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五年制高职教学管理实践的思考

时间:2022-05-20 11:41:04

对五年制高职教学管理实践的思考

摘 要:笔者针对高职院校五年制高职学生的特点,结合自己平时在实际工作中的感想、见闻,和教学中的成功事例,归纳出了五年制高职教学管理中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教学管理;交流;沟通

前言:在开设五年制高职专业的高职院校中,五年制高职学生的管理,尤其是教学管理,一直是学校稳定与发展的一大障碍。并且,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和学生数量的增加,这一问题所产生的负面效果越来越明显,直接影响学风和学校的对外形象,进而阻碍学校的内涵发展,甚至危及学校的生存。针对五年制高职学生的教学管理问题,笔者进行了长期的观察和试验,找到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对策。

一、五年制高职教学管理的现状

A、纪律观念差,自我约束力弱;五年制学生是初中老师眼中的差等生,几乎从来没有被老师重视过,也没有被肯定过,更没有被尚识过。长期以来,这些学生对自已从有希望,到希望破灭,失望,乃至绝望。在高职课堂上以迟到、旷课、课堂玩游戏、睡觉、说话、开小差等行为表示对老师的反对,和对自己的肯定,便是他们最直接的选择。

B、责任意识差,自控能力弱;五年制高职生年少无知,他们对成人社会的反对也包括对自己的不负责任。除了课堂上与上课无关的活动以外,上课不带书,不听课,课后不写作业或抄作业也是他们的骄傲。而这对于他们来说也根本没有什么,是完全正常的,有充分的理由的。

C、个人素质差,心智能力弱;五年制高职学生不学习,对自己不负责任,或者没有责任意识。这些情况对老师的教学管理基本影响不大。但一些学生不服管教,不怕管教,不让管教,不屑管教,不敬老师,不怕老师,报复老师,敢打老师,却对老师进行正常的教学,哪怕仅仅是维持课堂纪律,或是善意的提醒。这个状况使得不少老师不愿意给五年制高职学生上课,或是只“教书”,不“育人”。甚至连领导都“头疼”,不愿意给五年制高职学生上课。曾经有两位中层干部给五年制高职学生代课,时间不长就放弃了。另有一名干部给五年制高职生上课也是每天倒计时。

二、五年制高职教学管理的案例

A、代课老师和辅导员配合;在一段时间,笔者与一位辅导员相互约定,以同样的标准要求和管理学生。笔者给学生布置课外学习任务后,告知辅导员。辅导员也以同样的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并监督其实施。结果,在班干部的具体监督下,该班学生每天都在认真地完成作业,效果很好。

B、代课老师和学生交流;在同一个班,有一位学生A在课堂上捣蛋,还顶撞老师。笔者觉得该生性子直,脾气大,如果勉强管理可能会适得其反。于是,笔者找到了其代课的另一个班,与该学生关系较好的一位同学B。笔者与B学生聊得较好。B学生得知笔者的困难后,当即表示愿意给学生A做工作,帮助老师。随后,笔者再与学生A坦诚交流,得到了该学生的理解和支持。此后,该学生再未在教学管理中捣蛋。

C、学生对辅导员要求的执行;该班辅导员责任心强,对学生要求严格。她对所带班级的学生要求,从日常纪律和学习任务都非常细致。小到上课开小差,作业未完成;大到顶撞老师,打架斗殴都有明确的处罚标准。要么罚抄《学生守则》,要么罚款、扣留个人物品,要么与家长谈话,要么回家反省。且不论这些纪律的合理性。

三、基于教学管理实践的启示

A、老师和学生的交流是基础;了解学生是爱的基础,老师只有用爱心去和学生交流,把看似无法实现的师爱以“朋友之爱”表现出来,才能得到学生的理解和支持,才能消除误解和分歧,才能使学生听话,最终取得教学的成功。教育是天底下最崇高的事业,也是爱的事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同样,没有爱心的教育也只能是失败的教育。而向学生表示爱心的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经常交流。

B、代课老师和辅导员的沟通是关键;辅导员是在第一线从事学生工作的组织者和教育者,在学生教育上至关重要。五年制高职学生一般都存在学习动力不足,行为习惯差,守纪意识淡等弱点,要求我们的管理活动必须做到从点滴抓起,严格规范,否则难以奏效。代课老师和辅导员只有经常进行有效沟通,课内课外齐抓共管,才能切实教育好学生,才有希望使学生成才。绝对不能以平时用时过多为由,在某一时段、某些环节放弃沟通,导致一些意外事件的发生,而给自己留下深深的遗憾。

C、职能部门的支持是保障;学生在校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各部门要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教务、学生两个部门不仅要严格要求教师和学生,而且要在学生教育中为教师合理施教、成功施教提供支持,避免对立情绪的产生,防止挫伤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结语:基于五年制高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种种问题,为了在学校扩招的同时保证教学质量。代课教师、辅导员,以及各职能部门必须转变“一管了之”的工作作风,切实从关心学生、爱护学生、重视学生成才的角度出发,多交流、多沟通、多理解、多支持,形成积极有效的育人文化和工作作风,树立自身品牌,才能使所在院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创出一片天地。

参考文献:

[1] 党圣鸣,任嵘嵘,邢钢. 基于灰关联的学生管理型教师胜任力评价模型研究[J].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 2009(2).

[2] 马万顺, 张丽. 关于高职学生管理中“严”与“爱”工作方法的思考[J]. 中国校外教育. 2011.(2).

上一篇:浅谈高职数学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下一篇:探讨如何构建农村普惠金融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