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路桥工程施工技术的要点分析

时间:2022-05-21 01:52:22

刍议路桥工程施工技术的要点分析

摘要:路桥施工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公路交通行车的安全和畅通。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快,路桥工程建设飞速发展,路桥工程施工质量至关重要。本文剖析了桥梁工程施工技术的要点和施工应该注意的事项。

关键字:路桥工程;施工技术;技术要点

Abstract: Road and bridg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will have a direct impact on road traffic safety and smoothness. Along with our country city changes a process gradually accelerat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road and bridg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quality is very important in road and bridg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tters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key points and construction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bridge engineering.

Key words: road and bridg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technical points

中图分类号:U44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路桥施工中各项技术要点

1、预应力混凝土工程

预应力筋由多根钢丝或钢绞线组成时,同束内应采用强度相等的预应力钢材。编束时,应在两端贴上编号标签,逐根理顺,防止互相缠绕。钢筋的冷拉工艺采用控制应力或控制冷拉率的方法,从受力分析来考虑,编束时,梳理顺直,可防止钢丝或钢绞线在穿孔、张拉时由于互相缠绕紊乱而导致的受力不均匀现象。当受力不均匀时,将使有的钢丝达不到张拉控制应力,而有的则可能被拉断,造成预应力损失。预应力筋的张拉顺序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未规定时可采取分批、分阶段对称张拉。主要从受力角度要求后张法多根(束)预应力筋张拉时,应使张拉的合力作用线处的构件核心截面以内,防止构件截面产生过大的偏心受压和边缘拉力,对称张拉可避免或减少偏心力矩,宜分批、分阶段对称地进行。另外,按控制应力先张拉的预应力筋会因后批预应力筋张拉时所产生的混凝土弹性压缩而引起应力损失。综合考虑张拉力的影响,可减少预应力损失。

预应力工程施工关键是如何正确地建立起设计要求的预应力(即结构的内应力),而其最大的影响因素就是应力松弛带来的危害。为保证施工质量,预应力张拉必须严格按照程序规定执行且张拉后立即做好灌浆的准备,这些对控制应力损失的减少都非常关键。张拉过程中不仅要控制好应力值,而且要随时抽查预应力筋的增长值,同时要按照对称、均匀的方法进行张拉,张拉完并封锚以后,即可开始灌浆的工作,灌浆不仅减少应力的损失,而且封闭孔道,减少预应力筋的损失,并且使其与结构共同作用,提高结构的抗裂性。

2、临时支座的预制

在路桥施工中,临时支座大多数采用预制的长方体混凝土块,在相应位置对称放置两块,待湿接头混凝土达到强度后,再凿除,这样施工由于预制的混凝土块薄厚不均,摆放位置错动,以及梁板本身制作尺寸的误差,容易把临时支座压坏、压碎、挤动,影响梁板的标高或造成梁板位置偏离。有些临时支座由于梁板的拖动,紧靠在台帽里侧不易凿除,即使凿除后也不易清扫,给施工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临时支座的作用是减小和防止支架产生有害于施工的沉降,是否需要给支架设临时支座,一要看支架落地处是否坚实;二要看支架的荷载是否大;三看施工的周期是否长。一般,雨天之后要检查支架、支座变形,这一点,常被经验缺乏者忽视。

应该保证,临时支座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拆装方便,落梁均匀。预应力张拉完成后,待压浆强度大于35MPa 时方可拆除临时支座。拆除临时支座应做到逐孔对称、均匀、同步、平稳。临时支座拆除后,永久支座与墩顶和梁底严密贴合。结合目前的施工技术,临时支座有多种设置方法,以可卸落砂箱支座的施工方法为例。当采用砂箱支座时,要充分考虑砂箱承受T梁自重和架桥机重量后的沉降量,梁底与盆式支座间应留有空隙。在施工中会出现每个砂箱沉落量不会完全一样的情况,而导致部分T 梁吊空,产生质量隐患,解决办法有两点:

(1)通过预压试验取得砂箱在受力以后的平均沉降量,并以此指导现场安装临时支座,控制T梁的安装标高与设计标高一致;

(2)适当降低支座垫石标高,预留约3cm的混凝土梁靴高度。在浇注湿接头的时候,在盆式支座上垫一块钢板,一次直接浇注到钢板上,形成混凝土梁靴。

3、承台施工

(1)采用斜面分层法施工。基础承台在浇筑时,根据混凝土泵送时自然流淌形成坡度的特点采用“斜面分层,薄层覆盖,循序推进,一次到顶”的方法。斜面每层浇筑厚度约500mm左右,利用层面散热减少每次浇筑长度的蓄热量,防止水化热的积聚,减小温度应力。为确保振捣密实,在坡顶、坡脚、坡中设三道插入式振动棒。第一道布置在混凝土出料口,主要解决上部振捣,第二道布置在混凝土坡脚,确保混凝土密实,第三道布置在斜面的中部。在斜面上各振点要严格控制振捣时间,振捣时间以15S-30S 为宜,以砂浆上浮,石子下沉不出气泡为止,插棒间距400mm~500mm,呈梅花状布置,振动棒振捣时要快插慢拔并插入下层50mm~100mm,每个浇捣点要配专人振捣,严防漏振和欠振。并要保证上层混凝土覆盖已浇混凝土的时间不得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防止出现冷缝。

(2)控制混凝土出机温度和浇筑温度

尽量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尤其是在炎热季节,应从混凝土的原材料着手控制温度,如可采取将砂石料场遮阳浇水冷却来降低地材温度,也可以向拌和水中加冰,使水温保持在10℃左右。另外要特别注意水泥温度,尤其是散装水泥应先测其温度,如超过50℃可采取风冷却或水冷却的方法。在混凝土的运输过程中尽可能连续、缩短运输及停留时间,减少混凝土运输工程中的吸热。

(3)混凝土外部保温措施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立即覆盖保湿、保温层进入养护阶段,养护过程应保持混凝土表面一直处于湿润状态,并防止表面温度变化过大,减少结构中心与表面的温度差,使结构中心与表面温度差始终控制在25℃以下。混凝土在降温阶段如遇气温突降天气,中心与表面温差大于25℃或气温低于混凝土表面温度超过20℃,必须对混凝土进行更加严格的外部保温。上表面可采用塑料薄膜加土工布覆盖,条件允许可蓄水养护,或搭设保温棚,使用热水养护。

二、路桥施工技术中应注意的要点

在路桥建设中,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宜的施工方法和技术。现代路桥建设的施工技术发展突飞猛进,不断地涌现出了先进的技术、设备和高科技材料。当然在建设的过程中,我们仍会遇到各种新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探求新方法、薪技术。

1、路桥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几个问题

①裂缝的形成。裂缝是混凝土工程中最普遍的病害之一,裂缝的出现至使混凝土强度下降,承载力减弱,在持续的受力作用下,其结果更为严重,同时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但如果裂缝小于标准要求的极限,一般不会影响工程结构的承载能力、使用功能和耐久性,往往只影响结构外观质量。

上一篇:如何通过项目施工方与监理协调来达到质量创优 下一篇:探讨建筑安装工程全过程造价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