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新媒体传播环境下突发事件报道的注意事项

时间:2022-05-20 02:56:01

浅论新媒体传播环境下突发事件报道的注意事项

摘 要:重大突发事件报道是主流媒体必须坚守的宣传阵地。面对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种种冲击,主流媒体应当直面挑战、加速升级,以适应新生产力发展对信息传播提出的要求。本文主要论述主流媒体在新媒体传播环境下应对突发事件报道时的几点注意事项。

关键词:主流媒体 突发事件报道

信息革命 传统媒体升级

突发事件因其突然性、异常性和破坏性往往给整个社会带来巨大的冲击,并因此在短时间内聚集起巨大的信息量,对整个新闻受众群体产生极大吸引力,一直是媒体高度重视的领域。以互联网技术为推动力的新信息传播革命,正在以翻天覆地的气势改变着我们整个社会的信息交流模式,对传统主流媒体突发事件的报道的冲击同样明显。

一、传统媒体的突发事件报道面临新媒体的巨大挑战

就在本世纪前五年,广播、电视等传统主流媒体仍然牢牢地掌握着社会信息的传递渠道。但是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新媒体基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和积聚性,逐渐彰显了它们在大众传播中的优势,对传统媒体造成前所未有的冲击。

现在,当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受众获取第一条消息的渠道已经不单是报纸和电视,而是微博、短信等新兴媒体。2001年“9·11”事件发生时,受众苦等报纸和电视、广播新闻中的只言片语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这使得传统媒体在突发事件发生之时,不得不面对报道信息途径更加多样、报道内容更加开放的新媒体的巨大挑战。

在新的媒体传播格局下,媒体资源多元化,群众获得信息的渠道不断增多,传统新闻传播中的传播者和受众开始角色互换,形成全员传播,受众知情权普遍加强;信息的传递实现了前所未有的便捷化和多边化,受众随心所欲接收自己需要的信息已基本成为现实。不过,在新媒体的巨大挑战之下,传统媒体仍然顽强地彰显着自己的社会价值,因为传统主流媒体拥有新兴媒体不及的社会公信力,特别是在突发事件发生之时。由于突发事件往往具有突然性、异常性、震撼性和破坏性等特点,信息量特别大。在公众真假难辨之时,主流媒体如果在传递有用信息的同时,做到不失语,并通过信息的传递进行必要的议程设置就能实现舆论的引导。

在这一点上,主流媒体的表现可圈可点。尤其是在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上,他们已经从“非典”时期的“过度谨慎”,变成了汶川、舟曲特大自然灾害报道中的“主动、迅速出击”,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甚至得到了国际新闻界同行的高度评价。

二、新时期突发事件报道必须重视的几条原则

新媒体对新闻业是把双刃剑,它的无情冲击使得某些传统媒体的生存艰难,不过它的出现也为我国新闻业的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提供了机遇。从这个角度来说,主流媒体的记者在突发事件报道中承担着前所未有的压力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机遇。如何顶住压力,赢得主动,把工作“干得出彩”?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同行注意。

1.守土有责,在突发事件报道中必须敢于向前冲,积极参与到事件报道中。凤凰卫视总裁刘长乐在2011年博鳌亚洲论坛上的一番话让我们印象深刻:“我思考对危机事件报道,上应该尽量及时,及时很重要,如果不及时就会发生很多麻烦。第二,信息尽量透明。”

作为新闻媒体,为受众忠实地报道新闻是职责所在和立业之本。作为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中国媒体人,必须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把事件的最新进展及时告诉受众。由于传统主流媒体强大的社会公信力,在突发事件发生之时,公众寻求可信信息的首选地和最新信息的验证地仍然是传统主流媒体。因此,在整个突发事件报道中,主流媒体必须勇敢地往前冲,不断地向公众提供最新的进展,及时地归纳总结,并设置具有人文关怀的话题,引导舆论。笔者在这里所说的突发新闻,包括负面的突发事件。事实证明,面对负面的突发事件,主流媒体也必须以公开透明的方式给予及时报道,才能制止谣言的传播,并且阻止因为信息不畅可能导致严重的衍生事件的发生。在这时,主流媒体不能放弃自己的宣传阵地,不能失语,否则会失去话语权。一旦失去了话语权,等于“自废武功”,再好的报道意图和方案转眼间都变成浮云。

