关系中的投保人、保险人、被保险人的权利义务均受《合作协议》及《机动车辆消费贷款保证保险合同》的约束。《合作协议》中约定银行必须严格按国家规定对借款人的资信进行终审。《机动车辆消费贷款保证保险合同》中约定被保险人发放机动车辆消费贷款的对象必须为购买、使用车辆的最终用户。本案中易东并非使用借款购买车辆的最终用户,银行将贷款发放给并非最终用户的易东,违反了保证保险合同条款的约定,当保险事故发生时,保险公司不承担保险责任。据此,一审法院判决:驳回银行的诉讼请求。银行不服一审判决,上诉至二审法院。二审法院审理后认为保险公司向银行出具保证保险单系在银行与易东办理车辆消费贷款手续之前,保险公司已对易东作为投保人的身份进行了审查。银行对易东作为借款人的身份及资信能力进行审查的资料完备,发放借款程序符合相关规定,并且由易东在借款合同、购车合同等合同上签字,易东作为借款人和购车人的身份明确。《机动车辆消费贷款保证保险合同》要求车辆的购买人与实际使用人两者须为同一人加重了银行的义务。根据《合同法》的规定,由于保险合同是由保险公司制定的格式合同,对该合同的理解发生争议时,应作出不利于合同的制定方即保险公司的解释,因此该案中的借款人易东为实际购车人也是保险条款中约定最终用户。另外,保险公司要求银行先行处置抵押物的抗辩主张,法院认为保险公司的保证保险义务不同于一般的保证担保,不能适用担保法关于保证人对物的担保的抗辩权。综上,二审法院判决撤销一审法院判决,并判令保险公司赔付银行给付易东剩余的借款本息。法律解析:本案中两审法院虽然对于保证保险的性质并没有不同的认识,但是目前理论界和司法实践中对于保证保险的法律性质还是存在着很大的争议,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保证保险的性质是一种保险,还是一种担保;二是保证保险合同是独立合同还是主合同(借款合同)的从合同。我们认为保证保险的性质是一种保险,保证保险合同是独立于借款合同的独立合同,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保证保险与保证担保的责任范围不同,保证担保的责任范围包括主债权及利息、违约金、赔偿金等;而保证保险的责任范围仅限于保险金额限度的债权和利息,合同对于违约金、逾期罚息等有约定的除外。2.债权人行使权利的期间不同,根据担保法的规定,保证期间一般按约定,当事人未约定的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后六个月,当事人约定不明的,为主债务履行期满后二年。而保险法第27条规定的请求权行使的期限为自其知道保险事故发生之日起二年。3.保证保险与保证担保的抗辩权不同,除一般保证的保证人享有先诉抗辩权外,连带保证的保证人的抗辩权受到很大的限制。而保证保险合同作为财产保险合同的一种,既适用于保险法的一般规定,也适用于财产保险合同的有关规定。4.保证保险是一种损害填补手段,而保证作为一种担保方式,则属于一种债权保障方法。因而保证保险合同能够独立存在,其虽然要以被保险的合同债权的存在为前提,但这只是有关当事人签订保证保险合同的动因,它的效力不受产生被保险债权的合同效力的影响。5.保证保险合同与相关的买卖(借款)合同并存于经济生活中,虽然买卖(借款)合同的权利义务,是保险人在保证保险合同中确定承保条件和保险标的依据,但是这并不改变两者之间的独立性和关联性,在司法实践中处理保证保险合同纠纷的法律依据,应当是《保险法》及相关的保险法律规范,而不是担保法,这一观点,也为最高人民法院的判例所确认,如2000年3月14日(2000)经终字第295号民事判决认为:“在保险合同法律关系中,其它民事合同的权利义务虽是保险人确定承保条件的基础,但其不能改变两个合同在实体与程序上的法律独立性,其它民事合同与保险合同之间不存在主从关系。本案中银行最终胜诉说明了当借款人和购车人与实际用车人不为同一人时,保险公司仍然要承担保险责任。从公平的角度来看,银行在办理贷款时无法预知和确保借款人购买车辆后的实际使用情况,也无权限制借款人将所购汽车交给他人使用。“最终用户”是保险公司为了逃避承担保险责任而设定的“陷阱”,但是该条款的设置忽视了保证保险合同的整体内容和其根本性质。购车人是否是最终用户并不会影响购车人的还款而加大投保人违约的风险,也就不会加大保险公司承担保险责任的风险,因此不应将其作为保险合同的免责条件。同时这类条款的设置对于银行是极为不利的,它把保险公司应该承担的风险转嫁给了银行,加大了银行的义务,使得银行承担责任的可能性有所加大。保险公司企图通过设定概念模糊的条款来规避责任,在该案中二审法院已经给予了否定,但是作为银行在审核签订协议时应避免类似条款的出现,或者明确类似条款的具体含义,避免在此类案件中反复出现。该案中针对保险公司提出的、要求银行先行处置抵押物的抗辩,二审法院认定保证保险是一种保险,保险公司的义务不同于一般保证中保证人的义务,不能适用《担保法》关于保证的相关规定。由于保证保险合同是独立合同,不是从合同,保险责任与借款合同责任是并行的责任,只要出险,债权人即可向保险人主张权利,虽然保证保险具有一定的担保功能,但是保证保险所担保的对象是“赔偿不履行债务的损失”而已,在功能上与其他保险并无本质区别,不能仅因担保的对象是“赔偿不履行债务的损失”就认定其是保证。本案的启示:银行作为经营风险的金融机构,在今后还难免会遇到此类纠纷。从该案中我们总结出,对于该类纠纷,作为债权人的银行首先要根据借款人的资信状况、贷款的担保、保险及诉讼请求等具体情况对诉讼主体加以选择。一是银行可直接借款人要求清偿债务,也可以直接向保险人行使保险金赔付请求权;二是债权人可将债务人和保险人列为共同被告,由债务人(投保人)向债权人承担清偿责任,保险人在符合赔付的各项条件下,承担保险责任。三是债权人可将保险人列为被告,将债务人(投保人)列为第三人,债权人(被保险人)可直接要求保险人承担保险责任,债务人(投保人)对保险人赔付的部分向保险人支付,债权人未获保险人赔付的部分继续由债务人清偿。其次,银行还要考虑有管辖权法院的确定问题。保证保险合同发生的纠纷,因其属财产保险,应按照保险法律关系来确定案件的管辖,适用民事诉讼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因保险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保险标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对于借款合同以及保证保险合同同时发生纠纷的,因两个合同的独立性,应依照合同法和保险法的不同规定和当事人的约定分别确定各自的管辖。最后,如果银行(被保险人)不能提交相关文件证明其付款请求的存在或者保险人有证据证明银行滥用合同条款或有明显的恶意欺诈行为时,根据公平和诚实信用原则,保险人可以以此为由提出抗辩。因此,银行在办理贷款时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的要求,审核借款人的资信,并保留相关记录,在借款人出现贷款逾期时要做好催收记录,并且银行在诉讼前要以书面形式向保险公司提出赔付请求。(本文由中国建设银行法律事务部推荐,文中所涉及单位名称、人名均为化名)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纠纷剖析李增林王彬

上一篇:浅谈美国的汽车保险制度 下一篇:浅析汽车保险制度改革及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