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5-20 06:43:04

化学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摘 要:阅读是人们获取知识、技能、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良好的阅读习惯、有效的阅读策略、高效的阅读方法,能使学生终生受益。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并非是语文学科的专利,化学教学也应该担起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重任。本文结合化学教学的实际,对中学生化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作了探索。

关键词: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初中化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0)12-0033-02

建构主义教学论认为:阅读是读者以初始文本为话题,在接纳、交流与碰撞中,实现“视界融合”、精神互通,再造文本“意义”的过程。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观察、调查、资料收集、阅读、讨论、辩论等也是积极的学习方式。”“是化学课程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全面实现化学课程目标的基本保证。”就目前化学教学的实际来看,许多化学教师非常重视知识传授、科学探究、合作交流以及学法指导等,但是,每当学生在解决化学实际问题时,往往因读不懂题目而无从下手、理不清题意而半途而废,究其缘由,学生的阅读能力低下是主要的原因之一,所以,在化学教学中,重视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刻不容缓。

一、学生化学阅读能力缺失的原因

1.师生认识不足。大多少化学教师总认为,学生阅读能力培养是文科的事,所以,在化学教学中,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引领缺失,指导乏力(特别是淡化或忽视对学生进行阅读心理的指导),学生以为课堂上听了、看了、做了,没有必要再阅读书本,久而久之,心中也就形成了学习化学只是要求重视观察和实验、不需要阅读的思维定势。

2.教师越俎代庖。在平时的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过分地注重将所学内容“讲深、讲透”,讲得“清清楚楚”,教师为了所谓的节约时间,提高效率,该让学生阅读的――文本、概念、原理、图表、题目等,教师皆包办代替,学生因为失去了阅读的机会而不想读、不愿读,最终,不会读。

3.教师指导不力。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往往口若悬河把课本丢弃一边,即使打开课本,也就是让学生将有关化学概念、原理用笔划一划,轻视或忽视指导学生如何有效阅读教材,长此以往,学生的自主阅读行为被慢慢地剥夺了、阅读能力被慢慢地钝化了、阅读兴趣被慢慢地挫伤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慢慢地失去了。实践表明,很多学生在做化学信息题、推断题时,心中便自然产生一种畏惧和害怕的心理,就是因为学生无法从题设中读懂信息,因而也就无法提取有价值的信息,致使解决问题时时常发生“卡壳”现象乃至束手无策。

4.教材编写缺失。不少学生反映“看书,很简单,做题,很困难”。确实,教材在编写上是考虑到学生的可接受性,力求简单、通俗、易懂,所以,教材中对有关内容的描写过于简单、所例举的化学事实有限、分散且例外的情况较多,加之化学现象和事实过于庞杂,化学概念的内涵过于隐蔽,学生阅读课本时易产生混沌、困惑和不解,因而,阅读课本变得越来越少,越来越不受重视。

二、化学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

1.激发学生想读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源。化学课本肯定没有小说、连环画那么轻松有趣,致使一部分学生认为阅读课本枯燥、反味,从而产生畏惧、厌烦情绪,根据学生出现的这些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阅读兴趣的培养,可以充分利用书本上的“资料”,也可以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

例如,在学氧化碳时,我首先给学生讲述了一个传说:据说,在印度尼西亚某荒岛高耸入云的大山的山脚下,有一条细长的峡谷。很久以前,有一个来自欧洲的探险家带着一条狗,从这条峡谷中通过,还没走出山门,他带的狗就突然死了,他感到非常奇怪,周围没有枪声,没有野犬袭击,刚才好好的,为什么突然死去呢?当他蹲下来想看个究竟时,没过多久自己也晕过去,再也没有起来。后来的探险家发现这条峡谷中有不少人和狗或羊的尸骨,人们对这条死谷望而生畏。学生津津有味地听后,心中便油然产生惊疑:为什么进入峡谷后狗和羊都死了?为什么人站着安然无恙,蹲下来反而会晕过去?急切地想知道其原因,学习的兴趣非常浓烈。再如在复习酸碱的知识时,若要学生直接阅读酸碱的知识,他们会感到枯燥无味,课堂上可采用这样的方法:有两杯没有标签的酸溶液甲和碱溶液乙,现提供石蕊试液,酚酞试液,锈铁钉,pH试纸,AgNO3溶液,大理石,锌粒,氯化铵,CuSO4溶液用品。请问你可用哪些方法检验甲是酸溶液,乙是碱溶液?请设计实验方案并实施你的方案。学生听后,就会主动地去复习酸碱的知识,增强了阅读的有效性,最后通过学生的方案可归纳总结出酸碱的化学性质。

2.培养学生会读的习惯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应着力于课前、课中和课后,如此全方位的训练,可以催化学生会读的习惯形成。