主流媒体丧失话语权造成的社会恐慌在中国并非没有先例。2009年7月17日,河南开封杞县上演了一出现代版的“杞人忧天”。在杞县出城的各个路口,小轿车、拖拉机、大客车、摩托车等等各式交通工具排成了长龙,争相出城“避难”。没有车的居民,则带上简单行李,步行出城。亲身经历了“大逃亡”的一名杞县居民说,这就像好莱坞灾难大片中的画面一样。而制造这场“大逃亡”的不是地震、不是怪兽,而是谣言。“县里发生核泄漏”、“核泄漏造成多人死亡”等传言,在当地通过互联网、手机短信在坊间疯狂传播,最终促使了杞县县城“十室九空”。杞县政府部门事后称这是小题大做,杞人忧天。而老百姓却质疑政府为何不及时公布信息,让老百姓心头无忧。

主流媒体掌握着社会舆论的话语权,身上担负着受众的期待和重托,更是整个社会和谐发展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主流媒体必须认识到自己的主动作为,推动突发事件更快地得到解决。因为权威的主流媒体的报道,会使得受众对事件产生反思,缓解他们的紧张情绪,缓解各方矛盾。比如说,对三鹿奶粉事件的报道。三鹿奶粉事件无疑属于负面新闻,然而,正是这样的负面新闻,推动了全国奶制品行业的全面整顿,使数万名患儿得到及时救治。所以,传统主流媒体对突发事件的主动介入,会在传播的过程中实现引导,在彰显揭示消极后果的同时将这些消极影响向积极方面转化。

2.要有大局观念,切忌蛮干。突发事件报道要“守土有责”,积极参与报道以保障受众知情权,且主流媒体必须要有大局观念。如前所述,重大突发事件往往对社会影响重大,和社会利益有着直接影响。突发事件的报道,形式上是进行信息的传播,目的则是为了推动问题的解决、社会的发展。媒体功能的发挥肯定会受到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中国的新闻事业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必须遵循党性原则。而其在组织上的具体要求就是要服从党的领导,遵守党的组织原则和宣传纪律。新闻单位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新闻媒体在新闻传播中不能自行其是。主张所谓的“新闻自由”就根本背离了党性原则,没有透彻认识到新闻工作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因此,在重大的突发事件面前,新闻单位和新闻工作者要自觉接受党的领导。

但是必须要指出的是,有大局观念并非意味着盲目服从,当一些地方政府、职能部门或者个别领导为了团体利益,甚至是个人利益而企图封锁消息、压制报道的时候,任何一个有党性原则的媒体都必须认清真正的大局,服务于真正的大局,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3.跟上新时期技术革命的步伐,提高突发事件报道的水平。在信息膨胀甚至信息爆炸的现代社会里,信息传递有个“超市饮料瓶定律”:超市里密密麻麻的饮料中,被消费者带走的肯定是那些花花绿绿的、懂得讨消费者欢心的瓶子,至于那些“陈年好酒”,如果不注意包装,除了极个别的爱好者会仔细搜寻买走,它们无法取得好的业绩。现代社会的信息传播大战,其本质的运作方式和卖饮料的原理一样。近几年突发事件造就的凤凰卫视等传媒明星都是深谙“超市饮料瓶定律”的成功者。在突发事件前,所有的大众媒体都在报道,但是有准备的、抓住受众心理的,则出尽了风头,得到受众的青睐,并在之后很长的时间里建立起传播的优势。“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新历史使命要求我们尽可能地占领思想文化阵地,最大限度地传播先进文化,适应新时期的传播环境。用先进的传播技术武装自己正是题中之义。

我们处在一个传播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从纸媒进化到电子媒体用了近三千年,从广播电视进化到互联网用了100年,从互联网进化到社交媒体则用了短短数年。我们必须接受的事实是崭新的媒介模式几乎颠覆了传统新闻业的基本规则,传统新闻理论的某些原则都已经“落后”于时代。我们必须承认,在现代传播技术条件下,主流媒体之所以主流,关键在于其影响力,在于其对受众的到达力,至于采取何种传播方式已经不再重要。新的传播技术已经改变了构成新闻业的所有要素,一个全新的新闻业取代传统新闻业已不可逆转。就是在这个背景下,主流媒体的突发事件报道已经不能再拘泥于以往的工作模式。

(作者单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中心)

上一篇:爱妈妈的理由 下一篇:筱原破产启示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