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计算法在高性能混凝土(HPC)配合比设计中的应用

时间:2022-05-20 06:58:15

全计算法在高性能混凝土(HPC)配合比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讨论了高性能混凝土(HPC)配合比设计全计算法的应用及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字: HPC配合比设计全计算法VeVes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1.工程概况

青荣城际铁路设计起点为青岛北站,终点为荣成站,线路长度298.971公里,其中桥梁164.696公里,占正线长度的55.09%。区间内混凝土647411方,是现场施工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混凝土配合比的经济优化、降本增效对推动技术进步、保证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都起着重要作用。

2.高性能混凝土(HPC)配合比设计要点

标段HPC配合比设计以设计图纸、国家及铁道部颁布的技术标准、规范为依据,理论基础为王栋民、陈建奎教授所研究发展的高性能混凝土(HPC)配合比设计全计算法。

2.1高性能混凝土(HPC)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则

•  满足工作性的情况下,用水量要小

•  满足强度的情况下,水泥用量少,外掺料多掺

•  材料组成及其用量合理,满足耐久性及特殊性能要求

•  掺加新型高性能减水剂,改善与提高混凝土的多种性能

2.2高性能混凝土(HPC)全配合比设计的技术基础

该模型假定混凝土总体积为 1.0m 3 (1000L), 由水、水泥、外掺料、空气、砂、石部分组成,对应的体积分别为 V w ,V c ,V f ,V a ,V s ,V g ,

浆体体积(Ve) =V w+ V c+V f+V a

骨料体积(Vs+Vg) =1000- Ve

干砂浆体积( Ves) = V c+V f+V a+ Vs

3.C50高性能混凝土(HPC)配合比设计实例

3.1配制强度

fcu,p----------混凝土试配强度(MPa);

fcu, o----------混凝土设计强度(MPa);

σ----------混凝土的强度标准差(MPa);

3.2水胶比

1.09--------水泥强度富裕系数 A、B--------回归系数,采用碎石一般分别为0.48、0.52;

3.3用水量

其中0.335为体积掺量修正系数,与外掺料的的体积掺量有关,在一般计算中采用0.335就可以,如有需要可采用下表系数进行精确用水量计算。

3.4胶材用量

3.5砂率及砂石集料用量

根据模型观点,单位体积石子的空隙砂浆填满,干砂浆体积Ves即为石子的松散孔隙率,因此可以根据石子的堆积密度和表观密度计算出干砂浆体积Ves。我标段采用最大粒径20mm的连续级配碎石,经试验测得表观密度为2700,堆积密度为1520,计算出Ves=437,但以上计算中未考虑混凝土含气量大于其自然状态下含气量(约1%)的情况,例如加入引气成份。因此笔者建议Ves的取值应考虑到这部分额外含气所增加的部分,可参考以下公式:

Q----混凝土设计含气量(%)

表3 C50HPC的配合比计算结果

表4 新拌混凝土拌和物性能

表5 混凝土各项检测结果

根据试配和施工情况可以看出,C50级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和现场拌合、施工是成功的,可见配合比设计与试配结果具有非常好的相关性。

4.总结及体会

4.1关于浆体体积(Ve)及干砂浆体积(Ves)

4.1.1通过我标段实际HPC配合比的试配和调整工作,发现低标号或低坍落度混凝土的Ve都有小于350L的浆体体积,但具有良好的工作性和和易性,具体数据范围见下表:

表6 青荣铁路HPC配合比参数表 1

指标

(单掺粉煤灰) 300-320 430-460 660-690

4.1.2根据配合比全计算法理论,可根据碎石的松散堆积密度和表观密度计算出干砂浆体积Ves,但要考虑混凝土含气量大于其自然状态下含气量(约1%)的情况。

表7 石子最大粒径与Ves的关系(我标段试验数据)

根据配合比全计算法理论,水泥和外掺料的体积比Vc:Vf=3:1,换算为细掺料质量掺量为21%时,满足Ve =V w+V c+V f+V a,但试验研究证明:混凝土中粉煤灰掺量超过25%时,对混凝土的性能才会有明显的改善;而另一主要矿物掺和料-磨细矿渣通常在混凝土中的最佳掺量为30%-50%。因此经过现场实际的拌和调整,我们最终确定细掺料合适的掺量范围见下表:

表8 青荣铁路HPC配合比参数表2

指标

4.3关于混凝土容重的问题

在试验中发现,用配合比全计算法算出的混凝土容重普遍偏低,而且设计标号越低越明显,此外随着引气成分的加入,混凝土含气量增加,密度会随之减小,根据密度与混凝土耐久性的关系,笔者认为根据混凝土设计含气量而适当提高混凝土的容重是合适的。

5.结束语

综上论述可得出结论:全计算法建立了普遍适用的混凝土体积模型,以此推导出用水量公式和砂率计算公式,这是全计算配合比设计的基础,以此推导计算出其他组分用量,所有配合比的材料用量皆是通过计算得出因此称为全计算法,它使得HPC配合比设计从半定量走向定量、从经验走向科学,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上的一大进步。

上一篇:基坑排水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论述 下一篇:加强监理人才管理 提高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