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呼吸困难、受伤、肿胀的急救

时间:2022-05-20 06:17:20

关于呼吸困难、受伤、肿胀的急救

  上一期的课堂上我们了解了急救前后需要掌握的一些步骤,你还记得吗?这一期我们开始学习一些具体的急救知识。准备好了吗?开始上课喽!

第一节课

呼吸困难的急救

大脑缺氧时间与脑损伤

0〜4分钟:在此时间内开始心肺复苏,可能不出现脑损伤;

4〜6分钟:在此时间内开始心肺复苏,有可能出现脑损伤;

6〜10分钟:在此时间内开始心肺复苏,肯定出现脑损伤;

10分钟:在此时间后开始心肺复苏,则出现严重脑损伤或脑死亡。

常识介绍

引起婴幼儿呼吸问题最常见的原因是呼吸道感染、窒息和溺水。哮喘和过敏反应也可引起气道水肿而导致呼吸困难。学会对受阻气道进行处理和施行呼吸急救的措施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必须掌握的。一旦有异物阻塞孩子气道,如不马上对受阻气道进行处理和呼吸急救,等120急救中心专业人员赶来时,孩子可能已经丧失性命。

呼吸困难的常见体征

对你来说,最重要的是要能识别孩子呼吸困难的体征。常见体征如下:

流涎:当孩子咽喉肿胀,或是孩子身体向前倾斜费力呼吸而难以咽下唾液时,就会流口水,这与通常的出牙流口水完全不同。

点头呼吸:孩子呼吸费力时,会出现颈部肌肉的强力收缩,这会导致孩子出现头部前后晃动和胸部上提的点头样动作。

鼻翼翕动:每次呼吸时,尽力打开鼻尖部两侧的鼻翼,以吸入更多的空气。

深吸气姿势:孩子头轻微抬高,并且身体稍向前倾,好似闻鲜花香味的姿势。这是在试图吸入更多的空气到肺部。

三脚架姿势:孩子身体向前倾斜,通常双手撑在膝盖上使呼吸肌发挥最大的作用。

呼吸性喘鸣:孩子呼吸时发出像吹哨子一样的声音,这是因为肺部小气道阻塞或水肿所产生的。

救助处理

气道阻塞但意识清楚孩子的急救

对部分气道阻塞(也称“轻度气道阻塞”)的孩子,如果其能自主呼吸,还能哭闹、说话或咳嗽,则不需采取救助措施,因良好的咳嗽反射比其他任何清理气道的方法都有效。如果孩子不能呼吸、咳嗽或正常发音,但尚有意识反应时,应由一人通知120急救中心,另一人马上实施急救。

对于1〜8岁的孩子有异物阻塞气道致窒息,而意识尚清晰时,施行腹部推压法,此手法可使异物从气道排出。进行腹部推压时,救助者站在孩子后面,一手握拳,放在孩子肚脐上方、胸骨下方,使孩子紧紧贴近救助者,用握紧的拳头快速向上、向内推压孩子的腹部,连续地推压,直到见到异物排出,或孩子开始出现意识不清,或120急救人员赶到。

救助要点

意识清晰孩子(1〜8岁)窒息时的急救:

通知120急救中心。

给予腹部推压。

反复腹部推压,直到急救人员赶到,或异物排出,或孩子出现意识不清。

如果急救现场是一人急救时,则先行2分钟的急救,然后再拨打120急救电话。

意识不清、没有自主呼吸孩子的急救

步骤如下:

1.检查意识反应:第一步确定是否需要呼吸急救。可以轻轻拍打孩子的身体,并对他说:“你好吗?”当孩子有意识反应时不需要呼吸急救。

2.通知120急救中心:如果孩子没有意识反应,应呼喊求助,请其他人帮忙打120急救电话。如果没有其他人在场,先做2分钟急救,再通知120急救中心。

3.开放气道:采用压额抬下颌法开放气道。具体方法:救助者一手放在孩子前额,使孩子的头轻轻向后倾斜,另一手的手指放在孩子的下巴下,轻轻向上抬起下巴;小心不要压住下巴的软组织。

如果怀疑孩子有脊柱损伤,应采用推下颌法开放气道,而不能用抬高下巴头后仰的方法。具体方法:固定孩子头部,手放在孩子下巴最靠后的拐角的地方,将下巴向前推,这时不能移动头部。

4.看、听和感受呼吸:正常呼吸时胸部和腹部是起伏运动的,所以此时要查看孩子是否还存在这种起伏运动。耳朵靠近孩子的口鼻,听和感受孩子是否有呼吸,此时要保持气道开放状态,同时看孩子胸部、腹部是否随呼吸有起伏运动,这样的判断需在10秒钟内完成。

