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乔布斯时代苹果的“UNIBODY”设计

时间:2022-05-21 11:11:16

后乔布斯时代苹果的“UNIBODY”设计

在一整块金属框架内掏空,并在上面钻出产品功能的各个接口的定位孔,这就是自2008年Apple推出第一款MacBook Air一体成型(Unibody)机身工艺的开始。如今,这项备受Apple推崇在数控机械自动加工完成的高精度工艺,在Apple的各个产品线中随处可见。如:全新的iPod Touch、iPhone、iPad系列以及MacBook。 “Unibody ”思维

为什么要采用一体化成型工艺设计(Unibody)?它有什么优点?在以“设计”引导工程而闻名的Apple 产品里,它对于设计的 “直觉”以什么作为基础?乔布斯之后的Apple在产品上面有什么变化?

设计博客Core 77选取了一段乔纳森对于设计体验的理解:“对一个实体物体的体验,一个最主要的相关因素就是材料,再学习如何将它从原始的材料转变为最终的成品工艺。” 这里面乔纳森强调的就是,一款优良的电子消费产品外观设计,取决于如何使用超精度的工艺加工原始材料,而加工的材质优劣,直接导致用户对于产品的最终使用印象。

在利恩德・卡尼(Leander Kahney)最近编写的《乔纳森传》里,写到MacBook Air采用Unibody之后,内部的零部件与之前的MacBook Pro对比用料大幅减少,以及原始的iPhone内部零件接口拆开后,从30个缩减到5个,所以这就有了后来乔布斯在2008年 Macworld会中将MacBook Air从信封里慢慢抽出来那个经典的营销画面。

采用Unibody意味着, Apple可以将所有的产品体积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所以我们才有可能用到那些拿在手里几乎可以忽略它的重量感的产品。最明显的进步就是iPod touch5,它比之前所有的四代机,不管从重量还是厚度上,都减少了几十个百分比,而且在机身拉长了0.5英寸的情况下,重量还比原来轻了接近一半。

iPod Touch前三代的工业外观设计都随iPhone的演变而变化,不平坦的弧形背面和边角直到iPhone 4之后,边角的圆弧过渡逐渐被取消。新的iPod Touch从平滑的背面到正面边缘斜角的高光,与新的iPhone、iPad系列高度一致,也就是Unibody的设计不光局限理解为一款产品的工艺,而是这种方法背后的 “一体化”思维,它反应在产品上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Apple产品线的样子。 一步步挑战工程极限

这些各个产品的细微变化,大众一般很难清晰地辨别其中的感触,但从iMac身上,可以从侧面观察到Apple是如何一步步挑战工程极限的设计方案。纵观iMac的演变,从1998年的糖果半透明机身开始,依次到机箱底座与主频分离的“台灯”设计,再过渡稳定到今天的一体“相框”。一款台式机的工业变化被划分成3个阶段:前期在摸索,中间在过渡,后期才稳定,iMac的摸索极限取决于工艺加工和材质的进步。今天的iMac边角厚度已经做到了5毫米,如果从侧面45度角看,很难想象主机的内部结构是如何被压缩进只有几毫米的整个主屏,这基于前面七代的基础上,通过硬件每年的迭代,再剥离中间不必要的零件部位所达到的原理实现。

通过14年的更新迭代,iMac从最初糖果厚重的机身,到今天比一个成年人的大拇指还薄的机身边框,这种漫长的演变其实就是工艺不断进步的积累成果。再把其中2004年过渡到“相框”的设计往后逐渐升级的版本拿出来做个对比,就不难发现,从第一代主屏的方形背面,到后面逐渐削弱周围的空间使背面呈一个有规则的曲面形状,降低整体的用料,使机身变得更轻薄。这种设计iMac走向更“美观”的累积过程,就是Apple设计一款产品时的工业思维。 Unibody思维彻底执行

设计不仅仅只是外观的变动,而是基于 “美” 的框架里,如何引领内部工程结构达到外在结构的变化,这就是艺术的设计来引导精密的工程。所以从iMac的设计演变思维延伸到iPod Touch、iPhone、iPad上,就能了解Apple如何把一套设计思维分别运用到其他子类产品上。

这种明显的变化,都反应在最近两年Apple更新的所有移动产品的设计策略,也就是全新的“Unibody”思维。这是乔布斯之后,Apple产品高度统一的惊人变化,像iPhone 4前后玻璃包裹中间铝合金的 “三明治”设计,以及iPod Touch不平整的曲线背面和iPad无斜角过渡的边框等,可以观察到乔布斯时代Apple三款设备的工业设计相互统一。

2012 年乔纳森全面接管Apple的人机界面和工业设计开始,新一代的iPhone摒弃了“三明治”的夹层设计,使用了更流畅的Unibody,在一块金属材质上加工所有的内部功能定位孔,并在边缘四周正反面对称的切割出金属光泽的斜角。整体用了铝合金打造的机身,几乎看不出一丝工业焊接的痕迹,全新的iPhone相比过去,它的工艺提升使它的设计又站在所有竞争对手的前列。

随后iPad mini,它保有了所有全尺寸iPad的特性,相比过去几代没任何设计变化的iPad,它对边框的处理使用了跟iPhone 5以后相同的斜角边,都是高度抛光,使机身四周更坚固。再到第二代mini配置了Retina加上新的iOS等,不管从硬件还是软件上,Unibody的思维彻底执行在产品的里里外外。

所有这些变动中,有一处非常细微的设计很容易不被人察觉,它就是按钮。除了iPhone的圆角铝合金按钮始终没变,新的iPad系列和iPod Touch都一致改用铝合金,形状的裁剪安置也保持统一。

为什么要使用相同的材质和加工方法来重新设计一个微小的按钮安置在所有产品上?之前几代的全尺寸iPad上的黑色塑料按钮跟铝质机身的玻璃主屏很不协调,从里到外的 “Unibody”工艺尚未进入到它的稳定成熟期。当金属光泽的成型按钮首先使用在iPad mini时,Unibody才正式延伸到后来的iPad Air,也就是工艺材质的使用随着新产品的推出,被一步步推进普及。既要符合新产品的设计理念,也要契合这种工艺所达到的成熟度决定。

回顾Apple的产品设计历史,像iMac从最初的椭圆形慢慢演变到今天几毫米的超薄边框,内部的机械构造被时间一点一滴的压缩。这种设计的变化不在于你怎么设计一台漂亮的外观,而是基于内部的构造被设计成一种有序的“艺术”,哪怕是不被人看到的,所以它的核心在于通过工艺的累积来达到产品的极限,而这种漫长的设计累积衍生出后来Apple的“Unibody”工艺思维,也就是在一整套体系的框架下完成对产品的迭代。

上一篇:沈黎晖:音乐中的极客精神 下一篇:O2O是个伪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