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湖平原葡萄设施栽培的气象条件研究

时间:2022-05-20 06:56:40

两湖平原葡萄设施栽培的气象条件研究

摘要 两湖平原属农业湿地,阴湿多雨、病虫害对葡萄种植有较大影响。采取设施栽培,创造适宜的小气候生态环境,能明显提高栽培效益。以荆州市公安县、荆州区葡萄试验区资料为依据,采取葡萄生育状况与气象要素平行观测分析,并对相关数据进行归纳与演绎,认为国标钢架大棚栽培适宜推广普及;同时为便于开展气象服务,对露地栽培葡萄相关气象指标给予了总结。

关键词 葡萄;设施栽培;气象条件;两湖平原

中图分类号 S16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1-0280-02

葡萄是喜光作物,对光能要求很高,较耐旱厌雨,但在长江中游两湖平原,其生长季节正是阴湿多雨、病虫危害严重时期,还需要做好防涝与病虫害防治工作。若通过设施辅助栽培,可有效抵御各种自然灾害,创造适宜的小气候生态环境,充分提高光能、土地、水分、肥料等资源利用率,突破传统栽培引起的种植面积有限、品种选择狭窄、品质低下等瓶颈,大大提高经济效益。该文对3种辅助栽培设施进行研究,并以露地栽培作为对照试验,总结相关农业气象指标。

1 材料与方法

试验地为荆州市公安县、荆州区。根据葡萄种植方式与设施材料共设5个处理:避雨栽培(葡萄架顶部用厚塑膜平铺挡雨)(A)、竹竿拱暖棚栽培(B)、复合材料干拱棚栽培(C)、国标钢架大棚栽培(D),以一般性露地栽培为对照(CK)。采取对葡萄生长状况与气象要素平行观测相关分析方法。气象观测资料系按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进行。然后对相关观测数据进行归纳与演绎。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栽培方式对葡萄生长的影响

从葡萄生长的物候发育期看,处理D发育期最短,成熟上市时间最早;处理B、C发育期为中等,处理A和CK发育期最迟(表1)[1]。3种设施辅助栽培都优于露地栽培,特别是钢架大棚,其次是竹竿、复合拱棚。钢架大棚可根据葡萄的物候发育期,更易人为地提高温度、湿度,促进葡萄早发和正常生长,同时避免大风降雨对葡萄开花、授粉、受精、坐果的不良影响,提高优质坐果率,也利于加强病虫害的防治,从而使葡萄早成熟、早上市,这些都是露地栽培难以解决的问题。

2.2 膜内外气象条件分析

根据气象资料分析,葡萄露地避雨栽培与设施辅助栽培所产生的膜内外温度条件是不同的,不同气象条件对葡萄的物候发育期会产生不同效果(表2)[2-3]。

由表2可知,就积温而言,处理D萌芽、新梢生长期膜内为700.0 ℃,较CK少69.0 ℃,这是因为露地栽培无效积温多,因此生育期长,处理D系人工改善的有效积温,其生育进程所需时间就很短。处理B、C同为1 025.0 ℃,较CK温度多256.0 ℃。开花、幼果膨大期处理D膜内为1 230.0 ℃,较CK温度多290.6 ℃;处理B、C膜内为1 200.0 ℃,较CK温度多260.6 ℃。果实硬核着色期处理D膜内为750.0 ℃,较CK温度多216.8 ℃;处理B、C膜内为630.0 ℃,较CK温度多96.8 ℃。果实着色成熟期处理D膜内为750.0 ℃,较CK温度少132.7 ℃;处理B、C膜内为900.0 ℃,较CK多17.3 ℃。正由于钢架大棚栽培葡萄盖棚明显早,前期棚内温度较高,促进了棚内的葡萄早萌芽,此时葡萄的萌芽生长最佳温度为20~25 ℃,达到25 ℃时,新梢生长迅速,因此较露地栽培明显缩短了生长期。在开花、幼果膨大期,又因人为调控的棚膜内温、湿度,促进葡萄养份的吸收及果实硬核着色。此时正是3月下旬至5月中旬,棚膜外的温度也只是12.0~22.0 ℃,而葡萄此阶段最佳生长温度为22-28 ℃,这样葡萄的生长期较露地栽培就提前了25 d左右,成熟上市期也较露地提早25 d左右[4-5]。

拱棚和钢架大棚栽培各物候期膜内积温之所以不同,其主要原因是盖棚时间不同。盖棚后各物候期所需温度虽然也进行了人工调控,但竹竿、复合拱棚不如钢架大棚标准,昼间增温或夜间散温有区别,拱棚昼夜温差不明显,而钢架大棚的昼夜温差大,当然更有利于光合作用与干物质积累,而葡萄的物候发育期也表现出明显差异。

2.3 露地栽培相关气象指标分析

据公安县1993―2012年气象资料显示,日平均气温稳定≥10 ℃初期为3月8日,平均稳定≥15 ℃的初期为3月27日,又据公安县埠河镇、荆州区太湖农场露地葡萄栽培的资料表明,葡萄主要物候生长期在3月中旬至7月下旬,分为4个生长阶段,各阶段气象指标要求如表3所示。

露地葡萄栽培的气象要素指标为扩大市、县用设施栽培葡萄面积提供了参考依据。同时,有关研究也表明,葡萄生长期不同时段含糖量与日照时数均呈正相关,利用这些指标,在葡萄萌芽前做好暖式大棚,人为创造一个葡萄棚内适宜的生长环境,可以促进葡萄提前生长,正常生长发育。

3 结论与讨论

(1)3种不同设施辅助栽培葡萄,从物候生育期看,钢架大棚栽培优于竹竿、复合拱棚栽培,因钢架大棚棚型较大,能早期盖棚,使葡萄从休眠中提前萌发,各生长发育过程能人为调控葡萄所需有效温度,尤其在生长中后期,能调节棚内昼夜温差,使葡萄提高产量、品质,提早成熟[6]。

(2)竹竿、复合拱棚虽能在葡萄生长前期起增温效果,但抗风雪能力差,无法提前盖棚,难以让葡萄提前萌芽,对中后期棚温调控效果差,故钢架大棚应是两湖平原最佳选择。

(3)葡萄设施栽培几种棚型都较露地优,可人为调节生长期的温、光、水,防止肥水流失,减少病虫害,促产品上市早,产量与品质高。但由于设施栽培投资较大,技术要求严格,在发展中应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并应选择适宜优良品种,真正发挥设施栽培的效能。

4 参考文献

[1] 张艳丽,邵刚夏.云南无公害葡萄种植的农业气象条件与栽培技术[J].西部林业科学,2010,39(3):79-84.

[2] 吴春燕,阮志文,郭水连,等.种植藤稔葡萄的气象条件利弊分析及区划[J].中国麻业科学,2012(1):29-33.

[3] 李莹.湖南省葡萄设施栽培新技术研究与推广[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5.

[4] 徐德源,李星华,王素娟,等.新疆葡萄糖酸含量与气象条件关系的研究[J].干旱期资源与环境,2003(6):138-143.

[5] 杜建厂.葡萄设施栽培及其环境因子相关性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1.

[6] 刘廷松,李桂芬.设施栽培条件下葡萄盛花期的光合特性[J].园艺学报,2003(5):66-68.

上一篇:高中安全教育中的班主任管理工作研究 下一篇:新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作业的优化设计