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学院学生“心理扶贫”的特征及对策

时间:2022-05-20 12:15:20

江海学院学生“心理扶贫”的特征及对策

摘要:本文以江海职业技术学院在校生为研究对象,在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基础上,对民办高校学生“心理贫困”的特行进行分析,并对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和做法进行总结和提升,为今后解决对民办高校学生“心理贫困”提供参考与实例借签。

关键词:民办高校;“心理贫困”;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1-0097-02

一、前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着剧烈的转变。一方面,竞争、效率和权利等符合市场经济内涵的意识和观念被广泛接受,促进了思想上的解放。而另一方面,因为计划经济体制的瓦解,原有的利益格局和分配方式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不同社会阶层的收入差距迅速增大,两极分化较为严重,这种经济和政治地位上的巨变对社会原有的价值观念造成极大冲击。特别是在市场经济还不够发达,新的秩序和价值观尚未健全,社会公正、民主与法制等观念还比较淡薄的情况下,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权力本位、权钱交易和极端的个人主义等思潮侵蚀着社会的政治、经济活动及社会关系。因此人们普遍产生情感矛盾和人格矛盾。在信息时代,由于手机、网络的普及,信息的获得和扩散越来越直接、迅速和普遍,在一定程度上也放大了这种负面影响。

对于民办高校的学生而言,一些典型的“心理贫困”在环境影响下产生叠加作用,已经严重地影响到了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本文以江海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大专生为研究群体,采用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动机进行了剖析,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思考,试图提出合理的对策和建议,为民办高校政治思想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在本院16个班级学生中,从一年级到三年级的个专业班级,采用分层抽样法方法抽取240个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采用现代信息技术,以中国期刊网为平台,收集和查阅大量有关高校考风现状的文献资料,对各种观点进行分析、整合,为本课题的分析、研究做准备。

2、调查法

(1)问卷调查法。共发放问卷240份,回收问卷240分,回收率100%,有效问卷240份,有效率100%。

(2)访谈法。对我院部分教师和学生进行面谈,为本研究提供了详实的第一手资料。

(3)数理统计法。将回收的问卷调查数据输入计算机,采用Exce1对调查问卷所得的数据进行数据录入、数据管理以及图表的绘制,对数据进行分类处理。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本院学生“心理贫困”的主要特征

1、较强的失落感

民办高校本身就是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新鲜事物。同公立高校相比,现阶段在资金支持、政策优惠、校园环境、设备设施、教学和管理水平以及社会认可程度等方面都有不少差距。对于80%以上的学生而言,迫不得已进入民办高校并不是一种满意的选择。

特别是来自欠发达地区和农村的学生,具有较强的通过高考“跳出农门”和改变命运的愿望。由于学力不佳或临阵发挥不力,导致高考失利,他们不愿意谈论学校生活,有时甚至会刻意回避自己是民办高校学生的身份。

5%的学生在高中阶段(甚至之前也是)比较优秀,对自己的期望较高。因为高考时身体的原因,或因为追随恋人而进入现在的学校。这些学生的失落感更强烈。

2、缺乏学习兴趣

主要有四种情况。25%的学生原本就对学习没有兴趣,基本上没有体会到学习的成功,也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基础较差。在新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过程中,不免会产生困难。又因为不能坚持和吃苦,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兴趣。

50%的学生在没有高考的压力后,精神松懈下来,再加上高校的课程并不紧张,考试也较为容易过关,所以学习的动力自然不足。

5%学生则是因为误报了专业,或者被调剂,而对现在所学专业不感乏兴趣。

2%的学生报着混张文凭的目的得过且过,而且家长对他们要求也并不高,只要不出事情就可以,几乎把学校当成了保姆。

3、缺少成就动机

典型地反映在对于大学生活缺少规划,不明确每个阶段的任务。对于未来的人生目标比较茫然或者不关心。对于集体事务比较冷漠,不热心公共活动,态度消极。部分学生对于前途没有信心,认为即使现在努力,毕业之后找工作也很难或不理想。还有部分学生受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影响,意志薄弱。

4、情感上脆弱

主要体现为对于学校生活不适应,不能妥善处理人际关系,对于家庭以及辅导员的依赖感强,部分学生特别是女生“恋爱大过天”,一旦恋情出现风吹草动就惊慌痛苦甚至不能自拔,不能正确地面对困难和挫折。

5、经济上的压力

目前在可以享受资助的大一和大二学生共有108人,26人家庭经济困难,比例为24.1%。月均生活费用600元以下的50人,比例为46.3%。部分学生通过贷款和借款维持学业,导致对涉及经济上的事情十分敏感,同时又怕别人看不起。

