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影像创作实践引导下的创新高校历史学习模式

时间:2022-05-20 01:57:16

历史影像创作实践引导下的创新高校历史学习模式

摘 要 本文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从历史影像创作实践引导历史知识建构的角度出发,对历史影像创作实践的详细过程进行了阐述,进而对该过程在学生历史知识建构方面,及综合能力提升方面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文章对传统历史学习模式与该创新历史学习模式下的学习效果进行了比较,从而确立了该创新历史学习模式的价值。

关键词 影像创作实践,历史学习,学习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0457-6241(2014)14-0065-04

由于传统历史学习模式在学习对象、学习手段及学习效果方面均体现了诸多弊端,因此历史学界对新型历史学习模式的呼声一直不绝于耳。新型历史学习模式主要通过问题探究,自主合作,情境体验等手段来实现。本文提出历史影像创作实践引导的创新历史学习模式,强调学生从问题出发,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深入历史现场,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在影像创作实践过程中建构历史知识,并培养影视多媒体技术、数字化技术及信息检索技术等现代技术的操作能力。与传统学习模式比较,该学习模式产生了更好的效果,从而证明它是一种值得倡导的创新历史学习模式。

传统高校历史教学模式存在诸多弊病。首先,本末倒置,以教师为主体,①过于注重老师的个人发挥,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其次,受教材束缚严重,教学内容单一,忽视多种史料来源的探究。再次,教学形式僵化,强调课堂讲授,轻视现场调研和实践操作,②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正是由于传统高校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关于高校历史教学改革及新型历史学习模式的提出,一直是高校历史教育工作者热衷探讨的问题。

在现代教育技术理念推行较早的欧美高校,高校历史教育工作者针对历史教学,提出了三种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模式,从而催生了“自主――合作”“情景――体验”“问题――探究”三种新型历史学习模式。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实践经验的积累,1998年,美国学者针对历史教学改革,提出了“相互作用的幻灯课”,“社会学科技能的建立”,“经验练习”,“解决问题的小组工作”,“反应小组”,“为理解而写作”六项有力的建构主义措施。③这六项建构主义的实施是典型的创新历史学习模式的开展。又如,美国很多大学注重挖掘历史的实用价值,体现历史教学的实用性,采用了应用史学学习模式。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大学倡导“应用史”教学,引入计算机开展技术应用性课程,拓展了人才培养的口径。④还有研究者力求从学习手段的角度来发现历史学习的新模式,如建议将基于真实历史背景开发的互动游戏引入历史学习过程中来,①让学习者“沉浸”在虚拟历史情境中学习历史知识,深入体会历史。这也体现出情境体验在新型历史学习模式中的重要性。

而在国内,有专家提出,大学教育的根本, “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优化和完善育人环境,以人为本构建教育教学体系”。②该论述是对传统学习模式的控诉,更是对以人为本的新型学习模式的呼吁。国内很多学者对创新历史学习模式进行了探索,而很多教育工作者也依据相关新型学习理论进行了切实的教学改革实践,并且取得了理想的效果。比如杭州师范大学的研究者对历史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提出将人文主义精神融入到历史教学内容中,实施讲授型和探究型相结合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几个教学改革措施。而暨南大学有研究者仔细分析了本校历史系本科学生的基本特点,然后从多元设计培养目标,区别对待教学内容,加强“历史考察”(教学实习),加强网络教学几个方面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从而提高了学生自主调研分析的能力以及动手能力。③还有福建师范大学的研究者从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整合的角度,提出了“主导――主体”的历史教学模式,并对该新型教学模式进行了具体实施。他们的实践结果表明,该模式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公民意识及创新能力方面取得了良好功效。同时他们还进一步提出该新型教学模式得以可持续发展的对策,这些对策包括加大对教学环境建设的投入,建构数字化历史信息资源,建立新型的考核与评估机制,引导学生正确运用网络等。④另外,近年来提出的其他新型历史学习模式还包括,基于SOLO理论的“了解――理解――见解”历史教学模式;⑤基于多媒体网络技术的真实任务学习模式,⑥以及参与式的研究性教学模式⑦等。

