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毒马铃薯抗旱高产栽培技术

时间:2022-05-20 03:45:07

脱毒马铃薯抗旱高产栽培技术

近年来,宁夏马铃薯产业依靠科技进步,优化资源配置,拓宽融资渠道,不断提高产业科技水平和组织化程度,使马铃薯产业始终保持健康快速的发展态势,尤其是在中部干旱地区,马铃薯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中宁县喊叫水乡、徐套乡等移民区采用马铃薯脱毒抗旱高产栽培技术发展马铃薯种植业,目前栽培面积达到4 100多 hm2,667 m2平均产量1 500 kg,平均产值2 700元,为山区群众增收致富开创了新的道路。

1 品种选择

根据马铃薯收获后的用途选择相应的品种,淀粉加工选择宁薯8号、宁薯9号、青薯2号等品种,全粉加工选择大西洋、宁薯9号等品种,用于鲜食选择克新6号、青薯168等品种。

2 种薯处理

整薯播种时,选用质量为30~50 g的健康小薯,播前40 d左右出窖催芽,芽长2~2.5 cm时即可播种。切薯播种时,要保证每个切块上有1~2个芽眼,切块质量25~30 g。切薯时,从脐部开始按芽眼排列顺序向顶部斜切,每切完1个种薯,切刀消毒1次,消毒液可用0.2%升汞水溶液、或0.1%高锰酸钾溶液、或75%酒精。切薯后及时用草木灰拌种。

3 整地施肥

前茬作物收获后尽早深耕,将土壤深翻20~25 cm;白露过后浅耕带耱,需要防治地下害虫的田块,结合浅耕秋施辛硫磷毒土;冬春镇压打碾。加大肥料施用量,基肥、种肥、追肥相结合,增施有机肥,合理配施化肥。播前667 m2基施优质农家肥3 000~5 000 kg、尿素10~15 kg(或碳酸氢铵25~30 kg)、磷酸二铵20~25 kg、硫酸钾10 kg。结合播种,每667 m2空行侧施或种薯间点施硝酸磷肥10~13 kg,施肥时避免种肥与种薯直接接触。

4 播种

4.1 播期

当土壤10 cm处地温为7~22 ℃时适宜播种。干旱、半干旱地区在4月上中旬播种,阴湿地区在4月下旬-5月上旬播种。早熟品种适当早播,中晚熟品种可适当晚播。适播期间若遇严重干旱,可酌情推迟播期,待有雨后再播种。

4.2 种植规格

平种垄植栽培方式的种植规格为:宽行距60 cm,窄行距20 cm,播沟深15~20 cm,用铧式犁开沟,种两行,间隔两行。覆膜栽培方式的种植规格为:垄宽60 cm,垄高10 cm,垄面用幅宽80 cm的地膜覆盖,垄间距20 cm,单垄双行,行距40 cm,播沟深10~15 cm。先覆膜后播种的采用打孔点种,先播种后覆膜的应注意及时放苗。

4.3 种植密度

脱毒马铃薯要适当稀植,具体栽培密度因地区、品种、地块肥力不同而异。一般干旱区每667 m2保苗3 000株,半干旱区每667 m2保苗3 500株,阴湿区每667 m2保苗4 000株;宁薯8号、青薯168等生长势中等的品种每667 m2以保苗3 000株为宜,克新6号等株形直立、株高较矮的品种每667 m2以保苗3 500株较为合理;高肥力地块可合理密植,低肥力田块要适当稀植。

5 田间管理

5.1 中耕培土

结合中耕除草进行培土起垄。第1次中耕培土在苗高6 cm左右时进行,此期地下匍匐茎尚未形成,要合理深锄;10 d后进行第2次中耕培土,此期地下匍匐茎未大量形成,仍可合理深锄,达到高培土的目的;现蕾初期进行第3次培土,此期地下匍匐茎已经形成,且匍匐茎顶端开始膨大,形成块茎,因此要合理浅耕,以免伤到匍匐茎。通过苗期的3次中耕培土,增强土壤通透性,为马铃薯根系发育和结薯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

5.2 病虫害防治

田间出现早疫病、晚疫病、环腐病等中心病株时要及时拔除,并用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硫酸铜1 000倍液每隔7~10 d喷施1次,连喷2~3次进行防治。蚜虫用2.5%敌杀死乳油3 000倍液、或25%速灭杀丁乳油2 500、或40%乐果乳油600倍液喷雾防治。

5.3 控制徒长

脱毒马铃薯营养生长旺盛,针对地上部出现的生长过盛、发育过旺现象,可用多效唑、矮壮素或土豆膨大素水溶液进行叶面喷施,以控制徒长,促进薯块早生快发。

5.4 适时施肥

结合培土起垄,在马铃薯6叶期(现蕾期)进行 追肥。追肥过早达不到追肥的作用,过迟则增产效果差,甚至出现植株贪青徒长,从而造成减产。每667 m2追施尿素5~10 kg,方法是用细木棒从两株中间打孔,深施肥料;或将肥料溶解在150~200 kg水中制成液态肥,用水壶分孔浇灌。

5.5 摘花去蕾

脱毒马铃薯有天然结实习性,现蕾开花期要及时摘去花蕾,以减少现蕾、开花、结铃对养分和水分的消耗。

6 及时收获

脱毒马铃薯生理成熟期较晚,要待地上部茎叶全部由绿变黄进而枯萎,且地下部块茎停止膨大,易于植株脱离时方可收获。收获的鲜薯不应立即入窖,要经过充分摊晾后再贮藏。

上一篇:设施蔬菜蚜虫高效、低毒防治药剂筛选 下一篇:辣椒穴盘育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