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心理咨询三级网络模式探索

时间:2022-05-20 07:24:36

高职院校心理咨询三级网络模式探索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苏州校区,苏州 215137)

摘要:在社会转型、竞争加剧的背景下,社会需要学校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生理、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由此,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时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对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然而,目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探索高职院校心理咨询新模式成为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首要问题。

关键词:心理咨询;三级网络;心理健康

0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压力逐渐增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大学生作为时代的骄子,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的困扰,近几年来,在各高校,接二连三出现大学生自杀或致伤、致死他人的事件,不得不引起我们大家的关注,本文就大学生高职院校心理咨询问题具体展开探讨,指出大力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对我们现在的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1构建高职院校心理咨询三级网络的必要性

1.1 心理健康教育日益受到重视的现状随着心理健康教育日益受重视,学校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场所,致力于在学生中间普及心理教育。高职院校也在积极探索新的模式,更好地开展心理教育、为更多的学生所接受。心理咨询三级网络应运而生。

1.2 高职院校学生自身发展特点的需要高职院校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还没有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这一时期,他们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情绪波动较大,沮丧、受挫的情绪时常出现。这时,如果学校教师不加以正确的引导,他们往往难以自我调节,有可能钻进牛角尖而无法自拔。这必将影响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学校心理咨询三级网络的建立,将会有效缓解这一情形。各级、各部门都会投入人力、物力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问题,将心理障碍扼杀在萌芽中。

1.3 社会发展的需求教育部、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

随着社会发展的进步,社会对人才要求的标准也越来越高。仅仅依靠高学历、高技能已不能赢得社会的亲睐。社会竞争的激烈要求毕业生具有很强的耐受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学校心理咨询三级网络的建立,将在不同程度、不同层次上满足学生锻炼心理承受力的要求。

2学校三级心理咨询网络开展的原则

2.1 坚持与高校德育相结合的原则,构建学校三级心理咨询的教育模式一方面,《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指出,高校开展心理咨询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并指出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高校德育工作体系中。高校的心理咨询和德育能够结合是因为它们有着共同的目标,即培育健康、全面发展的人才。两者在本质上都是帮助学生解决困扰其成长的心理认识问题,都是在认知、情感、意志 、行为四个层次上进行,并立足于教育和发展,以达到使其自我实现的最终目的。另一方面,高校德育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而高校心理咨询也应该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也是发展中国高校心理咨询所必需的。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理论,作为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着高校心理咨询模式的构建。

2.2 坚持以“发展性”咨询原则为主,构建学校三级心理咨询的发展模式高校心理咨询的侧重点及发展趋势应为发展性心理咨询。高校心理咨询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大学生实现自我,是使适应正常、健康的广大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充分发挥各自的潜能,以实现人生价值。作为培养人、塑造人的地方,高校的心理咨询必然应以教育的发展的模式为核心。在功能上,把以前单一的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转变为心理健康咨询、学习咨询和职业咨询三个方面合作统一的方式。通过发展性心理咨询既能够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在心理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使其更好地认识自我,并提供处理方法,防患于未然。同时,还能够鼓励广大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现有能力,充分挖掘自己潜在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更好塑造个性和完善人格,达到自我实现的目的。

3心理咨询三级网络基本构建模式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咨询是一种帮助人的过程。因此,学校首先要配备合格的心理咨询人员,使学生在心理咨询时能尽情地倾诉心中的苦闷和内心的感受,并得到正确的指导和帮助,树立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当前,各高校相继建立咨询机构,这是当前实施心理教育的最为可行的主要途径,但不能仅仅依靠几名专职工作人员来工作,应当通过构建心理咨询三级网络来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教育。心理咨询三级网络可通过两种模式进行:一种是学校心理咨询中心——辅导员——班主任;另一种是学校心工委——系心工委支委——班级心理委员。在实际工作中,既可以只选择其中一种模式,也可以两种模式并行使用,达到双管齐下的效果。