从以上国内外关于高校新型历史学习模式的探究成果,可以总结得出,新型历史学习模式针对传统历史学习模式的弊病,强调从学生本身出发,提倡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利用信息多媒体技术进行学习,基于问题、深入情境中体验学习。而具体学习手段则包括从具体问题出发,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深入历史现场实地考察,通过多种信息媒介发掘史料等。

历史影像创作实践引导下的自主合作学习模式(简称“影像创作引导式历史学习模式”),是作者参考国内外相关学者关于新型历史学习模式的探讨,并结合自己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经验,提出的一种新型历史学习模式。该模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而且必须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历史影像创作实践过程是以问题为出发点,深入历史现场,通过多种途径发掘史料,探求史实,形成历史唯物主义价值观的过程。通过影像创作实践自主建构的历史知识和历史观点具有真实有效,牢固可靠的特点。而且,通过历史影像创作实践,学生的影像多媒体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相关的实践操作能力得到极大提升,更加符合当今信息多元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历史影像创作实践过程包含准备、影像史料采集与编辑及影像修订审核三个阶段。

(一)历史影像创作实践过程

1.准备阶段

首先,确定历史影像作品的题目,即确定选题。历史影像作品选题与历史论文选题类似,其选择依据也基本一致。创作者应选择有价值的研究选题。历史影像创作选题关注历史对于现世社会的借鉴意义,历史知识教育意义以及历史唯物主义价值观的影响意义。另外,创作者本身的知识结构是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应尽量选择跟创作者研究方向一致或者相近的主题。其次,确定关于选题的观点。创作者在确定观点之前,需要查阅大量的文献史料。通过搜集提炼史料信息,确立基本的选题观点。再次,梳理总结支持观点的史料素材。主要是对之前搜集整理的史料再次进行梳理筛选,从而确定支持选题观点的史料素材。

准备阶段类似于针对特定历史选题进行论文撰写,将形成一份影像创作前期论文文本,之后的影像素材采集与编辑过程将参考该论文文本。

首先,对影像史料进行采集。创作者参照影像创作前期论文文本,针对其中的史料素材信息,采集相关影像史料素材。影像史料素材可以通过五种方法进行采集。第一,采集历史现场场景照片以及视频;第二,采集人物口述内容视频,口述内容可为历史史实,也可为权威观点;第三,采集电话访谈录音音频,对于无法当面接触的人物,可通过电话对其进行访谈,并录下音频;第四,扫描或者拍摄纸质版史料,获取数字化史料;第五,通过网络检索获取数字史料。通过这五种方式采集的史料素材包含图片、音频、视频这三种格式,作者将之统称为影像史料素材,影像史料素材是构成历史影像的基本元素。

然后,确立影像作品的结构,即架构影像史料的组织大纲。影像创作前期论文文本已经确立了粗略的结构,根据该结构,并结合搜集的影像史料素材的实际情况,同时依照影视剪辑理论,对素材进行有序排列,并对素材占用时长进行标记,从而撰写形成影像史料组织结构文本。

最后,编辑整合影像史料。根据影像史料组织结构文本,利用影像编辑软件,对影像史料进行编辑集成。从而得到初期的历史影像作品。

3.影像修订审核阶段

经过准备阶段,以及影像素材的采集和编辑阶段,得到的历史影像作品还只是雏形,需要反复审核修订,以最终完善。首先,小组成员对影像作品进行自审,这跟自我修订学术论文类似,需要反复浏览检查,发现纰漏,改正错误。在小组成员一致认同的基础上,输出历史影像的中期版本,标记为自审终稿。接着,指导教师对小组的自审终稿进行审阅,提出修改意见,并返回给小组。小组再根据指导教师的意见进行修改,最终得到历史影像成品。

