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晶态半导体

时间:2022-05-20 08:26:27

Sándor Kugler等著

非晶态半导体是具有半导体性质的非晶态材料,是半导体的一个重要部分。非晶态半导体在多种应用领域中都存在着巨大的潜力,其中,非晶硫早已广泛应用在复印技术中,由As-Te-Ge-Si系玻璃半导体制作的可改写存储器已有商品问世,利用光脉冲玻璃化碲微晶薄膜制作的光存储器正在研制之中,还有人正在尝试把非晶硅场效应晶体管用于液晶显示和集成电路。对于非晶硅的应用,目前最多的研究集中于太阳能电池,非晶硅比晶体硅制备工艺简单,易于制造大面积产品,并且非晶硅对于太阳光的吸收效率高,器件只需大约1微米厚的薄膜材料。因此,非晶硅有望成为更廉价太阳能电池的原料,现已受到能源专家的重视。

本书首先分析了非晶态与晶态半导体一致的属性:它们具有类似的基本能带结构,有导带、价带和禁带。非晶材料的基本能带结构主要取决于原子附近的状况,可以用化学键模型作定性的解释。以四面体键的非晶Ge、Si为例,Ge、Si中四个价电子经sp杂化,邻近原子的价电子之间形成共价键,其成键态对应于价带,反键态对应于导带。无论是Ge、Si的晶态还是非晶态,基本结合方式是相同的,只是在非晶态中键角和键长有一定程度的畸变,因而它们的基本能带结构是相类似的。

在此之后,本书对非晶半导体与晶态半导体的差异进行了详细的剖析:晶态半导体的结构是周期有序的,即具有平移对称性,电子波函数是布洛赫函数,波矢k是与平移对称性相联系的量子数;相比而言,非晶态半导体不存在周期性,k不再是量子数。晶态半导体中电子的运动是比较自由的,电子运动的平均自由程远大于原子间距;非晶态半导体中结构缺陷的畸变使得电子的平均自由程大大减小,当平均自由程接近原子间距的数量级时,无法应用晶态半导体中建立的电子漂移运动理论。非晶态半导体能带边态密度的变化不像晶态那样陡峭,而具有不同程度的带尾。

本书还介绍了如何使用计算机模拟产生随机结构,为读者提供了构建现实材料的方法;通过大量仿真详述了非晶半导体不定型结构的光学和电气特性,方便读者理解无序半导体特性。最后的章节详细讨论了通过光子辐射改变半导体结构的方法,并预测了应用前景。

本书分为5章:1.背景介绍,回顾了非晶硅的科研和应用历史;2.预备知识,介绍了薄膜生长工艺、熔融玻璃态法和菲利普斯理论;3.非晶半导体结构,介绍了晶态半导体和非晶态半导体的主要区别、由三维向一维投影的函数、由一维向三维扩展的函数、相变及其应用;4.电子层微观结构,介绍了化学键结构、电子的浓度和状态、主要缺陷、光学特性和电气特性;5.光诱导现象,介绍了光致体积变化、光子暗化效应和光致褪色、光致缺陷、光致结晶和非晶形态。

本书的读者对象为半导体领域、电子领域、新能源领域的学生、教授和研究人员。

宁圃奇,博士,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Puqi Ning, Associate Professor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AS)Ernst O.Gbel et al

Quantum Metrology

Foundation of Units and Measurements

2015

http:///book/

10.1002/9783527680887

EISBN9783527680887

上一篇:洁白的粉笔屑 下一篇:物联网带来电信业转型新机遇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