(二)对本院学生“心理扶贫”工作的对策

1、提高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程度

限于客观条件,以及主观上的认识,国内民办高校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普遍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而目前班主任和辅导员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学生的生活管理和稳定校园秩序上,对于学生“心理贫困”及扶助认识不足,并且也缺乏相应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同时,由于待遇和工作条件的问题,班主任和辅导员的流动性大。因此,如何提高待遇,稳定和打造一支优秀的班主任和辅导员队伍十分必要。

2、减小专业设置的波动性

民办高校学生的学历层次参差不齐。有些民办高校涵盖了本科、专科、五年制高职和在职攻读学位等不同的办学层次,不同的专业和不同的学生群体的心理理问题和干预方法有所区别,加大了心理干预的难度。

而民办高校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就业市场的状况开设专业,并根据招生情况频敏地增减招生专业,调整师资队伍,容易造成思想政治工作的不连贯和缺少积累。

3、以人为本,关心学生

始终坚持把学生作为工作的根本,关心学生特别是贫困学生的成人成才。在工作中,总是能结合自己对大学的学习和生活的切身体会,尊重和理解学生,关心和爱护学生,认真引导学生勤奋学习、诚信做人,热心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和问题。而全天候、近距离、随时的联系和沟通,确保了我能随时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及思想状况,做到全心全意地为学生服务。

4、脚踏实地,规范管理

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扎实推进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在学生日常管理及服务工作中踏实严谨,重视班级在党团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文明宿舍建设、毕业生就业等工作。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的变化。通过密切联系学生,关注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情况,做到及早发现心理波动与问题,及时跟进和介入,成功地化解了一些学生的心理危机和突发事件,为校园的和谐安全,尽到职责。

5、培养学生的“三自”管理能力

针对各个班级的不同情况,和学生共同讨论制定具体易行的班规,并推行以班干部为主的“三自”管理: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使学生各方面得到锻炼,增强自信心和成熟感。

学习上,狠抓到课率,杜绝迟到早退现象;加强课堂纪律,及时与任课老师沟通并反馈信息,保证学习效率。对于落后生,组织专人辅导,以跟进班级进度,共同进步。

生活中,要求学生讲文明、懂礼貌,见到同学、老师必须打招呼;创造展示自我的平台,每周的班会活动必须人人上台,并给予鼓励和表扬;定期进行全班交流会,畅谈理想,树立目标;促使学生逐步形成自治、自信、自强、自律的精神风貌。

每周举行一次班干部会议,对上周的班级事务进行反思、总结;对下周要开展的活动进行安排、分工,落实到每个同学身上;每周由不同的班干部写出总结、计划,公布于同学,并上交辅导员;目的在于培养班干部的组织协调能力和责任感。

6、积极开展各类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及主题教育,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策划、自我主持、全员参与,有效地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个性发展意识,推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切实为拓展学生素质做出实绩。

7、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归因

通过情境教育,活动引导等形式,针对具体情况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都不掉队。目前学生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大多数能够进行正确归因,应对问题与挑战时有了自信,最终在正确分析解问题和积极解决问题中促进身心健康的成长,完善自我。

8、对重点学生时刻关注并进行归因强化

知易行难。学会正确归因只是开始,最终是要能自觉做到正确归因。这是两个不同的阶段,中间肯定会有反复和曲折。因此教育者应该针对一些重点学生和个别例子持续跟进,时刻关注他们的心理变化和行为表现。此外,还要创造机会对他们进行归因的强化训炼。

四、小结

民办高校学生的经济情况、家庭氛围、性格、修养、价值观、学习基础、兴趣等各不相同。即使是同一个学生,在不同的阶段和环境下思想认识也不尽相同,“心理贫困”的特征也不完全相同。高校辅导员以及班主任从工作中要注意不断总结和探讨研究学生工作理论,刻苦钻研教育和心理等知识,积极探索新时期大学生特点和学生思想教育与管理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

参考文献:

[1]黄向阳.德育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彭忠华.谈思想政治工作作用机理[J].山东社会科学,2001,(3).

[3]易艳阳.社会救助方式的基本类型研究[J].社会工作,2010,(11).

[4]薛亮.高职学生职业心理辅导与调适[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12).

[5]卢淑鑫.浅谈大学生情商培养和挫折教育[J].科技资讯,2010,(34).

上一篇:基于混沌理论的大学生行为管理 下一篇:低碳旅游视阈中低碳教育理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