以下表格对历史影像创作实践各个阶段的目的,内容及结果进行了总结。

(二)历史影像创作实践引导历史知识的三重建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倡导的“学习是知识建构”①已经得到大多数教育专家的认可。历史影像创作实践从历史知识建构的角度出发,其三个阶段引导学生对于历史知识进行三重建构。

首先,准备阶段中,学生通过确立选题,观点以及史料素材的过程,对历史知识结构体系进行初期建构。只有把历史知识当成结构化,系统化的有机整体,并根据已有的知识条件,才能从中确立有价值,可行性较高的选题。而把观点建立在大量史料信息的基础上,也培养了学生利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建构历史知识体系的意识。

接着,在影像史料素材采集与整合阶段,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深入历史现场,并借助信息网络手段,进一步探究、采集大量的影像史料的过程,初步完成历史知识的二重建构。在传统的学习模式中,历史知识主要通过文字史料得以建构。而影像创作引导的历史知识建构具有更深广的史料基础。不仅史料形式更加丰富,而且来源更加广阔,因此对观点史实的佐证更加有力,学生据此建构的历史知识也更加牢固长远。通过确立影像素材组织结构,编辑整合影像素材的过程,学生最终完成知识的第二重建构。通过对影像素材进行有序梳理整合,历史知识以有组织、系统的方式建构在学生的意识中。

最后,在审核修订阶段,学生通过反复检查,修正错误,以及根据指导老师的意见进行修订的过程,完成对历史知识的第三重建构。至此,学生就完成了历史知识的三重建构。

同时,历史影像创作实践引导的历史知识建构是一种有效的协作知识建构。①历史影像创作实践中的各个过程,都不是单人之力能完成的,需要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实施。学生在实践小组中共同参与,互相协作,确定选题,形成关于某个历史选题的观点,创作史学论文以及创作相关历史影像作品。影像创作本身具有较强的创意性。历史影像创作实践将传统史学的严谨性与影像创作的创新性巧妙地结合起来,对学生有巨大的吸引力,能够将学生有效地凝聚在一起,共同为影像作品的创作进行探索性学习。

(三)历史影像创作实践助力综合能力培养

学生在影像史料素材采集阶段,需要操作摄影摄像设备、音频录制设备以及数字扫描仪等数字化设备,很好地锻炼了影音多媒体设备操作技能。在利用网络对数字史料进行检索的过程中,较大程度地培养了信息检索能力。在对影像史料进行编辑整合的过程中,提升了非线性编辑软件的使用技能。随着数字化史料的深入人心,这些能力有可能是以后历史学工作者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同时,综合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适应现代信息多元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从而无形中拓展了学生的就业前景,与美国的公共史学②达到了类似的效果。

作者隶属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影像实验室,本实验室实施“影像实践引导式”历史学习模式,进行历史教学改革。实验室学生成员在实验室指导教师的带领下,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了若干历史影像创作项目。较应用传统历史学习模式进行学习,历史影像创作实践引导下的学习效果更佳。下面的表格从历史基本理论与知识的掌握情况、基本研究方法与分析方法的掌握情况、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达能力的锻炼程度、史料采集能力的锻炼情况、对史学前沿发展动态的敏感程度及工程操作能力的提升程度几个方面,对两种模式下的学习效果进行了比较,反映了“影像实践引导式”历史学习模式的优势。

本文从国内外历史学界积极倡导新型历史学习模式的大背景出发,分析了传统历史学习模式的弊病,新型历史学习模式的特点与实现手段;阐述了历史影像创作实践过程,及该模式引导的三重历史知识建构与对综合能力的培养;比较了传统历史学习模式与该新型历史学习模式的学习效果,从而得出该新型历史学习模式是一种有效的,值得倡导的历史学习模式。

【作者简介】敖雪峰,女,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历史实践教学改革、现代教育技术与历史教学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杨共乐,男,1962年生,浙江省诸暨市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古代罗马史、中外古史比较领域的研究。

上一篇:2013―芜湖市三山区油菜品种比较试验研究 下一篇:从传统到现代:梁思成与中国营造学社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