5.观察口腔内异物:观察孩子口内是否有易于取出的异物,不要盲目地用手指在口腔里乱扫,这样有时反而会把异物推入气道内。

6.呼吸急救:如果急救者没有看到孩子口内有异物,在开放气道后也未见孩子有呼吸,应马上给予2次人工呼吸(每次人工呼吸吹气的时间是1秒钟),看到胸部起伏的人工呼吸才算有效。对孩子进行人工呼吸的方法与成人不同:一手捏住孩子的鼻子,然后对孩子的口吹气。每次吹气要使空气进入孩子的胸部。每次人工呼吸总共2秒钟,其中1秒钟时间吹气使空气进入胸部,另1秒钟时间使气体从胸部排出。给予第一次人工呼吸后,如果没有见到胸部起伏,重新定位孩子头和下巴使气道开放,再补给一次呼吸。如果两次人工呼吸都没有成功,则按气道阻塞的处理方法处理(见前)。

7.胸部按压30次与人工呼吸2次交替进行:胸部按压时,胸部下陷的深度为胸廓厚度的1/3〜1/2。在孩子出现自主呼吸前或急救中心专业人员赶到前,要连续进行人工呼吸和胸部按压。

第二节课

受伤的急救

情况判断

当孩子受伤时,你需要检查皮肤被割伤或组织受损的部位。组织损伤是由于某些强大的外力作用于身体的某一部分,扭伤或掐伤皮肤或其他组织。出血、瘀斑、肿胀或疼痛都提示有组织损伤。如果皮肤有开放性损伤,那你就可能会接触到血液。

在接触被病菌污染的物体表面或患儿的体液时,如果你自己的手有裂口或开放性伤口,会增加你感染的机会,这时你需要用干净的纱布(如创可贴)保护这些伤口,另外还需戴防水的手套。

标准的预防措施的程序是:

1.使用防水手套和其他工具(如纸质毛巾、餐巾纸、擦布、拖把)擦去流出的液体。尽量使用一次性工具以避免二次清洁和消毒。另外要避免流动的体液将病菌播散到其他地方。

2.把所有用来清除流出液体的工具(纸质毛巾、餐巾纸、擦布、拖把)置入有塑料袋衬的容器里,便于接下来丢弃或清洁和消毒。

3.使用清洁剂清洗所有接触过体液的物体表面,包括地板和地毯。

4.用水冲洗用清洁剂清洗过的物体表面。

5.根据厂家提供的使用说明正确地使用消毒液。(也可以自配便宜且有效的消毒药水,方法是:用1/4杯的家用漂白剂和4升的水混合而成。这种溶液必须与被消毒的物体表面接触至少2分钟。)

6.把在清洗消毒过程中使用过的所有受到污染的物品装入塑料袋,并用结实的绳子扎好。

开放性伤口(身体组织的擦伤、割伤、裂伤、撕脱伤、截断伤)的急救

1.根据标准预防措施进行。采用一系列防护措施把你的皮肤和孩子出血的伤口隔离开来。当你要压迫伤口时,可用手套、一叠纸巾或其他任何干净的东西来隔离你的手和伤口。

2.用手指和手掌直接压迫出血点直到出血停止。通常直接压迫1〜2分钟后出血会逐渐停止。如果出血容易控制,用肥皂和干净、流动的水清洗伤口,然后用绑带包扎;如果出血难以控制,压迫伤口至少要持续5分钟。如果压迫时血液从敷料中渗出,不要拿掉与伤口直接接触的敷料,因为拿掉与伤口接触的敷料会同时移去堵住出血点的血凝块。此时正确的做法是再加一块敷料;如果出血还无法止住,则用力压住出血部位所在肢体的止血点进行压迫止血。四个肢体的止血压迫位置分别在双上臂的内侧以及双腿的腹股沟处。在这些地方实施压迫会减慢伤口出血。

3.如果伤口没有严重污染或碎裂,撕脱的部分应尽量保持完整,并放在身体的原来部位。然后像处理其他开放性伤口一样处理撕脱伤的伤口。被截断的部位应该用干燥的消毒纱布包好,放在一个干净的塑料袋中,然后放在冰决上。不要把被截断的部位直接浸入冰块中或水中。

4.如果血无法止住,或持续直接压迫5分钟后再次出血,则须通知120急救中心。

5.根据标准预防措施,擦掉流出的血,对受污物体的表面消毒。

6.如果伤口污染明显,并且孩子在过去5年内没有接种过破伤风疫苗,那就必须去看医生,需要加强免疫。

救助要点

如果伤口出血不能自行止住,或需要进行5分钟的持续直接压迫来控制出血,这样的伤口可能需要医生进行缝合治疗。

1.3厘米以上的割裂伤伤口,需要由医生来处理,进行缝合、包扎或采用其他一些特殊方法使皮肤边缘合拢以利于伤口愈合。为了预防感染和获得最好的愈合效果,应尽快进行缝合──最好在损伤后6小时内进行。

