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市是政府的分内事

时间:2022-05-21 01:56:10

900多只个股涨停!大盘涨停!无论是指数上涨的绝对点数还是涨幅,均创有股市以来之最!一项印花税由3‰下调至1‰的政策竟成就了如此高亢的股市,这说明了什么?一夜之间市场从冰点到沸点,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要不要救市的争论,因本周接连出台三项政策――财政部决定给两石油巨头以补贴,证监会规范“大小非”转让,印花税下调――而尘埃落定。市场表现为什么如此之强?那是因为投资人从这些密集的信号中看到了希望,恰如总理日前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所强调的,“资本市场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民经济的重要部分出了问题,政府不能不管,这不仅仅是“政策市”抑或“市场市”的问题,而是政府职责之所在。

稍稍分析一下这三项救市政策,发现这本来就是政府的责任和分内之事。

首先是印花税。中国股市3‰的印花税是全世界最高的,早就应该下调了。去年“5・30”半夜调高印花税时说是为了抑制高投机,殊不知财政部今年制订的印花税预算(1945亿元,与去年持平),本身就是建立在高度投机之上的。要完成这个计划,A股市场一年就需换手5次,堂堂国家财政部把印花税预算建立在一年换手5次的世界少有的高投机市场之上,只能说明制订预算的人根本不懂市场,完全是拍脑袋拍出来的。再说,税法不比利率、准备金率等货币调控手段,不能市场好了就紧一紧,市场不好就松一松,税法需要相对稳定。再不要把印花税之类作为股市的调控手段,一会儿高一会儿低地忙个不停了。

再说两石油巨头的财政补贴。要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家上市公司,为了平抑CPI而长期承受炼油亏损,这是政企不分。企业就是企业,它不该承担本该由政府承担的职责。去年油价猛涨,以产油为主业的中石油业绩理应大增。例如,世界石油巨头埃克森美孚,去年受益于油价上涨,净收益达406亿美元,为有史以来最佳,其炼油业务也有盈利。可我们这里,产油的中石油业绩下降,炼油的中石化则巨亏。如今,为了替国家完成平抑通胀的任务,只是给予“适当补助”,且不过是从4月到6月按月拨付。补足多少才算“适当”?下半年还给不给?如此模棱两可,无怪乎石化双雄要变成“双熊”,连大机构都要面临估值困惑了。附带说一句,进口原油实行17%的增值税政策本来就值得好好推敲。在中国已成为原油进口大国、且外汇储备高达1.6万多亿美元的今天,有识之士早已提出要增加石油储备,如此,则应采取出口征税、进口免税或减税的税收政策。

第三是“大小非”问题,这是市场惨跌的主因。如果说6000点跌下来开始还有挤泡沫的因素,之后在静态市盈率不到30倍的3500点下方还跌无尽头,根本原因就在“大小非”冲击预期下供求严重失衡。证监会关于持股超过1%实行大宗交易的办法,对规范和透明“大小非”流通会有一定作用,但却颇为有限。因为“大小非”冲击,关键在国有股,其中关键之关键尤在央企。

目前A股总股本合计约1.73万亿股,其中流通股5100多亿股,限售股1.22万亿股.而在1.22万亿股限售股中,央企至少占了9000亿股;还有3000多亿股,估计一半为地方国企所持有,另一半为民企以及其他法人所持有。须知9000亿股央企“大非”相当于目前流通市场的近2倍(以后新股上市还会有源源不断的增量产生)。虽然股改以及新老划断后,已明确所有股份都是流通股,包括央企在内的国有股都有流通的权利,但是我们的国资委不仅是国有股的持有者、是投资人,还是国家利益即全民利益的代表,是国有资产的监管者。作为全民利益的代表,它不能与民争利,光想着上万亿股国有股如何通过流通谋取利益最大化;作为监管者,它更需要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和稳定,要带头遵守并维护证券市场的三公原则。所以规范“大小非”决不是证监会这样级别的部门领导下搞一个股改就能完事的,它必须由国资委牵头,制订有关法律法规,对流通时间、数量、程序、步骤以及流通后产生的投资收益如何分配等一系列问题予以立法。通过立法作出长远规划,通过立法改变国资委目前这种政资不分的状态。唯有如此,投资人心态才能趋于稳定,市场也不至于大起大落。

上一篇:顺势者赢 逆势者输 下一篇:证券交易印花税早该取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