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情至性《世说新语》

时间:2022-05-21 06:48:17

《世说新语》是一本由一些无头无尾无来由的些许小事组成的书,不像《红楼梦》那样寄托着某种哀思,也不像《三国演义》那样解读一段历史,居然也流传千古,书中的大量成语典故飘扬于国人之口,熏陶了无数人的心灵,岂非异数?

实际上没有什么意外。言为心声,行为心表。放开了心胸,生活当然会呈现另外一种姿态。看人、看月、看一切平凡的事物,画面自然会有不同的清晰度。《世说新语》以身心完全投入的方式,裁下汉、魏晋一个个生活中的画面,如远方的雷声或深山的泉声,模糊了生活与诗、现实与玄想的界限。

人的生命过程,就像茶入沸水,渐开、渐浓,再渐至淡而无味,与清水合而一体;又如山岚雾霭,散聚有时,起于枯叶朽木覆盖的山坳,消失于强烈阳光的映射,但又似乎无所从来,无所从去。生活中也常常有类似这样的情感:对于某个人或某种情,念则有,不念则无,如茶似霭,但总叫人步步回首、依依不舍。

读《世说新语》就是这样一种感觉,《世说新语》值得国人回首回味。

古代别的叙事巨著,要么以波澜壮阔的情节独占鳌头,要么以显微镜下的精微独擅胜场,唯《世说新语》意在言外,像石涛、山人的大写意,在混沌一团的简约中呈现出天地、人情、生活、心灵的浩渺无际。

大道至简,要言不繁,庖丁解牛,游刃肯綮。《世说新语》分36卷,“记言则玄远冷俊,记行则高简瑰奇”(鲁迅),这36卷,犹如生活的36个棱面,折射出一个时代的多种生活和心灵,声色香味、喜怒哀乐俱全,一颦一笑,尽显魏晋风流!

《世说新语》中没有离世隐遁之行,顶多算是“心远地自偏”,所以它本质上还是入世的;更没有今人所津津乐道的励志竞争之道,有的只是单纯的人――如原始森林中的千奇百怪的植物,各自循生命之道,展个性之姿,荣枯兴败,一切在和谐中让人看得真切、听得入神,只觉天心月满,华果挂枝。

《世说新语》不仅值得我们在写作上揣摩,而且值得我们在生活中深思。其中人物,意态张狂而不做作,避世而不弃世,恣意而不妄为,另类而给人以、令人神往,这样的人、这样的事,今天有吗?我们学得来吗?

取法乎上,得法乎中。《世说新语》的篇幅简短,与中小学生文章类似:没有复杂的生活,只有一颗未经污染的心。所以我们鼓励学生向《世说新语》学习写作叙事、写人、爱憎,进而悟入生活,提炼生活,这样形成的文字自然会晶莹靓丽,光芒而无泥滓。《世说新语》仅凭一事甚至一言的记载叙述,就通达人的心扉性灵,此等手段,堪称至简之笔、至繁之蕴。

学习的关键在于转换。我们学习《世说新语》并不是为魏晋风流招魂,为玄远时尚张目,今人自有今人的生活、视野和风尚。窗前览《世说新语》,一是熏沐宁静清淡之风,二是学习文字的简洁笔法。为什么就那么寥寥几行,一个人物的形象就变得活脱脱的、甚至连心灵也变得通通透透了呢?

多读、善思《世说新语》,说不定真的能让智慧开窍、眼光具有穿透力。

难以忘怀的牵挂、盘桓止步的惆怅、山高路远的深情,遍布人间心灵,但少有人在这些面前咨嗟体味,并在意识的深处掩埋发酵,乃至孕育出一枚枚文字甘果。其实,真实的做人与处世之道尽在于这些体察与唱咏之中。

和着日光月光、携着同伴、散开怀抱,请跟我来,唱一曲路远天高、望一回迢迢长路、转一转疲惫的眸子,聆听一次自然天籁,不求醉倒,只求气无凝、血奔腾、心空旷、不失现代人的真性情。

如此,自然洗匆忙生活的弊病、去竞争压力的烦恼,坦然面对一切的一切,而一切的一切又只归为一个一。文章是文字化、平面化的生活,生活是一篇篇散开了的文章。读书、写作、做人,全是一回事。

生活的丰富多彩,最终是由人性在在宁静中呈现出的五颜六色决定的。精神僵死、心灵拘谨的人,纵然住豪宅、品名酒,又怎会有生之欢、死之叹、爱之切,以及生命中林林总总的切肤之痛呢?

让我们在以机关算尽为能事的今天,做一个魏晋之士那样能放下、尚本真、飘逸于天地间的“笨小孩”!

上一篇:三看红楼万千滋味 下一篇:《无字》之中读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