3.1 学校心理咨询中心——辅导员——班主任心理健康咨询中心是在学校党政的领导下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的专业机构,面向学校全体师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与辅导。它的主要工作职责包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培训、宣传活动;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活动;监管心理健康三级网络工作系统;实施心理危机干预。心理健康咨询中心的心理咨询人员是高校实施心理教育的核心和骨干力量,他们经过专业培训教育,具有的专业心理咨询知识和技能过硬,能够很好的解决大学生心理障碍和治疗心理疾病。同时,他们要与学校各部门加强沟通和联系,组织和帮助他们在全校范围内注意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早发现、及早处理,做好全校的心理咨询工作。但一般意义上的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已经难以满足多方面的需要,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也在不断探索新的工作方法,以促进其长远发展。例如,某些学校心理咨询中心针对学校毕业生的所从事的职业提供专门的心理咨询服务,关注这一特定职业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

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迫切要求。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学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在校大学生来说,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矛盾、产生的困扰和冲突会形成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又往往同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交织在一起。心理问题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在心理方面的反映。从根本上讲,心理问题的解决要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前提。反之,心理问题的存在也必然影响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因此,在日常教育工作中,辅导员要对学生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或咨询,对有心理困扰、心理障碍的学生提供及时必要的帮助。现在很多学校为辅导员提供岗位培训的机会,鼓励辅导员学习专业心理学知识,并鼓励辅导员持证上岗。这样既能够督促辅导员成为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员,又能够使学生得到专业的心理指导服务。

班主任是开展班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班主任平时和班级学生接触最多,能够第一时间掌握班级学生的各种动态。学生在遭遇到各种情况时也愿意和班主任吐露心声,把班主任作为他们的倾诉对象。班主任的得天独厚条件为开展心理咨询活动提供可能。因此,班主任工作不仅是处理班级日常事务,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心理状况,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健康成长。

3.2 学校心工委——系部心工委——班级心理委员学校心工委是一种学生自我帮助的心理咨询组织,通过自发组织心理健康活动,使学生提高对自我和他人心理健康的关注,从而最大程度上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目前一些学校还在心理教育学生干部队伍中选拔优秀的学生作为心理志愿者,为社区提供志愿服务。

系部心工委是在学校心理教育学生干部队伍的领导下进行的二级学院(系部)的心理咨询组织。它也是由学生组成的心理咨询团体。主要是在学校心工委的领导下以系部为单位开展心理健康活动。通过心理活动的开展,让本系的学生了解到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识,使学生在应对压力挫折时能够学会自我调节,自我放松,自我解压。

心理委员是班委成员之一,是在学校的培训指导下开展班级心理健康教育与宣传、管理心理健康事务、实施朋辈互助从而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专职学生干部。心理委员为学生提供的是一种朋辈心理咨询,朋辈心理咨询的优势表现在平辈且是关系不错的同学有着相同或相近的生活经历,有利于双方的沟通交流,与专业咨询人员相比,更容易取得实效。不足之处表现在这些朋辈心理辅导员虽然经过培训,但毕竟是非专业人员,在应对一些紧急或特殊情况有些难度。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出现可以有效缓解大学生中出现的紧张、压抑、郁闷等不良情绪,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进行,得到预期的效果。

4加强心理咨询三级网络的意义

培养一批适合中国国情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我们目前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标,学生是教育培养的主要对象,他们承担着社会的责任和家庭的期望,他们能否健康茁壮的成长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但是由于大学生还处在青春发育的尾期,心智还都不够成熟,所面临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日益纷繁复杂。不可避免地会形成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怎样帮助大学生顺利地走出成长的难关,是我们每个教育者都应该关心的问题,加强心理咨询不仅是教育赋予我们的问题,更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因此,心理咨询三级网络的设立将会在不同程度、不同层面上解决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缓解学生的精神压力。三级网络的建立将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心理保障模式,当学生出现心理障碍时,会适时的为学生做好“心理瑜伽训练”,使之成为一个了解自己、关爱他人的重要平台。

参考文献:

[1]沈贵鹏.五种心理教育模式探析[J].教育科学研究,2004,(05).

[2]程建伟,冼吉昌.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多元工作模式[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4).

[3]苏学恕.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及其模式建构的思考[J].教育科学研究, 2001,(07).

上一篇:高职院校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探讨 下一篇:江苏科技大学学分制收费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