开放性伤口闭合前要正确、快速地清洁伤口,以减少感染的风险,促进愈合,减少疤痕的形成。

如果孩子嘴唇、舌头或牙齿受伤,可以让其吮吸棒冰,为受伤部位提供冷敷和压力。

水疱的急救

1.用绑带保护水疱。绑带可以使水疱不破开,直到水疱下的扭伤组织愈合。

2.直径大于2.5厘米的水疱,建议请医生来评估和处理。

3.如果水疱破开,用水清洗,与开放性伤口的处理方法相同。

穿刺伤(包括碎片刺伤)的急救

1.用镊子取出容易被夹住的小的刺入物(如木质的碎片或钉书钉)。如果是不容易取出的小物体,则需要求助医生。如果插入的物体过大(如小刀、枝条)或插入的物体过深,则应通知120急救中心,不要取出或移动这些物体。如果需要,则用绑带固定住物体防止其旋转、活动或造成进一步的伤害。

2.将伤口浸泡在干净的水中。

3.对已经取出异物的伤口,再次用干净的水浸泡,而后用绑带松松地包扎或不包扎。

4.如果刺入的物体非常脏,而且小孩最后接种破伤风疫苗加强免疫的时间在5年之前,则孩子需要看医生,进行破伤风的加强免疫治疗。

小知识

破伤风是一种疾病。引起破伤风的细菌存活在泥土、灰尘以及人类和动物的粪便中。这些细菌通过不洁的伤口进入机体会导致破伤风,引起背部、腿、手臂和下颌痉挛(牙床紧闭)。这种疾病通常是致命的,但通过常规的和周期的破伤风疫苗接种可以使大多数人对破伤风获得免疫力,即在接种疫苗后使机体的免疫系统建立起保护机制,防止将来患破伤风。孩子应该在4〜6岁接受常规的破伤风疫苗接种,以后每10年接种一次。额外补充剂量仅适用于受到创伤时伤口特别脏,而且离最后一次接种已达5年以上的情况。

鼻出血的紧急救助

1.让孩子坐着。

2.按标准预防措施处理。用大拇指和另一手指完全夹住鼻子的柔软部分。

3.向面部骨头方向轻轻地捏压住鼻子。

4.保持按压动作5分钟,其间不要因为察看出血是否停止而停止压迫。

5.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在压迫鼻子时用布或毛巾裹住冰袋或包裹了冰的物体冷敷孩子的鼻子和脸颊。

6.在压迫5分钟后,轻轻地松开鼻子以防止再次鼻出血。捏住鼻子压迫面部时,鼻腔中受损的血管处会形成血凝块,当突然再次出血时会冲去血凝块。此时需再次按压,压迫的时间应更长。

7.在鼻出血停止后,让孩子保持至少30分钟的安静活动或轻微活动,以防止再次出血。

8.鼻出血停止后避免让孩子擤鼻子,因擤鼻子会移动血凝块。如果孩子能合作,在采取压迫止血前让孩子擤出多余的血液,使得鼻出血停止后鼻腔内的血液较少。当血液结痂时会痒,如果留在鼻腔内的血过多,导致孩子挖鼻,可能引起再次出血。

9.如果鼻出血无法控制,应拨打120急救中心电话或寻求医疗帮助。

小知识

寒冷的冬天,在空调环境中,常常因为空气非常干燥而好发鼻出血。所以,在这种环境中,可以用加湿器或喷雾器湿润干燥的空气,以减少鼻出血的风险。当孩子反复出现鼻出血,医生常会鼓励家长用含盐的鼻喷雾剂对孩子的鼻腔进行喷雾,或用凡士林膏涂抹在孩子鼻部开口处,这样做可以防止娇弱的鼻部组织暴露于干燥的空气中。

第三节课

肿胀的急救

救助方法:

1.为了控制肿胀,可使用毛巾包住冰袋或其他冷冻物品进行冷敷。不要用冷的物体直接接触皮肤,因为过度冰冷会导致组织进一步损伤。

2.如果疼痛或肿胀持续存在,或孩子有挤压伤,则通知120急救中心或送医院就诊。

3.用弹性纱布卷或弹性绑带裹住受伤的部位可以对瘀斑或肿胀部位施加压力,也可以帮助固定冷敷袋。如果使用这些绑带,应让孩子的手指或脚趾尖暴露在外,这样通过观察孩子的手指和脚趾,可以判断受伤部位是否被缠得太紧。手指或脚趾应该有正常的皮肤颜色,摸上去应该是温暖的。如果皮肤颜色变得苍白而且冰凉,说明受伤部位的纱布缠绕太紧了,需要调整。

4.在排除孩子有骨折或脊柱损伤后,可以抬高孩子受损伤的身体部位。对于有骨折或脊柱损伤的孩子,如果移动受伤肢体会引起进一步的伤害。

上一篇:来自火星的“小男人”和来自金星的“小女人” 下一篇:当画画不仅仅是画画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