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高血压病病人血清Ⅰ型及Ⅲ型前胶原水平的影响

时间:2022-05-20 02:30:28

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高血压病病人血清Ⅰ型及Ⅲ型前胶原水平的影响

摘要:目的 探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诺新康)对高血压痛病人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CP)和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水平的影响。方法 60例高血压病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积极控制血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血清PICP,PⅢNP浓度,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质量指数(LVMI)。结果 高血压病病人血清PICP和PⅢNP水平与LVMI呈正相关(r=0.4286、0.5224,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PICP和PⅢNP水平较治疗前均有下降(P<0.05或P<0.01),但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 PICP,PⅢNP水平是反映高血压病病人心肌胶原合成活跃程度、左心室肥大的敏感指标。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能有效降低高血压病病人血清PICP,PⅢNP水平,对逆转高血压病左室肥厚具有明确的作用。

关键词:参酮ⅡA磺酸钠;高血压;胶原

中图分类号:R544.1 R28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349(2007)12-1186-02

丹参是我国传统中药,其主要药效成分是丹参酮ⅡA(tan-shinoneⅡA),具有抗缺血缺氧、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功能和抗血栓形成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冠心病的治疗。以往多项动物实验提示丹参酮ⅡA能通过不同的途径逆转高血压心肌肥厚,但临床研究很少。血清I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ⅠCP)和血清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水平是较理想的反映体内胶原纤维形成的指标。本研究采用放射性免疫技术检测高血压病病人血清PⅠCP,PⅢNP浓度,并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诺新康)对PⅠCP,PⅢNP浓度的影响,为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在高血压病病人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5年6月―2007年4月住院治疗的高血压病病人60例,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55.7±7.8)岁,均符合WHO高血压诊断标准,经全面体检和有关实验室检查,排除其他心血管疾病和肺、肝、肾及骨代谢性疾病。将60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

1.2 方法

1.2.1 血清PⅠCP,PⅢNP浓度的测定 采用平衡放射性免疫分析法,所有病人清晨空腹静脉采血(2~3)mL,标本分离血清后置于-20℃低温冰箱保存备用。放免试剂盒由芬兰OrionDiagnostica公司提供。严格按药盒说明书提供的操作流程进行。

1.2.2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 使用HP-15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应用美国超声心动图协会推荐的测量方法,并根据文献[2]Devereux公式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

1.2.3 用药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降压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诺新康)80mg静脉输注,每日1次,10d为1个疗程,间隔2d进行下一个疗程,共3个疗程。

1.3 统计学处理 所测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两样本方差不齐时,采用t检验。

2 结 果

60例高血压病病人,LVMI为(126.6±18.4)g/m2,血清PⅠCP,PⅢNP浓度分别为(136.0±48.5)μg/L、(6.2±2.9)μg/L。相关分析发现,高血压病病人PⅠ CP,PⅢNP水平与LVMI呈正相关(r分别为0.428 6、0.522 4,P<0.05)。治疗后两组LVMI,PⅠCP,PⅢNP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下降(P<0.05和P<0.01),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详见表1。

3 讨 论

左心室肥厚(LVH)是高血压病的常见并发症,也是独立于血压之外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容易导致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猝死。LVH的组织学改变包括心肌细胞肥大、间质纤维增生和血管重构。心肌细胞外基质(ECM)不成比例的过度积聚,与高血压LVH的病理生理过程密切相关。ECM的主要成分是胶原,许多研究表明,在排除其他疾病所致胶原合成增加后,高血压病病人血清胶原水平可反映心肌纤维化的程度。

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的研究表明,血清PI CP和PⅢNP水平与心肌局部胶原合成程度显著相关。高血压病病人心肌成纤维细胞合成胶原增强而降解减弱,所以分析胶原合成和降解的变化可以为评估心肌间质纤维化提供间接的证据:测定血清PⅠCP和PⅢNP可作为了解心肌纤维化程度、LVH的间接指标。

丹参是我国的传统中药,具有药理学效应广泛和价格低廉、副反应小等优点,在以前的动物实验中发现它能有效预防和逆转高血压左室肥厚,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包括抑制AngⅡ所致心肌细胞[Ca2+]i变化,阻断心肌肥厚信号向核内传导,抑制原癌基因C-fos的表达,抑制心脏醛固酮合成相关基因CYPllBl及CYPllB2的mRNA表达,抑制心脏局部醛固酮的生物合成以及抑制核转因子-kB(NF-kB)活性等。

本研究结果显示,高血压病病人血清PⅠCP,PⅢNP水平与LVMI呈直线正相关,说明高血压病病人左室肥厚形成的同时,伴随心肌纤维化。对高血压病病人在常规降压基础上使用丹参主要活性成分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PⅠCP,PⅢNP水平比单独降压治疗下降更明显,说明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对逆转高血压病左室肥厚具有明确的作用,与动物实验结果一致。

作者简介:罗洁(1981―),男,硕士研究生,现工作于福建省厦门市第二医院(邮编:361026);聂志华、叶婧、郑侨克、陈旭艳,工作于福建省厦门市第二医院。

上一篇:中西医结合现代卒中单元治疗缺血性脑梗死临床... 下一篇:阿托伐他汀加丹红注射液对冠心病血脂异常者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