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我国高职会计专业人才职业能力培养

时间:2022-05-20 11:56:04

浅议我国高职会计专业人才职业能力培养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办学规模发展迅猛,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文章就我国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职教育;会计专业;职业能力培养

一、引言

近年来,教育部、财政部等相关部门在政策和资金层面对高等职业教育进行大力扶持,使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办学规模迅猛发展,截至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人数已占高等教育总人数的一半以上,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大批具备高等职业技能型人才,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但是在微观层面上,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很多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对会计专业人才职业能力培养,就存在着一些问题。

二、我国高职会计专业人才职业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 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晰

很多从事高职会计专业教育的工作者未能正确区别职业能力与职业技能,有的甚至狭隘地认为,培养学生会计职业能力其实就是培养学生会计职业技能,因此只重视学生会计职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而且受现有高考招生体制的影响,高职教育录取排在最后批次,造成所录取的考生高考分数普遍偏低,相对于本科层次,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能力偏弱,因此被简单认为高职会计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会计职业技能为核心。

2. 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近年来虽然国家陆续出台政策,支持高职教育发展。如教育部和财政部分两批次在全国遴选了100所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和100所国家骨干高职院校,投入大量资金,推动这些高职院校进行一系列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我们需看到的是,受现实条件限制,绝大多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由于管理体制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未能实行有效改革,基本上仍沿用原本科会计专业教育的模式。在专业课程方面,往往只重点设置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基本会计核算方面的课程,而忽视针对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导致这方面课程课时安排严重不足。目前,虽然很多高职院校对会计专业同时开设理论课与实践课,但总体课时比例不理想,实践课时偏少,并且两者结合教学也不甚理想。

3. 专业实践严重受限

一方面是会计专业教师缺乏实践。受限于现阶段教师职称评定体制(注重课题研究数量及数量),导致大多数教师重理论,轻实践。有调查统计资料显示,现阶段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中从事会计专业教育的教师严重缺乏会计实践工作经历和经验。其中半数以上是毕业后直接进入高职院校从事教学工作的。再加上参加工作后,高职院校教学任务繁重,大部分教师没有时间和条件再去从事会计实践工作。实际上,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由于现行体制、资金等各种因素限制,缺乏对会计专业教师停薪留职后进入企业进行实践工作激励措施,而且,在对会计专业教师工作考核中也不重视对教师实践能力的考核。因此,即使教师在工作岗位上通过努力,通过“注册会计师”等证书考试,名义上具有“双师”称号,但事实上具备双师素质的非常少。由于教师严重缺乏实践经验,必然会影响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是专业技能实训实践的条件的缺乏。由于会计专业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特殊性,往往涉及企业的财务机密,使校外企业不轻易给会计专业的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或者即使有合作,提供实践机会,也仅限于打印复印财务资料,装订凭证等一般性工作,根本无法达到实践教学目标。因此,很多高职院校建立校内会计技能实训室,但在校内技能实训室往往只强调会计核算技能实训,不能起到对会计知识进行综合运用的实训效果,而且,会计实际工作情景和流程在实训室里也只能有限模仿,很难达到综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所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往往与用人单位的要求相去甚远。

4. 专业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

平时成绩加期末成绩的考核方式在高职会计专业的考核评价是最常见的,期末考试的分值比重一般在70%左右,这种评价方式实际上不重视过程而重结果。其次,期末考试主要基本上以闭卷考试形式,这种方式主要考核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情况,但是不能评价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这种通过一张试卷就对学生整个学期做出评定的方式往往会误导学生只重视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死记硬背,不能引导学生加强对知识实际运用,会导致会计基础理论知识学习与实际应用相脱节,不能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综合评价,也不利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三、提高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水平的建议

1. 明确以职业能力为人才培养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首先应当体现其高等性,然后才是职业性,同时具备高等性和职业性是高职教育与其他层次教育的最根本区别。高等性体现了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人文素质及职业素养的人才培养目标,比一般中职教育层次更高。职业性要求高职教育在体现高等性的前提下,面向企业工作岗位实施专业教育。结合高职会计专业的专业特点,不仅要强调岗位技能培养,更要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因此,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应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作为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2. 设置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为方便及时调研社会对高职会计专业毕生职业能力需求,广大高职院校应积极主动与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并根据社会需求设置或调整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使其能达到以培养学生各项职业能力,适应会计岗位需求的目的。破了原有的课程体系,基于企业实践工作过程进行重新整合,建立起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通过课堂教学、课后练习、校内实训和企业顶岗实践等将理论基础知识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3. 以强化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为手段

实践教学开展的好与坏,在很大程度决定高职教育办学质量高和低,属于高职教育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关键环节。高职院校一方面应加强校内外实践实训条件建设,在政策允许范围内,还可以按照企业要求采用订单班培养的方式。实际上,鉴于会计专业的特殊性,企业能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和条件往往很有限,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更多地在校内实训上下功夫,提高并完善校内实训条件。另一方面应制定有效措施,全面提高教师水平。只有具备高水平的师资力量才能保证高水平的教学质量。高职院校还应针对自身现状,制定并完善相关制度,鼓励会计专业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比如可以通过奖励的方式鼓励教师参加会计专业资格考试和注册会计师考试等;另外,还要创造条件,有计划地安排会计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积累实践经验,从而提高实践能力和实践教学水平。

4. 完善职业能力考核评价体系

现阶段,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因此高职院校应对现行考核评价体系进行改革,建立以学生职业能力的考核为重点的考核评价体系。

首先,改革期末考试。期末考试应打破传统简单闭卷或开卷考试的形式,增加对实践技能操作等方面的测试,对于需考核的内容,可按照相应知识特点不同而采用不同的考核评价方式。例如,对于会计基础理论知识,可沿用闭卷考试的形式;对于操作性较强的内容可采用技能测试的形式;对于运用理论知识进行案列分析考核,可以采用开卷考试的形式;总之,将多种考核形式相结合,最后形成总评成绩。其次,要强调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对过程评价可根据学生平时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等内容构成。实际上注重对学生过程的评价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我学习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最后,将学生会计从业资格证等职业资格的考试结果纳入综合考核,从而引导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

参考文献:

[1]郭剑媚.以会计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会计教育模式研究――以高职会计教育为例[J].群言堂,2010(02).

[2]张冬艳.我国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2.

(作者单位:江西财经职业学院)

上一篇:太空电梯,连接天地的“高速公路” 下一篇:虎斑蝶观察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