(1)扶放结合。学生刚学习化学,预习时,往往不知道如何阅读,这时,教师可采取“扶”的方法,使他们顺利“上路”。如第八单元《金属材料》可以设计以下预习提纲:(1)金属材料包括哪几类?人类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是哪几种?(2)金属具有哪些共性和个性?(3)为什么菜刀、镰刀、锤子等用铁制而用铅制?(4)银的导电性比铜好,为什么电线一般用铜制而不用银制?(5)为什么灯泡里的灯丝用钨制而不用锡制?如果用锡制,会出现哪些不良后果?(6)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思考,你明白了哪些道理?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再采取“放”的方法,如课堂阅读、复习阅读,让学生自己列出阅读提纲,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生成。

(2)读写结合。作为学习的两种重要手段,读、写一定要有机结合。例如在阅读化学现象的时候,加以书写化学方程式,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肯定很起到很大的作用。

(3)读解结合。解题,是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技巧能力的好方法。经常有学生反映听老师讲例题时觉得很清楚,可一到自己做题便又觉得无从下手,如果学生有读、解结合的习惯,这个问题便不复存在。读解结合可以是读例题与解题相结合,读笔记与解题相结合等等,通过读例题、读笔记可以给学生提供多次的复习机会。

3.教给学生善读的技艺

(1)化学概念的阅读

化学概念是学好化学的重要台阶。在化学教材中,标题以外的黑体字一般都属于概念性的范畴,每个概念的外延和内涵都是不同的。化学概念的形成和掌握,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培养。概念是客观事物及其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它具有逻辑性、概念性、抽象性等特点。阅读化学概念时,主要抓关键的字、词,引导学生剖析词义,最终达到“其意自见”的境界。

(2)化学图形的阅读

①理论图。化学中的理论图,由于内容抽象,用图可以使理论形象化,增强感性认识,便于理解概念。在引导学生阅读时,着重指出与概念密切相关的部分,阅读的注意点应随教材内容而变化。

②曲线图。化学中的曲线图,多属于一些综合知识的应用,需要一定的知识广度。简单地说,就是要学会坐标的应用。在每一条曲线中横坐标和纵坐标所代表的化学意义,同时,还要了解图上的点、线、面的化学意义。

③实验装置、操作图。化学中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图,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时,重点抓住实验内容、实验所需要的仪器和药品、实验装置图的原理、实验要求的条件以及推测实验时的正确现象等几个方面,着重思考化学实验的原理、实验结论、对实验中各种化学现象的解释。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观察的重点,运用正确的观察方法善于观察,提高观察能力。

(3)实验数据的阅读

化学教材中的有关实验数据,都是科学家们经过反复实验而得出来的。数据的引用是为了说明某一概念。因此,在教材的阅读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通过看数据的大小和数据之间有没有内在联系,培养学生从数据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

4.拓展学生乐读的视野

在化学教材中,设置了很多了“资料”、“阅读”、“讨论”,有些内容虽然一般不作考试要求,化学老师不应视而不见或一笔带过,应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阅读,或课堂上留给学生适当的时间阅读,根据学习的相关内容,要求学生上网搜寻、查阅相关资料,课堂上进行交流,如在讲煤和石油时,可要求学生在课外查阅“煤和石油的综合利用”,“汽油的主要成分”,为什么汽油中要加乙醇?磨刀不误砍材功,让学生多阅读一些看似无关的资料、书籍,对于拓展学生的视野、优化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化学综合素养大有裨益。

三、化学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几个注意点

1.善于标记

指导学生善于对重要的化学概念、原理、论述中的关键字、词、句等,用富有特色的勾、画、圈、点、线等方式做出明确的标记,或者写出简要的读书笔记、批注,以便提醒学生在阅读时应予以注目、留意,不断加深对其记忆和理解。

2.善于调控

在课堂上教师应根据全体学生的阅读情况,特别是后进生的阅读速度随机进行微调。在课外,教师应善于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有效指导,帮助学生合理规划、有效设计、科学调整。

3.善于反思

阅读能力培养的过程也是一个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应注重引导学生对阅读材料进行有效的加工、整理,对阅读策略进行有效的优化和反思。

化学教学中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化学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充分体现。在培养学生化学阅读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为学生营造宽松的阅读环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内心体验,挖掘、激活、提升他们的潜能,打破禁锢,有目的、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进行阅读,丰富学生的阅读资源,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同时,化学教师要自我加压,乐于进取,不断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

梁启超曾说:“一个人学生时期能否养成读书兴趣和读书习惯是件人生大事,将影响其一生的幸福与发展。”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品质、增长智慧、促进身心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中学生健康成长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因为,“阅读就是自由的梦。”(萨特语)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布鲁克斯.建构主义课堂教学案例[M].(美).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3]庞建国.论学生的自主学习[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2).

[4]赵大川.中学化学课程改革的方向[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2(2).

上一篇:小荷“应”露尖尖角 下一篇:突出教师期望 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