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400B2中包絮流分析及工艺改进的建议

时间:2022-05-20 03:08:12

SS400B2中包絮流分析及工艺改进的建议

【摘要】基于钢水脱氧与提高钢水纯净度的处理机理,分析了SS400B2连铸浇铸过程下水口堵塞的影响因素,提出了防止夹杂物生成和利于夹杂物吸附排出的有关改进措施。

【关键词】脱氧;絮流;建议

1 问题的提出

近期我厂生产SS400B2时,多次发生水口絮流问题,而且是多炉次连续发生絮流,最终只能靠水口烧氧解决,而同系列的钢种里面,SS400B4则较少发生絮流,唯一不同的是,SS400B2精炼后期加入了钛铁。本文将从夹杂物的产生和去除角度,分析SS400B2在冶炼过程中夹杂物产生的机理,并分析Ti对絮流产生的影响,最终给出防止夹杂物生成和利于夹杂物吸附排出的有关改进措施。

2 钢中的氧―钢洁净度的量度

炼铁是一个还原过程,炼钢是一个氧化过程。

把纯氧吹入铁水熔池,使C、Si、Mn、P、S氧化变成不同碳含量的钢液,当吹炼到终点时,钢水中溶解了过多的氧,称为溶解氧[O]D或α[O]。出钢时,在钢包内必须进行脱氧合金化,把[O]D转变成氧化物夹杂,它可用[O]I表示。所以,钢液里的总氧可以用T[O]表示:

T[O]= [O]D +[O]I

因此,可以用钢中总氧T[O]来表示钢的洁净度,也就是钢中夹杂物水平。钢中T[O]越低,则钢液就越“干净”。为使钢中T[O]较低, 必须控制:

(1)降低[O]D控制转炉终点а[O]它主要决定于冶炼过程,转炉采用复吹技术和冶炼终点动态控制技术可使转炉终点氧[O]D控制在400~600ppm范围内;

(2)降低夹杂物的[O]I,控制脱氧、夹杂物形成及夹杂物上浮去除。

钢中T[O]越低,钢就越“干净”。要降低钢中夹杂物,必须降低转炉终点溶解氧α[O],它决定于:

(1)终点[C]

炉龄2500炉:[C][O]=0.0031~0.0037

(2)终点温度

当终点[C]=0.025~0.04%时,随着温度的升高,终点[O]D呈上升趋势。当T>1680℃时,终点[O]D明显增加。

(3)终渣(FeO)

如图1、2所示,当终点[C]=0.02~0.06%时,终点渣中(FeO+MnO)为14~24%,而终点[O]D波动较大。

2.1 脱氧和夹杂物的去除

由以上分析可知,要降低钢中T[O],就是要减少钢中夹杂物,降低[O]I。

它决定于:夹杂物形成、夹杂物传输到钢/渣界面、渣相吸附夹杂物。

方法:控制脱氧产物+炉外精炼+搅拌T[O]=20~40ppm

对于铝镇静钢:钢中[Al]s=0.01~0.04%,则脱氧产物全部为Al2O3,Al2O3熔点高(2050℃),钢水中呈固态,可浇性差,堵水口,Al2O3可塑性差,不变形,影响钢材性能。通过钙处理(喂Si-Ca线或Ca线,改变Al2O3形态),生成低熔点的12CaO・7 Al2O3。钙处理后,解决了可浇性,不堵水口,夹杂物易上浮去除。

就夹杂物传输到钢/渣界面而言,它决定于:夹杂物尺寸、夹杂物的形核、长大速率。形核约15nm,在炼钢条件下很快长大到1~5μm;液体流动,搅拌,夹杂物碰撞、聚合,尺寸5~200μm;夹杂物性质,液态或固态;夹杂物上浮,静止溶池还是搅拌溶池。

3 Ti对夹杂物形成的影响

含Ti钢中Ti的主要将杂物类型有TiN型夹杂物结瘤、CaO・TiO2型夹杂物结瘤、TiO2型夹杂物结瘤。

当[Al]/[Ti]>0.02时, 例如 [Ti]=0.25%时,[Al]>0.005%就可避免[Ti]氧化生成Ti2O3。我厂A36B2/SS400B2钢中[Al]/[Ti]远大于0.02,亦不会生成TiO2。

所以,综上所述SS400B2钢水絮流,不存在Ti的影响。

4 结语和建议

4.1 结语

以下是五、六月份我厂各钢种精炼出站钢水平均Als含量:

生产实际情况也说明了这一点,A36B2/SS400B2并未出现大批量絮流情况,只是相比其他钢种絮流率较高,说明整个操作工艺没有问题,个别炉次因操作不当造成絮流。

4.2 建议

(1)从脱氧角度:尽可能降低转炉终点的[O]D,提高转炉出钢时的铝铁加入量,也就是提高精炼到站Als含量至0.010~0.015之间,尽早将钢中[O]D脱净,以免精炼后期加钛铁时再次生成脱氧产物;

(2)从夹杂物去除角度:延长工艺软吹时间适当增加钢水镇静,给夹杂物充足的上浮时间。

参考文献:

[1]蔡开科.转炉-精炼-连铸过程钢中氧的控制.钢铁,2008年8月

[2]杨阿娜.转炉冶炼终点钢中的氧含量控制,[硕士学位论文].北京:北京科技大学,2004.

上一篇: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改革刍议 下一篇:浅谈类比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