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新三板机遇?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

时间:2022-05-20 09:45:43

把握新三板机遇?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

通过有效引导贵州省企业全方位、多领域参与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满足其日益扩张的融资需求,减轻广大中小企业的资金压力,进一步实现全省中小微企业规模扩张,已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有效途径。

随着贵州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整体提升,全省企业对金融市场的需求日益凸显,其融资方式逐渐由间接融资为主向直接融资扩张、由单纯融资向融资与融智并重转型。

场内市场比例不高

场外市场前景广阔

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主要由场内市场和场外市场两部分构成。场内市场包括主板(含中小板,下同)、创业板;场外市场包括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以下简称“新三板”)、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证券公司柜台市场等。(见右图)

近年来,贵州省企业参与主板、创业板市场积极性较高,但由于全省企业经济总量总体较小,工业产值整体偏弱,上市公司数量和质量与发达省份仍存在较大差距。截至2014年底,沪、深交易所共有上市企业2600余家,贵州省仅占21家,远低于79家的全国平均水平。

新三板是经国务院批准的,继沪深交易所之后第三家全国性证券交易场所,也是我国第一家公司制证券交易场所。新三板于2013年1月正式揭牌运营, 2013年12月31日正式面向全国受理企业挂牌申请。一年来,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增长了3.4倍,总市值增长了7.3倍,投资者数量增长了5倍,发行次数为过去7年总量的2.9倍。

新三板等场外市场的启动,给贵州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拓展融资渠道带来了一个新的契机。截至2014年末,全国新三板挂牌企业有1572家,其中贵州省企业13家,在全国31个省(区、市)中位居第23位,未来还将有更多符合条件的成长型企业登陆新三板。

2014年1月,贵州股权金融资产交易中心(以下简称“贵州股交中心”)的正式运营,为场外市场建设增加了新的生机。其与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天津股权交易所一样,同属于区域性股权市场,是贵州省搭建的资本市场投融资平台。其融资门槛比新三板更低、更灵活,更多样化,当前定位为以发展一级市场融资功能为主、二级市场交易功能为辅,通过创新产品来解决中小企业抵押物不足和股权质押难的问题,同时按照互联网金融的思路,实现与机构间私募产品市场、柜台交易市场的互联互通。贵州股交中心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一年的发展,已成功吸引280多家企业挂牌,成为我国区域股权交易市场中的重要一员。

把握新三板机遇

促进企业发展

新三板降低了资本市场的准入门槛。国务院2013年12月了《关于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关问题的决定》,明确要求新三板主要服务于创新型、创业型、成长型中小微企业。国务院对新三板的全新定位,使得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从以往的成长后期和成熟期前移到创业期和成长初期,有助于带动社会资本对创新体系的支持和前移,促进中小微企业以较低成本进入资本市场获得更大的发展机遇。

对于中小微企业的挂牌上市要求,新三板不设财务指标,对企业经营及财务状况不做实质性判断,通过设立“发行豁免制度”(发行豁免制度指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后股东人数累计不超过200人的,豁免向证监会申请核准。)降低中小微企业进入资本市场门槛,有效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目前,新三板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效应初步显现。统计数据显示,新三板中95%左右的公司是中小微企业;从股东人数看,挂牌企业平均股东人数27人,10名股东以内的公司占比52%左右;从财务状况看,营业收入在5000万元以下的公司占比54%,净利润在500万元以下公司占比63%,整体呈现出小而多元的特征。

新三板拓展了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新三板通过构建包括企业股权、债权、优先股等融资工具在内的直接融资体系,支持企业并购重组。对融资方式、融资时点、融资规模、融资过程、融资价格均不予干涉,由市场主体自主协商,充分体现了市场化特征。

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后信息披露更为充分、公司治理更加规范,有助于减小信息不对称、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从而更容易获得银行贷款并减小融资的风险溢价,提升挂牌企业的间接融资能力,降低了融资成本,促进了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有机融合。统计数据显示,新三板企业挂牌一年后银行贷款余额平均为1131万元,较挂牌当年年末增加7成;挂牌一年后债务融资成本平均为7.2%,较挂牌当年下降13.1个百分点。

新三板有助于支持地方特色产业发展。新三板作为全国性资本市场的基石,已经逐渐成为地方特色企业向外展示的有力窗口。一些地方特色企业通过在新三板上市,提升了企业形象和认知度,拓宽了企业经营渠道,同时由于公司治理日益规范,品牌效应日渐显现,对于原渠道维护、新渠道开发、引进高端人才等方面都有较好的影响。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新三板对于打造地方特色名牌,促进地方龙头企业发展,推动地方产业升级转型方面正发挥积极的作用。

新三板等场外市场有利于为贵州省企业赢得后发优势。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至今,沪、深两市企业总数只有2600余家,且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上市公司数量偏少,大量特色鲜明、成长性高、潜力较大的企业难以通过场内市场发展壮大。而正高速发展的新三板和贵州股交中心可以有效满足全省大量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

贵州省物产资源丰富,农特产品众多,民族特色鲜明,存在大量具有独特发展潜力的中小微企业,如食品加工、旅游商品、民族制药等特色企业,现阶段到主板和创业板上市的条件可能还不十分成熟。因而更适合到新三板和贵州股交中心挂牌融资,借助场外市场进行融资,既可以提高企业规范治理水平,又能够提升贵州省特色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整体上推进民营经济、中小微企业加快发展,实现资本要素的优化配置,为全省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强力支撑。

企业积极参与

政府加大扶持

当前推动贵州省企业全面参与新三板和贵州股交中心等场外市场发展需要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引导各类拟上市企业规范发展。中小微企业要对接资本市场、获得资本支持,就必须加强管理、诚信经营,通过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省各有关部门、各有关金融机构要深入企业,引导企业规范发展,建立健全资本市场诚信企业数据库,为融资企业的规范发展做好服务。

加大新三板和贵州股交中心的宣传力度。我国是先有场内市场后有场外市场。场外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各种制度优势尚未完全展现,有必要加大新三板和贵州股交中心的宣传力度。同时基于场外市场的功能和规则与场内市场有着重大区别,有必要做好交易规则等方面的市场培训,为企业结合自身特点选择上市板块提供政策参考。

加强对新三板和贵州股交中心等场外市场的政策扶持。贵州省针对资本市场的扶持政策目前仅限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企业,对新三板和贵州股交中心等场外市场的上市企业尚未有所考虑,建议有关部门从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出发,抓紧制订相关扶持政策和激励措施,帮助企业解决历史遗留等问题,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到场外市场融资发展。

加强与新三板战略合作。要抓紧与新三板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力争实现符合条件的融资企业“先审先发”,加快全省企业挂牌新三板的进度。

引导贵州股交中心创新发展。要引导贵州股交中心尽快与其他金融机构建立战略合作,推动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建设,提高挂牌企业金融服务水平,研发适合挂牌企业专项金融产品。(作者单位:贵州省政府金融办资本市场处 责任编辑/任廷会)

上一篇: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问题研究 下一篇:探讨会计成本控制定额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