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村猪病的流行特点及应对措施

时间:2022-05-20 10:38:23

当前农村猪病的流行特点及应对措施

[摘 要] 我国农村养猪业在我国农村养殖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的带领飞速的发展,而我国农村养猪的发展趋势也逐渐在往规模化的方向发展,在这种必然的发展趋势下只有有效的对猪病进行控制才能彻底提高我国当前农村养猪业的经济效益,本文通过对养殖户经验的积累总结了当前农村猪病的流行特点及应对措施。

[关键词] 农村猪病流行特点措施

[中图分类号] S858.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10-0254-01

近些年来,我国农村养猪业在我国农村养殖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的带领飞速的发展,而我国农村养猪的发展趋势也逐渐在往规模化的方向发展,在这种必然的发展趋势下只有有效的对猪病进行控制才能彻底提高我国当前农村养猪业的经济效益,本文通过对养殖户经验的积累总结了当前农村猪病的流行特点及应对措施。

一、流行特点

1.条件性疫病增多

在许多生猪中流行的条件性疾病的发病因多半是饲养环境管理不善造成的,饲养人员管理不到位和环境的恶化导致条件性的疫病增多,并且这类在生猪中流行的多为传染病寄生虫病,细菌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繁殖障碍综合征的疾病。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弓形体病,疥疮,伪狂犬病毒,疥疮,细小病毒,蓝耳病,乙型脑炎,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猪喘气病,传染性胸膜肺炎等。

2.混合或继发感染疾病的增加

在当前农村猪病流行在大多数疾病是由多种病原菌引起的,这不是由一个单一的病原体(两个或两个以上)引起的传染病属于多呈病的病原体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状况,临床症状并没有明显的表现出特异性,但损害是十分严重的,表现为一系列综合征也是十分难控制的。常见疾病:猪附红细胞体与蓝耳病混合感染,肺部疾病,猪大肠杆菌病,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和轮状病毒腹泻并发;猪瘟、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猪气喘病,巴氏杆菌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混合感染或复杂的流感。

3.在非典型疾病增加了

生猪流行病造成疫情将由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而发生变化,这些传染病病原体将对生猪的免疫功能造成很大的影响,生猪存栏时猪群有各不相同的免疫力,使疫情病原菌的毒性效应也会作用出不同的效果,强度很有可能会创造出新的变异株的血清的出现,肆意在猪群中感染并流行,病变特点是非典型病变特征和倾向于亚临床状态。如轻度猪瘟,临床症状轻而不典型,病毒弱株通常导致疾病通过隐性感染。感染母猪常出现母猪综合征,持续的感染或潜伏感染在孕猪中,常表现为弱仔,弱胎,流产,死胎,现象,使猪的疾病诊断的难度增加。

二、两个问题

1.日常管理不善

中国的许多养猪场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一直有所忽视,猪粪快速传播不及时处理会增加蚊子和苍蝇的繁殖数量,这也意味着提高传播途径和传播速度,因此不能对猪的生活环境进行改善直接影响并增加生猪的发病率。

2.不及时诊断,免疫监控不到位

关于猪的疾病监测的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到位的免疫检测技术可有效的降低生猪的发病率,和疾病的传播,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猪病病原体毒力的不断进化并阻断了疾病的传播途径。

3.引种混乱,没有严格制度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越来越多的引种部门和引种渠道已被开发,而在开发这些引种部门和引种渠道的同时也将疾病的发病概率大幅度提度了并且会使得新型疾病随种带入以及传播的几率增大,这些就是因为引种混乱,没有严格制度把关不严造成的。

4.兽药和疫苗使用的混乱

不合理使用药物和疫苗,也使猪在养殖过程中出现免疫力低下的状况,进而导致频繁的猪病,一些养猪专业户在中国滥用药物和疫苗会使复杂的疾病在不同程度的增加,药物和疫苗失去有效性,值得猪疾病越来越多地出现早期诊断困难,,值得猪病愈发的出现难诊断、难控制、难隔离、难处理的状况

三、应对措施

1.加快生猪集约化、规模化养殖步伐

走生猪集约化、规模化养殖的农业之路,是控制阻断猪病传染源,降低或减少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有效途径。低碳高效养猪能源消耗小,新经济的污染率低,目前新型经济养猪模型,低排放,应用这种新的经济模式已经在中国先进的养猪农场中广泛应用,真的打开了环境资源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局面,共同发展。这也从根本上实现生猪养殖健康增长,从而加快猪的猪集约化、规模化养殖步伐,重视生态环境在养殖生产和疾病预防控制中的作用,在目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提高免疫质量,强制免疫

不合理使用药物和疫苗,也使生猪在养殖过程中出现免疫力低下的状况,从而导致频繁的生猪的流行性疾病,一些养猪户在中国滥用药物和疫苗会使复杂的疾病在不同程度的增加,药物和疫苗失去有效性,值得猪疾病越来越多地出现早期诊断困难,困难控制,难以分离,难以处理的局面。

3.提高法规的宣传,加强防疫的农民意识

我国养猪业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增加农民相关的动物防疫法规和猪疾病知识的宣传,有利于增强广大农民防疫理念,建立“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饲养理念,促使并加快农村养猪业的顺利发展。改变传统的养殖习惯,改变进料方式减少猪病的发生。

4.加强生猪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

在生猪生产过程,加强对生猪生产管理,积极引导他们学习生猪生产的先进的管理知识,加强技术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饲养水平,掌握药品和疫苗的保存,注射和剂量的掌握方法和疫情的动态发展,从源头阻断和控制生猪传染病病原体在种群、猪群及子代间的传播。

参考文献

[1]张兰勇.试论我国猪病的发展状况及防治对策 [J]. 国外畜牧学 (猪与禽), 2008(6):91

上一篇:睢宁县无公害早熟西瓜栽培技术 下一篇:对于家禽疾病预防控制对策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